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祭灶

张启荣

<p class="ql-block">  祭灶,也称辞灶(民间祭祀灶王爷的习俗)。是春节之前民间一种参与度高,流传广的传统习俗。其由来已久,大可追溯到秦朝。</p><p class="ql-block">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察老百姓一家人日常行为的神。其全衔是“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平时人们将其尊称为“东厨司令”、“灶君”、“一家之主”、“灶王”、“灶王爷”……我们这里一般都将其尊称为“灶王爷”。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画一男一女,女的便是“灶王奶奶”。</p> <p class="ql-block">  因地区不同,祭灶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形式不一,时</span>间也有异。北方为腊月二十三,南方为腊月二十四。但民间还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家祭灶在腊月二十三,普通百姓家在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是在腊月二十五。</p><p class="ql-block"> 从前,时至辞灶之日,各家各户早早地准备好糖果、蜡烛、纸香等物品,准备为灶王爷上天庭饯行。到了晚上,待他甜甜蜜蜜地吃饱喝足,就把旧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放在干草、纸马上一起焚烧,燃放鞭炮,欢送灶王爷上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工作。玉皇大帝视其一家人的表现,将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交到灶王爷的手里,于除夕夜返回。回来后,灶王爷秉承旨意,奖善惩恶,赐福降灾。由此可见,灶王爷这一天庭之行,对一个家庭的命运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  老百姓为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神明保佑,春安夏泰,秋吉冬祥。所以,平日里老百姓对灶王爷是心虔志诚,毕恭毕敬。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规范行为,并教育家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其实这也是老百姓的一种自我约束。</p> <p class="ql-block">  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习俗。(“男不拜月”在此不再多述。)那为什么“女不祭灶”呢?因为,灶王爷是一个长得非常英俊潇洒的男子,如果女性去祭拜的话,以免相互吸引,想入非非,以致产生出轨的念头,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所以女性不宜祭拜灶王爷,以避“男女之嫌”“授受不亲”。这也充分说明了古代礼教的森严。</p> <p class="ql-block">  除夕之夜,再把灶王爷“接”回家来(即:将新购买来的灶王爷神像贴到灶台上)。因灶王爷回宫后,首先要清点家庭成员,登记造册,以便管理。所以,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必须在除夕夜,不管远近都要赶回家,一起吃团圆饭。以求灶王爷保佑,降吉祥福瑞于全家人。</p> <p class="ql-block">  祭灶这一沿袭了几千年的春节习俗,虽然说是一项民间迷信活动,但它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是人们对行善积德这一人文素质的敬畏,更是一种个人行为自律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提高了认识,转变了思想,充分认识到,要想拥有美好的生活,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去奋斗。就像《国际歌》里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所以,传统的祭灶习俗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家家户户仍用燃放烟花爆竹的形式祭灶,以营造欢乐、文明、温馨、祥和的节日氛围。</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之,立即删除。)</p> <p class="ql-block">张启荣简介:</p><p class="ql-block"> 张启荣,山东临沂罗庄人,中国乡村作家。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高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高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罗庄区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市区展览并获奖。文学作品散见于多家文学报刊、网络,数篇文章登录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