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立春戴春鸡

牧歌

<p class="ql-block">  立春之日,俗称为“打春”,这一天,鲁南地区的人们为讨吉利,用棉布和棉花缝制成拇指大小的布鸡儿,一只或几只缝在小孩的衣袖或帽子上,名为“春鸡”,俗称戴“春鸡儿”。</p> <p class="ql-block">  春鸡缝好后,要在“打春”的头天晚上,缀在娃儿的棉袄袖子或帽子上。一般按照“男左女右”的老传统,寓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  戴春鸡是立春之日的古老的风俗,表示祝愿“春吉(鸡)”,预示新春吉祥。未种牛痘的孩子,春鸡嘴里还要衔一串黄豆,以鸡吃豆来寓意孩子不生天花、麻疹等疾病。还有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p> <p class="ql-block">  传说,打春鸡的出现缘于天花病毒的传播。在预防天花的“接种疫苗法”没有发明以前,小孩子多数要“出天花”。这是一种恶性传染病,症状为高烧、昏迷,严重者甚至会丧生。那时候不仅缺医少药,而且医疗水平低下,多数人只好用实际上无效的偏方治疗,有的则干脆听天由命。以前,不知有多少聪明可爱的孩子被天花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就算有天花患儿侥幸活下来,脓疱结痂,脱落后也会留下永永的“疤”,成为麻子,给他们带来一生难言的酸楚。</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给孩子缝春鸡呢?为什么还要在立春之际缝上它呢?在立春节给娃儿戴春鸡儿,是老辈子留下来的传统,只要是老辈子留下来的,都会有根有脉,“缝春鸡”有三种含义。</p> <p class="ql-block">  含义1:“鸡”与“吉”同音,给孩子缝个春鸡,便可以让孩子们逢凶化吉,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  含义2:“鸡”与“饥”同音,过去农村贫穷,一到春天,就出现粮荒,此时此刻给孩子缝个春鸡,让孩子在立春这天戴上春鸡儿,期盼孩子能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从此不再遭受鸡(饥)荒之苦。</p> <p class="ql-block">  如今饥荒、染痘之苦已成为遥远的记忆,缝春鸡也只能跟“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相联系了,大家把缝制春鸡当作一件趣事来做,而我们这一代长大的人,这个立春的风俗一直在我们脑海里,想想便觉得很亲切。</p> <p class="ql-block">  迎春鸡的缝制步骤教程:</p><p class="ql-block"> 1、正方形的小花布对角折,沿边缝,不要全部缝住,留下一寸的长度,把花布翻出来。</p><p class="ql-block">2、然后填上丝绵,在缝好的一角缝上眼睛和鸡冠。</p><p class="ql-block">3、另外留有一寸的开口的一角,塞上剪好的彩色“布条尾巴”,腰上再来一根布条缝上,布条的颜色最好是和鸡本身是对比一点的颜色,这样才够民俗够鲜艳。</p><p class="ql-block">4、用水泡黄豆,泡软了串起来缝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