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决战时我在石家庄 (一棵树)*(2021年1月)

一棵树

<p class="ql-block">《迎战》</p><p class="ql-block"> 2021年元旦,祖国一片欢乐海洋,电视好戏连台,人们尽情宣泄着让瘟疫压抑了很久的情绪。然而,新冠病毒并未走远,全球泛滥成灾,国内亦不时爆出零散病例,叫人忧心忡忡。我在迎新诗中写道:</p><p class="ql-block">华灯熠熠映繁星,</p><p class="ql-block">歌舞连宵满幕屏。</p><p class="ql-block">只为新冠瘴未散,</p><p class="ql-block">心思不与旧时同。</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那时的心情还是忧国忧人,那么很快就变成了忧乡忧己,因为新冠病毒,真真切切的来到了我的身边。</p><p class="ql-block"> 1月2日石家庄报告出现确诊病例。1月3日,我们正准备乘车参加市业余篮球比赛时,被告知比赛暂停。疫情迅速扩展,仅四天,确诊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累积过百。城市一夜之间成了全国疫情中心。</p><p class="ql-block"> 即时公布的疫情信息,让市民的心揪得越来越紧。就说我吧,晨练的球馆与确诊病人曾参加婚礼的酒店一墙之隔;确诊病人乘车次日,我也乘坐了同一路公交车;我们小区距离最近的中风险区域仅500米;我居住的裕华区最多时有九个中风险区域……</p><p class="ql-block"> 1月6日,上苍给石家庄按下了暂停键:对外封城,对内则是停课停工,所有居民居家隔离。</p><p class="ql-block"> 猝不及防之间,我的家乡开始了与病瘟的殊死搏斗!</p> <p class="ql-block">《全城动员》</p><p class="ql-block"> 根本不需要动员!我的动员令,就是1月6日小区大门贴的一纸通知:只许进不许出,一天后不许进不许出!</p><p class="ql-block"> 经历了2020年全国抗疫,每个人都清楚,如同国歌歌词,我们的城市“到了最危险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河北人民血管里流淌着英雄的血,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石家庄是英雄的城市,1947年解放军“攻克石门”,开创了武装解放大型城市的范例。前辈攻城已载入史册,而与特殊敌人决战,续写好护城的篇章,则历史的落在了我辈肩头。</p><p class="ql-block"> 团市委发起公民自我防护微信承诺活动,仅三天就有近400万人接力承诺……</p><p class="ql-block"> 我们原总参某局复转战友联谊会发出“我在石家庄,我们一起战斗”的倡议书,数十名老兵签字承诺:做好居家防疫,并时刻准备着,响应党的号召,参与抗疫救助活动。</p><p class="ql-block"> 一时间,上有耄耋老者,下至黄口小儿,全城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行动起来,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之中。诗曰:</p><p class="ql-block">汹汹大难正当前,</p><p class="ql-block">仁义各成一寸丹。</p><p class="ql-block">天下人行天下事,</p><p class="ql-block">任谁莫道不相干。</p> <p class="ql-block">《白衣天使》</p><p class="ql-block">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石家庄医护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冲在第一线。</p><p class="ql-block"> 北京、天津、广东、浙江、江苏、河南、江西、辽宁、陕西、湖南以及河北省承德、唐山、邯郸、保定、衡水、张家口、秦皇岛、沧州等地,先后派出医疗队驰援石家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是直接接管了市人民医院重症病房。</p><p class="ql-block"> 医护人员也是血肉之身,也有儿女之情。难忘这样的采访镜头:一位男医生36小时仅睡了两个钟头,没说几句话,倒头便睡。一个孩子妈妈讲,三岁儿子追着爸爸问:打病毒的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另一个医生恰好过生日,同在一线的丈夫快递来了蛋糕,夫妻两人抗疫之事,没敢告诉年事已高的父亲。在她们讲到孩子、爱人和父母时,眼里闪着泪花。</p><p class="ql-block"> 1月12日,煤矿机械厂医院院长李献中过度劳累去世。</p><p class="ql-block"> 明代大医裴一中在《言医*序》中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大疫当前,广大医务工作者展现出的大爱、大仁、大义、大勇,给白衣天使的称号增添了新的夺目的光辉。诗曰:</p><p class="ql-block">每向毒魔树战旌,</p><p class="ql-block">近身决死护苍生。</p><p class="ql-block">欲歌大爱笔难尽,</p><p class="ql-block">泣血呢喃天使名。</p> <p class="ql-block">《真心英雄》</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常议论,居民的父母官其实就是基层社区和村镇(以下统称社区)管理者。这一点,防疫中尤为明显。从社区出入管控、摸底调查、核酸检测、区域消杀,一直到居民吃喝拉撒,生活方方面面,社区几乎全包。</p><p class="ql-block"> 有社区人员将自己定位于“大管家”、“顶梁柱”、“万能胶”。在防疫最紧张时候,他们日以继夜工作,真心付出,大大超出了人体的健康健康范畴。</p><p class="ql-block"> 在防疫一线,1月7日,新华区社区工作者李瑞芝去世;14日,裕华区方村总支书记张吉强去世;20日,鹿泉区庄窝村书记王新芳去世……</p><p class="ql-block"> 看着英年早逝的名字,谁人不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一次做完核酸检测,一个包装得严严实实的人喊了我一声:“冀师傅”。定睛一看,是包片的社区工作人员霍薇。原来,部分社区人员和志愿者随同医护人员一起进行核酸咽拭子取样,除信息采集不能出丝毫差错外,对他们的另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一天不吃不喝不上厕所。</p><p class="ql-block"> 我们社区居委会书记刘健,防疫忙了几天后回家,结果不到晚上十点又被召回单位处理紧急情况,就此发誓,疫情结束前不回家了!小刘书记工作鞠躬尽瘁,不光面面俱到,还亲力亲为,像是送密接人员隔离等危险工作,总是率先垂范,是绝对称职的“带头小哥”。</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有必要给社区人员定位中再加一个“主心骨”,不论什么工作,只要社区的人在,大家心里便有了底气。诗曰:</p><p class="ql-block">空落庭园寂寥廊,</p><p class="ql-block">宅居每叹日夕长。</p><p class="ql-block">谁人忽见小窗外,</p><p class="ql-block">过影匆匆带暖阳。</p> <p class="ql-block">《又见志愿军》</p><p class="ql-block"> 疫情初期,央视恰好连续播出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大型纪录片《热的雪》。“志愿”二字,在我心中是“神圣”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 社区招募志愿者,作为共产党员和退伍老兵,我践行了对战友联会的承诺,第一时间加入,也正因为这样,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社区志愿者队伍,收获了满满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我们4000余人的社区有近200名志愿者;400余人的小区有20人。具体到我们楼有4人,除了我,还有退休工人张现月、城管队员黄静军和小学教员贾会锦。</p><p class="ql-block"> 实话实说,志愿者很辛苦。就说我,数九寒天室外冻几个小时,身体缩成一团,带病的心脏也沉重异常,回到家好半天才有所缓解。晚上斟一杯老酒,与老伴儿同饮,不免又得意起来,哼一句戏词——“有佳人美酒,夫复何求?”第二天,满血复活,重新上岗。</p><p class="ql-block"> 还是实话实说,我年纪大,干的其实是最简单的活儿,真正危险、辛苦和有些技术含量的工作都让年轻人抢着干了,比如送密接人员隔离、随同医生采集咽拭子、陪同病人看病、挨家挨户采集信息……</p><p class="ql-block"> 重点说说我们的“大院管理员”陈家芹,女同志,65周岁,政治面目填的是“群众”,干起活来比党员还党员,是小区防疫的第一功臣,上传下达、下情上报,所有工作一一组织落实,成天就像是长在了院子里,不着家,据说还带着一身的病。</p><p class="ql-block"> 这是特殊战场,这是平凡英雄。</p><p class="ql-block"> 看看志愿者的微信留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有需要本人和车辆都是国家的“、”我要求加入共产党”、“志愿者的经历是我的财富”、“这是我应该做的”……</p><p class="ql-block"> 这绝不是空洞口号,他们这样说,也这样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样一群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面对尚不可预料的疫情,面对多条人生道路,他们选择了危险,选择了劳累,选择了担当,最终选择了胜利。他们对得起“志愿”二字,同样是“最可爱的人”!诗曰:</p><p class="ql-block">冠寇犯城鼙鼓近,</p><p class="ql-block">应声站起布衣人。</p><p class="ql-block">横心自有横空气,</p><p class="ql-block">尽把石门唤剑门。</p> <p class="ql-block">《幸福院》</p><p class="ql-block"> 居家隔离头天晚上,看着万家灯火,看着空空的街道,忽然想起了那首忧伤的歌,感觉就是:外面的世界曾经很精彩,外面的世界现在很无奈。</p><p class="ql-block"> 这其实根本就是一个错觉,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人们没有被动挨打,没有无奈呻吟,而是万众一心,奋起抗争!万巷皆空的平静之下,无数热流在奔涌。</p><p class="ql-block"> 疫情伊始,小区迅速建立起业主微信群。群里热闹非凡,除了社区重要通知外,接龙采买、咨询解答、互通有无,教做饭的,帮忙打印的……有人给小区起了新的名字:幸福院。</p><p class="ql-block"> 一号楼田荣芬老太太,年岁大,没当成志愿者,看到核酸检测医护及社区人员顾不上吃饭,就蒸了50个包子送过去。</p><p class="ql-block"> 四号楼80多岁的“空巢”老两口,老太太卧床,老先生步履蹒跚,本该坐等入户核酸检测,可老先生每次都出门排队,别人怎么劝也没用,拧着一个理儿:我能动,就不给人家添麻烦。</p><p class="ql-block"> 我们楼独居的龚老太太不小心受伤,腰椎骨裂,邻居王俊巧连着几顿送饭。志愿者陈家芹、杨银芝陪着就医,一直到联系上其侄女儿,落实了住院事宜。</p><p class="ql-block">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采购接龙,从最初的蔬菜,到后来的水果、粮油、肉蛋奶、日用品,无所不包。诗曰:</p><p class="ql-block">果蔬微信一条龙,</p><p class="ql-block">所见无非绿与红。</p><p class="ql-block">到手能香千户饭,</p><p class="ql-block">走心便起一长城。</p> <p class="ql-block">《全员核酸检测》</p><p class="ql-block"> 全员核酸检测对抗疫防疫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1月6日、12日、20日,石家庄市连续对1100万居民进行了三次全员核酸检测,对检测出的阳性人员采取了隔离措施。</p><p class="ql-block"> 1月23日,石家庄实行分区分级管理。裕华区因为存在中风险小区,被确定为按高风险管理,又在25、27日连续做了两次全区核酸检测。这两次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坊间众说纷纭,我不是专家,不做评判。在这里要说的是,小区居民仍然坚决落实政府的部署,积极配合,秩序井然。诗曰:</p><p class="ql-block">除瘟赶考影纷纷,</p><p class="ql-block">一日欲平日日心。</p><p class="ql-block">千万清白咽拭子,</p><p class="ql-block">能开封域那厢门。</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月的决战,抗疫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1月29日,在主城区连续多日未出现确诊病例之后,我们接到通知,小区验证、扫码、测温后,可以自由出入,社区封闭解除了!</p><p class="ql-block"> 月亮比往日圆润,空气比往日清新,太阳比往日温暖,自由真好!</p><p class="ql-block"> 疫情严重那几天,石家庄流传一则“自虐”的笑话,说以前总喊武汉加油,湖北加油,没想到是自己进了抗疫的决赛。</p><p class="ql-block"> 在石家庄疫情中后期,东北也爆发了较为严重的疫情,但愿这真的是一场几个城市联手进行的“决赛”,这之后,我们不再受新冠病毒的侵扰,村镇平安!城市平安!!国家平安!!!</p><p class="ql-block"> 疫情中,我足不出院,写石家庄抗疫,只能写身边的人和事,就这样也是管中窥豹,挂一漏万。此文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p><p class="ql-block"> 文章的最后,请大家看看我们小区志愿者摘去口罩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全文完)</p><p class="ql-block">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关注!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