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1月15日特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h3></br><h3> <h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使用手机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络、使用手机上网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然而与此同时,一些被带进课堂的手机,却也影响着课堂秩序,学生越来越迷恋手机,渐渐影响学习成绩。做好对孩子的引导特别重要。<br></br><br></br></h3></br> <h3>学校管理</h3></br>一、有限带入校园<h3>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h3></br>二、细化管理措施<h3>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h3></br>三、加强教育引导<h3>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h3></br>四、做好家校沟通<h3>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h3></br>五、强化督导检查<h3>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校手机管理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范围,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h3></br> <h3>家庭管理</h3></br><h3>为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建议各位家长朋友:</h3></br><h3>1、既要坚守原则底线,也要学会“温柔的坚持”,做好孩子的情绪管理工作。</h3></br><h3>一定要在假期开始的时候就和孩子制定好规则,包括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使用手机的前提条件等,并让孩子做好书面保证。如果孩子违背了当初的规定,家长一定要坚守当初的约定,用温和的态度告诉孩子“你破坏制定的规则了”。只要坚守底线几次,孩子就会觉得你是有原则的,你的话也就有了分量,以后再和孩子商量其他事情的时候,就会顺利很多。当然如果家长们发现有时孩子玩手机超过了一点时间,情绪不要过于激动,也不要不停的唠叨,这时尤其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不要与孩子发生激烈的冲突。</h3></br><h3>2、将使用手机与孩子的假期表现挂钩,实行适度的奖惩机制。</h3></br><h3>假期中,孩子会觉得玩手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很多家长也会认为假期里孩子手机是很难管理的,甚至可能有少数家长会对孩子玩手机置之不理。这样的态度会使得孩子玩手机毫无节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等到开学时会产生很强烈的不适应感。因此,家长们应当采取一些方法,例如:固定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2小时,如果孩子假期学习状态良好则增加1个小时使用手机的时间,若是学习状态不甚理想,则减少一个小时使用手机的时间。适度的奖惩机制的建立能让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发生观念上的转变,即:假期使用手机是一种奖励而不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h3></br><h3>3、家长主动放下手机,以身作则。</h3></br><h3>所谓言传身教,家长们对于孩子手机的管理既需要强调规矩,也需要以身作则。家长们平时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除非必要的事务,其他时间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们如果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榜样,那么在管理孩子手机这个问题上也就多了一份底气;同时家庭的氛围是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孩子在优秀的家长的熏陶下,也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h3></br><h3>4、疏导为先,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手机的工具价值,合理使用手机。</h3></br><h3>学生处于一个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时期,手机上有许多新的信息,也有许多可以让学生误入歧途的不良内容。家长们应当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手机的工具价值,手机是用来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的。它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需要明确的是手机并不是洪水猛兽,孩子只要利用得好完全可以成为学习的工具,扩大自己知识面的利器。一味地禁止孩子使用手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落后的管理方式。同时家长们应当关注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尽量减少孩子使用手机玩游戏的时间,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h3></br><h3>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br></br></h3></br><h3>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政务新媒体“德州教育发布”(微信号:dzjyfb)</h3></br><h3>请关注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h3></br><h3>德州教育发布</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