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故宫屋顶的形式</p><p class="ql-block"> 制作人:刘妙妍</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故宫屋顶的神兽</p><p class="ql-block"> 制作人:刘妙妍</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份</p><p class="ql-block">故宫的防火研究---明清时期故宫如何防火</p><p class="ql-block"> 制作人:霍宇凡</p> <p class="ql-block"> 公元1420年,故宫的前身——紫禁城在北京建成,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木质结构宫殿群,故宫博物院有1200栋木结构古建筑,它对防火的要求极高,如何保护宫殿免遭火患,是明清历朝君主都要面对的艰难命题。</p> <p class="ql-block">一 、宫殿的屋脊两端各设置了一个引雷装置——“鸱吻(又名鸱尾)”</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建筑多有高翘的飞檐和高耸的屋顶,这些建筑特征有着雷雨天气云层放电的隐患,而北京夏秋多雷雨,紫禁城作为明清时期北京最高的建筑更甚。此外,其依山傍水的中国传统风水格局,也让木材料更易受潮起电,工匠们巧妙的在宫殿的屋脊两端各设置了一个引雷装置——“鸱吻(又名鸱尾)”。它与一条细铁丝连接,直通地下,既显示了皇家的威严又使房屋免遭雷电破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鸱也有着辟除火灾的寓意。在建造銮驾、文库等重要地点时,宫体均采用硬山式黄琉璃瓦屋顶,而不露出木构件,同样也可减少雷电起火的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二 、设置的储水缸</p><p class="ql-block"> 去故宫参观的游客,常常会被一些宫殿门口的超大铜制水缸吸引视线。这些就是有着重要消防作用的太平缸,也称“门海”,意为“门前的海”。鼎盛时期的紫禁城共有太平缸308口。其中铜制鎏金样式的最大,直径1.6米,高1.2米,重达三千多公斤,能装水两千升,比一辆现代消防水车的储水量还要大。</p><p class="ql-block"> 古代对太平缸的管理十分严格。太平缸一般都摆放在朝阳的地方,有十几名太监专门负责日常的挑水和守卫工作,确保所有的太平缸都是满水状态。</p> <p class="ql-block">三 、紫禁城修有内金水河、外金水河两条水系它们兼具宫内排水和保障消防用水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紫禁城修有内金水河、外金水河两条水系,它们兼具宫内排水和保障消防用水的作用。宫中还设有铁、铜、鎏金铜大缸308口,是明清两代为防火而设置的储水缸,有专人负责保障全年储水,也被称作“吉祥缸”。直至今日,仍有部分“吉祥缸”被用来消防储水。明清时期,宫中已经诞生了一批专职的“消防队员”。清康熙年间,设有防火步军,至雍正年间,又专设火班,人数不下三百人。他们所使用的是一种叫做激筒的消防设备,最早见于中国宋朝,通过简单的机械装置将水喷射而出,扬程可达20米,因其操作简便,在清代甚至民国时期的消防史上都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雍正时期,清朝曾将激筒送予李氏朝鲜,这说明当时故宫的消防装备和消防水平已经较为先进。</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四十一年建造的“皇家图书馆”——文渊阁,内藏有《四库全书》;为避免建筑着火,文渊阁的选址位置即在文华殿区域的内金水河后面。文渊阁与前面的文华殿隔着内金水河,一方面防止其他建筑物失火时的火势蔓延,另一方面可提供及时可靠的消防水源。</p> <p class="ql-block">四、 修建了长达4000米的封火墙</p><p class="ql-block"> 清朝故宫火患相比明朝大幅减少,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清朝皇帝在宫中各处修建了长达4000米的封火墙。墙面没有门窗和木质装饰,最大程度阻挡火势蔓延,减少损失。</p> <p class="ql-block">五、 硬山顶式建筑高出风火山墙有防火作用</p><p class="ql-block"> 硬山顶是双坡顶的一种。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左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石,高出屋顶。屋顶的檁木不外悬出山墙。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常用于我国民间居住建筑中。</p> <p class="ql-block">六、 现在的防火</p><p class="ql-block"> 今天故宫博物院建了五个中控室,里面有65面大屏幕,连接3300个高清晰摄像头。我们还加大高压消防栓的合理布局,提升防雷设施,研发新型消防装备。”单霁翔透露,消防队员要演习。而且机器人也要演习:一旦发生火情会迅速冲入火场,把明火先灭掉。</p><p class="ql-block"> 只有这样强大的消防力量,才能确保万一发生火情时可以及时扑救。预防性保护更为重要,“我们进行了为时三年的环境大清理、大整治,室内10项内容,室外12项内容”。</p> <p class="ql-block"> 长期以来我们把文物保护视为部门的、行业的、系统的工作。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权利和责任,只有把文物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交给亿万民众共同守护,文物才能真正获得安全。</p><p class="ql-block"> 不断扩大开放的故宫博物院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片文化的绿洲。而一个好的博物馆,不是建一个高大的馆舍再开放,而是要做到深挖自身文化资源等,成为一个人们走进以后不愿意回去,回去以后还要再来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古人的防火措施</p><p class="ql-block"> 制作人:霍宇凡</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分 </p><p class="ql-block">关于故宫的对称</p><p class="ql-block">数学小报</p><p class="ql-block"> 制作人:霍宇凡</p> <p class="ql-block">对称的中国</p><p class="ql-block"> 制作人:霍宇凡</p> <p class="ql-block">手抄报</p><p class="ql-block"> 制作人:刘妙妍</p> <p class="ql-block">第五部分</p><p class="ql-block">中英文小报</p><p class="ql-block"> 制作人:刘如梦</p> <p class="ql-block">研究小组成员:刘妙妍、霍宇凡、刘如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研究方式:查网上资料、看视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受:通过这次研究我觉得中国古代建筑博大精深,这些天的研究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像跑兽的样子也是在第三次修改中才搞清楚,故宫建筑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