芜湖,芜湖

🍀扬扬扬🍀

<p class="ql-block">早年的芜湖青弋江汇入长江口还有个沙洲——关门洲。在芜湖老地图中有标注,现在已不在了。</p> <p class="ql-block">红墙院雪景。</p><p class="ql-block">母亲从南京禄口乡下来芜湖就住在这里,1949年3月父母在这里结婚,三个哥姐就在这里出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芜湖这四个有趣的地名,只有地道的老芜湖人才有可能知道!</b></p><p class="ql-block">生活在一座城市久了,会不会忘却一些东西?比如说这座城市的古老街巷。</p><p class="ql-block">在我们芜湖有一个地方,街巷的名称就特别有趣,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知道这个地方的人越来越少了。</p><p class="ql-block">位于芜湖市中心,冰冻街以南、鹤儿山以东、范罗山以西有一个不大的长方形地块,而这附近的街巷名称都非常有趣,分别是红墙院、牛奶坊、来复会和法华庵。</p><p class="ql-block">这四个街巷紧密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p><p class="ql-block">如今,我想只有地道的老芜湖人才有可能知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芜湖红墙院</b></p><p class="ql-block">红墙院位于范罗山西侧,西接原机电学校和市委党校(现雨耕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附近),由三条直弄和一条横弄组成,因靠近天主堂红色围墙而得名。图为上世纪80年代芜湖地图中仍标注有:牛奶坊和红墙院</p> <p class="ql-block">图为1954年《芜湖市全图》中记载的:红墙院、牛奶坊、来复会和法华庵。</p><p class="ql-block">红墙院对面的内思中小学就是母亲曾经就读的学校,她只读到高小(相当于五年级)就失学了。内思中小学也就是今天的育红学校。</p> <p class="ql-block">法华庵</p><p class="ql-block">法华庵巷是一条居民小巷,东起来复会,西抵鹤儿山脚下,南靠红墙院。</p><p class="ql-block">法华庵原是芜湖的古寺院庵堂之一。旧时,芜湖十里长街上的商家,尤其是信奉佛教的老人,为了求福延寿,保佑家人,集资捐建了许多庵堂,法华庵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法华庵靠近江河码头,交通方便。这里也供长街那些商人病故时停柩之用。</p><p class="ql-block">当年长街商家外地人居多,去世之后,按风俗要运回归葬故里,就暂时停放在法华庵。如今,法华庵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来复会</p><p class="ql-block">来复会巷在范罗山西麓,南起原红墙院、青山街,西至冰冻街。是一条长不足百米、宽仅二丈的小巷,因来复会教堂坐落在这条路的东侧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加拿大传教士毕竞成在芜创办来复会,最初租用红墙院几间民房,后来才在范罗山山麓建了教堂。</p><p class="ql-block">当时芜湖是来复会总会所在地,管辖江苏、安徽两省的传教。</p><p class="ql-block">1909年,来复会在凤凰山开办萃文书院,1925年改名萃文中学。</p><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来复会还在冰冻街办过毓秀女子小学和萃文男子小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来复会才关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为来复会1号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图为1910年代芜湖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牛奶坊</b></p><p class="ql-block">牛奶坊地处红墙院与范罗山之间,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道,全长257米,宽4米,原是青石板路面,因天主堂后山的奶牛场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居民密集区,房屋多为小平房,这条巷道是新市口通往新芜路方向的一条抄近小道,来往行人很多。新中国成立后,天主堂奶牛场并入市乳品厂,养牛厂也迁至四褐山,只留下“牛奶坊”这个地名。</p> <p class="ql-block">图为位于芜湖凤凰山萃文书院旧址</p> <p class="ql-block">一个不起眼的古老地名或路名,往往承载着一个地方的人文和历史。</p><p class="ql-block">在城市的变迁中,往日那些丰富有趣的地名,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翻开这些城市的记忆,仿佛也诉说着往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芜湖禹王宫路,这里老芜湖人叫“河南”,位于青弋江南。解放初期,解放军皖南军区卫生部军医学校和后勤干部学校在此办校,父亲就是在这里学习了两年,这里培养了一大批军队卫生干部人才!现在早已经看不到往日军营的任何遗迹,听不到嘹亮的军号、操练口号声了,今天已是一个豪华住宅小区。</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芜湖(以下图片来源——芜湖大老真)</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芜湖大老真)</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芜湖大老真)</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芜湖大老真)</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芜湖大老真)</p> <p class="ql-block">2010年时期的芜湖模范监狱,安徽第二监狱,清朝监狱!</p> <p class="ql-block">芜湖中山路</p> <p class="ql-block">芜湖古城在历年城市改造中逐渐缩小,直到现在仅剩下两块古建筑街区,两街区被九华中路硬生生隔开,相望而不能相守了。</p><p class="ql-block">古城史上鼎盛时期从南正街顺沿河路(古时青弋江叫长河,故而有沿河路之说)、长街和二街一直延伸到江边宝塔根(现叫中江塔),与陶塘(现叫镜湖)和天主教堂连成一片。江河帆影点点,岸边贸易繁荣,市井人声鼎沸,尤如清明上河图,既是商贸中心,也是消费中心,那时俗话:芜湖赚钱芜湖花,离开芜湖空回家。</p><p class="ql-block">两个古建筑街区,最大的一块街区是东至环城东路,南至沿河路,西至九华中路,北至环城北路,本街区是芜湖古城古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另一块街区是东以索面巷(图1一3)为界,南至西内街(图4一6),西以电大环小(现为柳小)为邻(图7一9),北至淳良里(图10一12),本街区以昔日政商及社会名流府宅为主的商住区。</p><p class="ql-block">芜湖除这两处仍保有古建筑街区外,市内他处再也找不到古城徽派建筑的遗迹了。在今天看来随着近期状元坊街区的拆除,这两处街区是实实在在的稀世之宝了,对这两街区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把历史遗产完好地传给后人,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人的光荣使命,责无旁贷。淳良里街区,当前采取的是全封闭监控管治形式,在开发修缮方案未定时,一列严禁擅自进行修缮工程。</p><p class="ql-block">淳良里名字的由来。里是古代居民管辖单位名称,类似现今的居委会,民间相传清光绪二年,当时居住这里的居民奉公守法,邻里和睦,为表彰这儿民风淳朴,故将此处命名为淳良里。乾隆十九年(1754年)《芜湖县志》卷二建置志·街巷中就载有淳良里地名了,由此可见淳良里存世至少有267年了!史上也叫过灯草巷和铁石墩(图18)等地名。新中国成立后再次恢复淳良里名称。淳良里街区与九华中路东面古城街区一样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为日后尽可能地保全淳良里的历史风貌和一些有重要价值的历史建筑,市规划局联合文物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规划保护。</p><p class="ql-block">淳良里内有著名的三巷一街:堂子巷、索面巷、油坊巷和西内街。</p><p class="ql-block">1.堂子巷。</p><p class="ql-block">堂子巷在明清和民国时期是高门富户居住区,巷内民居几手全是徽派建筑,大都宅门是两扇厚重的黑漆大门,推门便见“四水归堂”式天井,暗寓“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p><p class="ql-block">2.索面巷,北连淳良里、南连西内街,长约三百米,据《芜湖县志》记截“明清时,此巷因聚集面商而得名。”巷内曾居住许多达官显贵,故而此巷名声显赫。</p><p class="ql-block">索面巷是徽商到芜湖时第一个落脚点,巷内全是庭院深深的徽派建筑;深有三至四进,每进均有“四水归堂”之天井,条石上摆放四季不谢的假山盆景,满目徽派庭院装饰。</p><p class="ql-block">3.油坊巷。清光绪二年因开设油榨坊而得名;徽州商会就建在此巷中;也是解放初期芜湖报社所在地;巷中建筑基本都是徽派建筑,巷内建有“李氏油坊”,名声远扬。</p><p class="ql-block">4.西内街。西内街与长街原本是一条街,到明万历三年西城门弼赋门建成,城门以外叫长街,城门以内叫西门大街,解放后改称为西内街。</p><p class="ql-block">现时的西内街(图4一6)衰败不堪,墙倒顶塌,毁损严重,不忍目视。</p><p class="ql-block">淳良里虽然地界不大,但数百年间也涌现出一大批精英名士。按照规划,在淳良里内将恢复徽州会馆风貌,并拓展旅游功能,复建客栈、茶楼、餐馆、地方戏舞台等;同时对名人故居进行修缮,如:教育家、藏书家、爱国民主人士洪镕故居,英国布鲁奈尔大学信息计算与数学学院教授汪子东旧居,民国大律师李成吾旧居,著名数学家钟家庆旧居,原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旧居,崔家大屋出了一名“帝师”一一即清乾隆皇帝老师的旧居,芜湖砻坊业“巨无霸”恽氏旧居,杨绍祥(史称中医界“芜湖三少[绍]”:李少白、徐少鳌和杨绍祥)旧居等。</p><p class="ql-block">据以上初探,我们越发感觉到淳良里街区古韵古风浓厚,历史文化丰富,对她的保护、开发、利用价值很高。</p><p class="ql-block">笔者与广大热爱古城的市民一样,十分期待市府在甄别研判、专家学者充分论证后,选定最优方案,把淳良里古建筑街区修旧如旧地复原,打造成为芜湖古城的精品旅游景区。#芜湖正向上#</p><p class="ql-block">图释:</p><p class="ql-block">图13一15.索面巷中的石库门上悬挂的芜湖市工业塑料配件厂的厂牌,曾在本厂工作的老人,看到此情景会感慨万千;画面揭示的各门口及门内所视房屋情势尚可,无大的损毁现象。</p><p class="ql-block">图16一17.堂子巷巷口和巷内情势尚可,也无大的损毁现象。</p><p class="ql-block">图一索面巷</p> <p class="ql-block">图二索面巷</p> <p class="ql-block">图三索面巷</p> <p class="ql-block">图四西内街</p> <p class="ql-block">图五西内街</p> <p class="ql-block">图六西内街</p> <p class="ql-block">图七电大环小(现为柳小)</p> <p class="ql-block">图八西环,电大环小(现为柳小)</p> <p class="ql-block">图九西环,电大环小(现为柳小)</p> <p class="ql-block">图十北环,淳良里</p> <p class="ql-block">图十一北环淳良里</p> <p class="ql-block">图十二淳良里</p> <p class="ql-block">图十三索面巷</p> <p class="ql-block">图十四索面巷</p> <p class="ql-block">图十五索面巷</p> <p class="ql-block">图十六堂子巷</p> <p class="ql-block">图十七堂子巷</p> <p class="ql-block">图十八</p> <p class="ql-block">芜湖的来历的一种说法——翻开地形图,在芜湖东面,南京南面,也曾经是一个大湖,现在只有几个湖独立出来了。</p><p class="ql-block">所谓芜湖芜湖,也许,这个超级大湖就叫做芜湖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