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下的古村落——陕州地坑院

猫姥姥

<p class="ql-block">地坑院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德国人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向全世界介绍了地坑院。“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景区主要有六部分组成:一是21座改造后的地坑院,冠以陕州历史院、非遗展示院、人民公社院、曲艺院、摄影院、灯具灯谜院等主题;二是8座没有开发的原始坑院;三是地坑院民俗宾馆;四是体能乐园;五是民俗文化园;六是商业街区。</p> <p class="ql-block">一条坡道通往地下左右两边,两边各有大小不一的5、6个院落,院落与院落间在地下相通。</p> <p class="ql-block">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样的通道可以从地下进入隔壁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铺设精美的地花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民俗风情院落,一派喜庆丰收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酒文化主题院落,摔碗酒走一个</p> <p class="ql-block">国粹艺术院落,丰富的脸谱和浑厚的黄土墙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另类壁纸,温暖大炕</p> <p class="ql-block">满满的时代气息</p> <p class="ql-block">剪纸艺术窗</p> <p class="ql-block">瞧瞧这个土龙灶,节约能源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唯有闻声不见村,风送炊烟缭绕飞。待看地坑如天井,嬉笑源于穴居人。</p> <p class="ql-block">商业区</p> <p class="ql-block">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黄土大墙刻满了大西北的雄浑豪放</p> <p class="ql-block">夜景独具特色,这里没有霓虹闪烁,民俗大红灯笼普照了祥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原貌,衰败挡不住特色,坚固耐用、冬暖夏凉,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至今还有许多村落有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不要担心这里遇到大雨大雪天气时会不会被淹,地坑院已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从选址、整体设计一整套完整的防水排水体系。从控制汇水面积,防止雨水倒灌的“堵”、窑顶雨水的“排”和地下院落雨水的“渗”,以及对重点防水部位的保护甚至都要超过现代的防水措施。</p> <p class="ql-block">挖地坑院先要挖天井,再挖窑洞,每家挖地坑院时,都是众乡亲齐上阵,挖窑洞5个人最短5天就能挖出一孔窑。但挖窑洞不能一下子挖完,那样容易塌,必须先挖一面的一个窑洞,再挖其他面的,最多一次在四周挖3个窑洞,挖完后,让挖好的窑洞干燥干燥,等上一两年后,再挖其他窑洞,一个地坑院完全挖好,往往要四五年时间。每逢雨雪天过后,还要通过圆柱形的石碾碾压地坑院上面,以防止坍塌。</p> <p class="ql-block">来到地面,苍天的古树和方方的坑口交相辉映,古树与古井的巧妙搭配也是传统古村落保持永久生命力的象征。个人觉得这些古树应该有百年树龄,古槐长势强劲,枝叶茂密挺拔。真是千年松柏、万年古槐、幸福长久、生活安康。</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千百年来受到黄河岸边豫西山区人们的喜爱,这是黄土高原地带生长的人与黄土深深的依恋之情,是祖祖辈辈黄土人割舍不尽流淌着的血脉,是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的古村落、人类穴居的活化石,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是中华文明长河中历史遗产的精彩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