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么办

德育幼儿园(原送变电幼儿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案例背景】</b></h1> <h3>  在幼儿园,我们时常听到有些家长和老师抱怨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你急他不急。究其原因,与孩子的个性特点、年龄特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有关。然而,行为方式决定行为能力,孩子磨磨蹭蹭一旦形成习惯,补救非常困难。并且,生活上磨磨蹭蹭的坏习惯会迁延到学习、交往等多方面,引起一系列后果。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之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续培养下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如何改变孩子的拖拉现象呢?我对浩浩(化名)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规律,积累经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幼儿情况】</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浩浩,一位帅气可爱的小男孩,每个见到他的人都很喜欢他,小朋友也都乐意跟他一起玩,可他的动作出奇的慢,每次都落在最后一个,是我们班上有名的“小拖拉”。</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b>案例一:</b></font>数学活动“分种子”。小组操作时,每位小朋友按要求从盒子里拿出5颗种子,进行分合练习。大家一边在分种子,一边记录着自己的分合过程。浩浩小朋友等别人取好种子后,才慢吞吞地到盒里子取种子,他先把种子放在手心里,数了一遍,然后看看同伴,再把种子放在桌上,又点了两遍。这时,快的小朋友已经在纸上记录了两组分合式。他一点也不着急,定定心心地把种子分成了两份,一份是2颗,一份是3颗。放好后,他不急着记录,而是先看看左边的小朋友,再看看对面的小朋友。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5。写完后,他抬起头张望了一番,见大家都在埋头记录,他又低下头去,在5下面写了一个分合号。此时,他不急着写分合号下的数字,而是用手拨弄着分好的种子,数了两次后才写上数字2和3。就这样,一组小朋友都操作完成了,他才记录了两组。</h3><h3></h3><h3> 刚开始,我以为浩浩不理解,他张望是想看同伴怎么分,然后自己再照着同伴的方法分。但经过观察,我发现浩浩虽然看了同伴的操作,但他每次操作都跟同伴不同,这说明孩子理解了5的分合规律,能够独立操作完成;但他不自信,他怕分错。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不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所以他不时地看同伴,想通过观察同伴的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通过一次次验证,他有了绝对的把握后才开始动手操作。</h3> <h3><b>案例二:</b>刮蜡画“秋天的树林”。第一次接触刮蜡画,小朋友看到用工具在刮蜡纸上刮去上面黑色会露出漂亮的底色时,非常惊讶。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尝试。当老师交代完绘画主题与要求后,孩子们迅速地拿起工具兴奋地在刮蜡纸上画着各种各样的树。浩浩拿到工具后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同伴们在纸上作画。过了好久,他才小心翼翼地在纸上画。一开始,他用力很轻,在刮蜡纸上画了几道很轻的印子后,左看右看,觉得比较好,他就加大力气,刮出了一棵漂亮的果树。结果人家二十分钟完成的一幅作品,他花了四十多分钟才完成。 孩子动作虽慢,用时比较长,但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细腻的内心:画面上有各种错落有致的树木,还有林间窜出的小动物、摘果子的小朋友、运水果的卡车等。可反观孩子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他胆子非常小,对于新鲜的事物,不敢轻易地去尝试,但又对刮蜡画充满着好奇与兴趣。他想试又怕画不好,因此会出现先轻画印子再加重轮廓的现象。孩子反映出来的还是自信心的缺失。<br></h3> <h3><font color="#010101"><b>案例三</b>:</font>建构游戏“热闹的马路”。小朋友你一组他一队,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自己准备建构的内容。浩浩站在一边,静静地听着别人怎么说,一声不吭。分组建构时,浩浩等着小朋友邀请他一起加入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小朋友都争着抢着把各种材料按事先的设计拼搭起来,而浩浩取来材料后,老是围着“建筑物”转来转去,看了又看,才很小心地把材料拼搭上去。许多时候小朋友都嫌他动作慢,一把抢过他怀里的材料自己去拼搭。当时他没反抗,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同伴建构,等同伴去取材料之际,他会把刚才同伴抢去建构的材料进行调整,放在自己满意的位置。</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案例分析】</b></h1><h3></h3> <h3>  在案例中,我们看出浩浩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但他不自信,不主动,不会自己去找同伴结对,更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出来,但他又不甘心于被同伴左右。所以在建构过程中,他围着“建构物”转,实际上是在构思自己要把材料放在哪里最合适;当同伴剥夺他权力后,他只会无声地反抗,等同伴离开后再进行调整或重组。</h3><h3> 从上面三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浩浩其实是个有思想、力求完美的孩子,但拘谨的个性使得他内向、胆小、不自信,造成了他做事犹豫不决、拖拖拉拉。</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对策及建议】</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  为了帮助他树立自信,改变这种拖拉的习惯,我尝试了几种方法:</h3><h3> </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一、预留时间,耐心等待,帮助孩子树立自信</font></h3><h3> 在每次活动中,我总是多给浩浩预留一些时间,鼓励他把任务完成。有时在活动中不能及时完成的任务,我也会摸摸孩子头或微笑着对孩子说:“浩浩,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的。所以,我们先把任务保留,等有空了接着完成,好吗?”孩子很开心地接受了我的建议,而且每次也总能及时把未完成的任务继续做完。这样做一方面满足了孩子的学习需求,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意识到由于自己的磨蹭拖拉浪费了自己游戏及休息的时间,从而在操作时,适当会减少观望等待时间,加快操作速度。</h3><h3> </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二、赏识信任,挖掘亮点。激励孩子建立自信</font></h3><h3><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ed2308"> </font>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教师要相信孩子,尤其是那些平时内向、胆小、沉默寡言的孩子。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是给予幼儿的信任和支持,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在老师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教师要善于寻找自信心较弱的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使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h3><h3> 每次活动,我都帮浩浩掐时间,发现孩子用时缩短了,及时肯定和表扬。每次表扬后,孩子脸上都洋溢着甜蜜的笑容,看得出来他特别高兴。为此,我常展示他的作品或作业,并鼓励他讲述自己的感受,让他得到同伴的肯定。同时,我也对其提出要求,就是加快速度。经过几次的表扬和鼓励,我发现,浩浩每次操作的时间有所缩短,且慢慢变得积极了,能主动上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见,自信这一可贵的品质正是在肯定、珍惜孩子的小小进步中培养起来的。</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三、承担责任,体验成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font></h3><h3> 自信心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为其创设一些自我锻炼的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幼儿的成就动机的发展,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实践证明,成就动机能使幼儿激发出比平时更顽强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虽然短暂偶然的成就动机不能根本改变幼儿的自信心,但是多次重复的成功体验必然会影响和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h3><h3>进入中大班,孩子的集体意识增强了,他们都乐意为集体服务,值日生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光荣的事情,浩浩也不例外。因此,我每周都让浩浩当一次值日生,在担任值日生的时候,我让孩子明白,值日生要起好带头作用,做任何事情都要给小伙伴做榜样,不能拖拖拉拉。为了当个称职的值日生,浩浩可起劲了,上课更专注了,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操作时,消极等待的现象越来越少了,现在基本能在活动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h3><h3> </h3><h3> 总之,我不断地运用鼓励、肯定、挖掘等方式方法不断发现浩浩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他的自信心在训练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的浩浩已渐渐远离磨蹭,动作越来越快,与老师同伴的交流也更自信大胆了。只要教师以一颗诚挚的爱心、一双敏锐的眼神对待每个幼儿,他们就一定会充满自信,为自己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h3>

浩浩

孩子

同伴

小朋友

幼儿

自信心

自信

建构

自己

值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