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

冷雨敲窗

<p class="ql-block">  我所居住这个城市的几条人行道上,经常有老人在那儿售卖手工制作的衣服和鞋子,我经常都会买一点回家,虽然家里未必马上用得上。一方面是想在这个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里,为这些老人提供些一些经济来源,另外一方面纯碎是出于我对这些手工劳动者的来自心底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我在农村长大,曾经见识过很多杰出的乡下工匠,木匠,砖匠、篾匠、石匠,甚至杀猪匠、烧窑匠、补鞋匠等等,他们被统称为“手艺人”。我的父亲,就是一位石匠兼砖匠,我们那里很多人家的房屋,都留下过我父亲的汗水和掌纹。以石匠来说,他们能够将一块蛮夷笨重的石头打磨成一头栩栩如生的雄狮,雄狮的胡须都清晰可见,感觉一不小心就会把它惊醒似的。这些粗犷的乡下汉子,却都有一双无比灵巧的双手。</p> <p class="ql-block">  手艺人常常殚精竭虑,几十年如一日的磨练自己的手艺,以期超过别人,做出更好的东西,获得更好的报酬和更高的肯定。这是手艺人生活的全部,也是一种积极向上、坚韧勤奋的工作态度和生活哲学。</p> <p class="ql-block">  但是,当城市化和工业化悄然来临,手艺和手艺人几乎在一夜之间淡出了社会的视线。几乎任何一种产品,都可以通过流水线批量进行生产。当一个工人站在流水线前,他不需要什么手艺,只需反复重复操作动作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  手艺人的作品,无论桌椅板凳,还是房屋桥梁,都带有手艺人的掌纹和体温。每一件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有个性的。但工业化不需要个性,有个性的东西反而是次品,既不能出厂也不能销售。</p> <p class="ql-block">  工业化不仅体现在对物品的态度上,还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那些一大早上匆匆忙忙去上班的人,很难露出一个笑脸,因为工作带给他们的薪水的同时,还有并非非他不可,但又必须去完成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的发达,工业生产替代手工劳动是必然结果,但是,随着手工制品一起流失的,还有踏实做事、不断进取的工匠精神,还有工作带给人们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你想想,当你离职后多年,是否还有人会说,看,某某项目是你当年完成的作品?是否还有某件上留存着你曾经的劳动和付出的痕迹?开车的时候听广播,我们印象中的天气预报员,不知何时已经赫然是“气象分析师”了;夸夸其谈的股评家,动辄就是“金融分析师”;电视台选秀,是个明星都被可以称为“导师”。这个时代,过于盛产口若悬河的大师,太过缺乏埋头苦干的手艺人了。</p> <p class="ql-block">  正因为如此,那些打着“纯手工制作”标签的商品总是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也因为如此,我对常年坚持手工劳作的手艺人,一直心生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