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长沙开福区挨近湘江大道的湘春路与营盘路之间有一条悠长逼仄的街巷——西园百里,据史记载它是由唐朝宰相裴休在此盖立西楼而得名。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中,这里成了权贵汇集,名人相聚之地,也自然形成了长沙古公馆建筑群最大文化街区。光不动产保护建筑就有7处,还有象革命家孟帅奇,金石书法大师李立等名人的民居多达11处,巷的两侧更有声斐海内外的周南女子中学和明德中学,更因清朝重臣左宗棠的祀祠祠堂在这,加之黄兴、陈天华等一批辛亥革命员勋及志士仁人在此处从事革命活动的深刻影响,使之曾成为辛亥革命时期的策源地之一,更有蔡畅、向警予等大批爱国热血学生在青年毛泽东、蔡和森影响下,积极参加五四学生运动,使西园北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古街。</p> <p class="ql-block">我从湘春路端步入小巷,只见小巷幽深、清雅、古朴、静谧,巷两边台阶处栽培的绿色植物错落有致,相对湘春路上人来车往,车水马龙,真是难觅的一处清幽宁静之地。</p> <p class="ql-block">小巷右侧民居牌匾上显示着”西园里历史街区”几个大字。房舍整洁而别致。</p> <p class="ql-block">左则便是:“西园历史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馆内古朴、端庄、洁净、雅致。我的目光在展物上慢慢移动,历史的沧桑在眼前浮现……</p> <p class="ql-block">看到著名人士章士钊先生对西园的描述,心中一种景仰、敬畏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这里见证了社会的变更、进步和发展;倾诉着国家、民族与家园的曾经、过去和现在;警醒着我们应以史为鉴,不忘过去,珍惜现在,创造未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记载了西园百里人们为国抗争的爱国激情及迎接祖国解放的动人诗篇。</p> <p class="ql-block">這里英雄辈出,名人荟聚。</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如星光闪烁,如日月辉映,有多少历史名流、达官贵人,革命先贤及文化大家在这群星荟萃。</p> <p class="ql-block">感谢长沙市党政部门,将历史文化作为灵魂贯穿和融入城市建设中来,使这些珍贵文化遗产与历史不但加以保护,更作为精神予以传承。</p> <p class="ql-block">西园古井。在打开水笼头就见自来水哗哗流的现代社会,这样的古井难觅踪迹,能幸存给予保护下来实属大幸,弥足珍贵。此古井本是一龙姓人家的私家井,据说供当地百姓使用,当年黄兴在此就常饮用过该井的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49, 45, 42); color: rgb(255, 226, 192);">西园北里,冠盖之地、名人荟萃,辛亥革命、策动之源,五四洪流、莘莘学子,图为左宗棠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他永载史册的功绩,是平定叛乱,洋务复兴与收复了新疆,维护了国土疆域的完整。他在抗击外来入侵者时,病死福州。朝庭为表彰他盖世功绩,决定给予他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待遇),在出生和建功两地建祠立传供拜。湖南就将他的祠堂建在长沙的西园里。左宗棠是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崇拜英雄,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繁延至今,就是一个英雄辈出,尊崇英雄的历史。肃立在左公座像前,内心对江山代代相传的英雄们的光辉伟绩,有着说不尽的崇敬及感恩。</p> <p class="ql-block">这是左宗棠祠堂门前当年他收复新疆示意图,彪榜了气吞山河的英堆豪情光辉战绩,为后备景仰。</p> <p class="ql-block">這是当时建立60余亩左公祠堂园林时尽存的假山一角。</p> <p class="ql-block">看着巷内一堵堵青砖墙,一扇扇朱红漆大门,一道道厚实的门楣门坎与门柱,无一不显示当初居住在此的房主人们,非贵即富,那大门后的深深庭院无一不彰显出权力与威望及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一代武林宗师杜心武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一代传奇人物,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帅孟奇女士民居。</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弟子,著名金石书法家李立民居。</p> <p class="ql-block">黎倜康(刘少奇的老师)民居。</p> <p class="ql-block">黄埔军校同学会。</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这静谧的,麻石铺就的小巷街道,深感這里的每一堵墙,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扇门都有一个故事。一股思古之柔情莫名的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小巷的两侧分别有著名教育家朱剑凡和胡元倓于1905年与1903年建起来的周南女子师范学校和民德学堂。这两所百年学校历尽历史沧桑,为中国的革命兴起与成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成绩和贡献,极大的丰富了小巷历史文化名街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周南女子师范学校建国后改为周南中学,教育家朱剑凡毁家办学激励了无数周南人。徐特立老革命前辈曾经在这任教,这里曾培养出奇才与革命家无数,向警予、蔡畅、陶斯咏、丁玲、杨开慧等都曾是这里的学生。这里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p><p class="ql-block">非常有幸的是80年代中末期,我的两个女儿有缘先后在这就读,大女儿在读期间曾获得朱剑凡奖学金资助,并以学校最优异成绩毕业录取于省外贸学校。</p> <p class="ql-block">民德学堂后来也和周南中学一样,改为公办,几易其名,最后定为民德中学。在城市改扩建中,新址搬至天心区。现在的民德学堂旧址称为民德华兴中学,仍在继续办学。</p> <p class="ql-block">当初的民德校训是:坚苦真诚。并由时任省长谭延闿书写。</p> <p class="ql-block">在辛亥苹命与大革命时期,辛亥元勋黄兴在民德任教,和革命党人陈天华,宋教文等联合发动、宣传革命思想,组织爱国学生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民德学堂正如校训所述,艰苦办学求教,为我国人材培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隨着南北向的巷道大若走了500多米,到了巷的尽头,即北向出口营盘路上。此处也有一大的牌楼,上书“寿星街”三个大字。在这散发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小巷街道,我被这氛围所吸引,我似乎意犹未尽,我晃忽沉醉其间。这时不知谁的手机里飘出来“我酿的酒喝不醉我自己,你唱的歌却让我一醉不起……”的歌声。</p><p class="ql-block">我又沿着小巷返回,再一次去感受感觉这古巷古韵古风的气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