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小年节(散文)

春雨蒙蒙

<p class="ql-block"> 过了小寒,喝过腊八粥,腊月已过了大半,年味渐浓,又看到了小年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传统意义上的小年泛指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这两天,但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古老习俗。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以示皇恩浩荡。为了“顺应天意”,民间百姓也纷纷效仿,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p><p class="ql-block"> 按祖宗留下的老规矩,小年期间,北方人主要有祭灶、扫尘、做美食、贴窗花和沭浴理发等民俗活动,象征着革弊除陋、辞旧迎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祭灶神”、“扫房子”和“做美食”便是我儿时记记中印象最深的事情了。</p><p class="ql-block">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后整天花天酒地,无所事事,家业败尽后沦落到上街乞讨。一天,他行乞到了前妻郭丁香家,被羞辱一番,于是愧疚难当,便一头钻到锅灶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彻返悔悟,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动了怜悯之心,封他为“灶王爷”,列为诸神之一,此后民间也就有了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 灶王爷”负责管理民间烟火,被百姓当作全家的保护神而受到顶礼膜拜。</p><p class="ql-block">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述职,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的善恶之行,玉皇大帝也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交于灶王爷处置。对百姓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关乎到全家人的生死存亡。因此,小年那天,家家户户都会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祈福,有的人还供上用庶糖、芝麻和胶面做成的“聚胶糖”,以便封住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在玉帝面前说自己坏话。人们也都要在灶王像旁写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寻求庇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卫生,拆洗被褥窗帘,清扫阁楼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干干净净迎新年的节日气氛。扫尘为的是弃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就不远了。</p><p class="ql-block"> 扫房前,有个神秘的仪式。将供在锅台墙角里的灶王爷,请到当院八仙桌上,点上香烛,献上供果,祈求他们到天宫言人间美事,保一年烟火平安。仪式后还要用红布将灶王爷牌位盖好,小心翼翼地放到稳妥的角落里。听老人们说,过了正月十五,灶王爷才会重回凡间,归位履职。</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最忙的是父母亲,他们带领大家将房间的锅碗瓢盆,案板桌椅等都悉数搬到院子当中。再将搬不动的米、面缸盖好,最后铺上芦席遮掩严实。</p><p class="ql-block"> 一切准备妥当,父亲便身披旧衣物,头戴破草帽,举起竹棍扎成的大扫把,一会儿站在锅台上,一会儿站在板凳上,挥动手中“大笔”,横扫用茅草秸杆铺成的屋顶,只见尘土飞扬,灰絮纷纷落下,母亲和我们也忙着清扫地面。不觉几刻钟后,屋里屋外便焕然一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令人难忘的是晚上“做美食”,那时的厨房便是一家人最幸福最温馨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灶台前,父亲围上围裙,开始炸丸子。但见刀案共振,铲勺齐鸣,火旺油滚。沾了面糊的各种丸子,在油锅中滚动,在高温中变得焦黄,在筷子和铁笤篱的穿梭中,一只只陆续出锅,一会儿便堆满了大大的铁盆。炸出的各种丸子,又脆又香,花样很多。有豆腐丸子,红薯丸子,猪肉丸子等。</p><p class="ql-block"> 各种面食制作是母亲的神来之笔,她用麸皮做的“酵子”,也就是发面用的一种民间酵母。揉入面中,放在大小适中的瓦盆里,在温热的锅台边发上一晚。第二天,死面让酵子唤出活力,发出的面团眉开眼笑,鼓出盆边,“噗噗”地直往外冒泡。</p><p class="ql-block"> 再加些白面和清水,就开始揉面做馍了。只见母亲将面团发好饧好筋儿,双手来回滚动捋直,一条鲶鱼模样般的面馍便弯卧在案板上,随着切刀“叭叭”一阵响动,面块个个现身,人称“人口馍馍”。家中每人一个,其中一个还包了枚硬币,据说谁吃到包钱的馍,谁来年必鸿运腾达、福气多多。</p><p class="ql-block"> 这时小半锅水开始沸腾了,母亲便将其放在浸满蒸汽的笼布上,盖上锅盖,大火过后馍面开始慢慢膨胀开花,随之是文火慢烧,贴锅的馍层底部,一点点加厚变焦,面馍就彻底蒸熟了。出锅的有圆圆白白的蒸馍,有各种各样豆馅馍,这些馍冒着热气,散发出的浓浓麦香,倏时溢满了整个屋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腊月累几天,正月得清闲。”这话的意思是,年前将过节的吃、穿、用准备充足,到热闹喜庆的正月里,便可以放下一年的劳累,享受快乐和幸福,这个时期人们心中自然是轻松愉悦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小年虽也年年路过,但镌刻在儿时骨子里那种蚀魂的记忆却总也挥洒不去。</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