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舞古诗词读播之《青玉案·元夕》

枫舞灵动

学习古诗词,传承古文化,<br>心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br>枫舞古诗词读播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br> 《青玉案·元夕》<br>【宋】辛弃疾<br>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br>宝马雕车香满路。<br>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br><br>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br>众里寻他千百度。<br>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r><br>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br><br>这首词大家耳熟能详,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已是久吟不衰的名句。整首词在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无比宽阔的想象空间。经过等待、寻找、焦灼、失望之后再突然发现自己的意中人原来就在身后,那种从天而降的惊喜谁也想象得出来。<br><br>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br><br>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br><br>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br> <ul><li>诵读者简介:枫舞灵动,本名李玲,湖南株洲人。业余时间喜欢走走看看停停拍拍,用相机定格精彩,用文字记录生活,爱生活,爱朗读。用自然本真的声音,温暖自己精彩生活。《文艺作家》公众平台主编、协会副会长、领衔主播。</li></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