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军礼——缅怀我的父亲“独守卡子桥孤胆战斗英雄”、一等功臣张学易(上)

凡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13月上午10时50分,距离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仅半个多月,我敬爱的父亲,“独守卡子桥孤胆战斗英雄”、一等功臣张学易病逝于四川省犍为县人民医院,时隔68年后与他“英雄十一班”的战友们,相聚在共和国灿烂的星空之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致敬军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父亲住院期间,我们子女须臾不离侍奉在他的病床旁,单位领导和亲朋们也来到病床前,表达真切的问侯。贵州老家的张氏族人,竟组成多达十二人的亲友团,不辞辛劳跋涉千里来到犍为,看望重病中的父亲。父亲见到久违的亲人们,清瘦的脸庞写满了笑意,问这家询那家,仿佛要把这几年没说的话一下子说个完。亲人们发来家乡新貌的视频,父亲把手机紧攥在怀中,手指不停的在屏幕上来回划动,一遍又一遍的看个没完,似乎永远也满足不了远方游子对故乡的无尽思念。相聚的时间总是那么短促,离别的时刻到了,父亲紧握着亲人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眼里满含期待……。</p><p class="ql-block"> 父亲病逝前一天,精神出奇的好,倔强的他把布满身上的监护和输液管线扯了个精光,反复几次下来,医生也就随了他。他一直嚷嚷着:“我有啥子病嘛?!我要回家。”管床医生也说:“他要是几个血液指标正常,我现在就可以给他开出院证。”我们都以为幸运之神将再次降临父亲头上,小勤堂妹见父亲这样情形,旋即在家族群里发布父亲病情转好的消息,亲人们闻此也都倍感欣慰。俏皮的小勤妹为活跃病房气氛,突发奇想地说道:“二叔,向您敬礼!”随即并腿立正,给我的父亲敬了一个军礼。父亲撑起孱弱的身子,颤抖着抬起枯槁的右手,在病床上庄重地还了小勤妹最后一个军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报名参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父亲祖籍四川省中江县,1932年3月5日出生于贵州省瓮安县珠藏镇街上烟市佃房,原名张宗易,后经镇上学校老师改名张学易,寓意未来能进学校读书,学习轻松容易,寄托了一份美好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父亲自小家境贫寒,八岁时我祖父因生意不顺,且几度遭抢,在曾祖母和二祖父相继离世后,心灰意冷地抛妻别子,独自一人离家转回四川中江老家另寻生路,从此与贵州的亲人失去了联系。刚满十六岁的大伯父,在祖父离家不久,也背井离乡,一路颠沛流离,到省城贵阳谋生去了。小脚的祖母独自担负起养育我年幼的父亲和襁褓中的幺叔之重担,母子三人仅靠祖母摆摊售卖些香烟瓜果艰难度日。父亲十岁就上山打柴,挑到街上贩卖。不久父亲去了镇上小学敲钟做杂役,挣钱帮补家用。在学校做工期间,父亲得空便趴在教室的小窗口外,睁大着一双眼睛,忘情地汲取知识的甘霖。但这样的情景,往往随着一阵如雨点般密集落下的拳脚而戛然终止。渴望上学读书,成了父亲参军入伍后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原动力。</p><p class="ql-block"> 1934年底至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路过瓮安,12月31日下午至次日凌晨在猴场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作好了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时间上的准备,被誉为“遵义会议”的预备会。1月3日,红军在瓮安县江界河渡口等地强渡乌江天堑,向遵义挺进。军旗所向之处,红军广泛发动群众,开大会、刷标语,唱歌演剧,宣传动员干人翻身闹革命,鼓励贵州白军弟兄弃暗投明参加红军。我奶奶曾亲自掩埋了一个牺牲的红军小战士,所有这些都在父亲幼小的心田播下了革命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1951年4月,父亲担水的那家人屋里住进了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接触时间长了,班长对敦厚朴实的父亲很是喜欢,给他讲了许多革命故事和道理,父亲听后也很向往火热的部队生活。解放军工作结束行将开拨时,奶奶对我父亲说:“全娃儿(父亲小名),你这么喜欢就跟到他们一起去吧,在部队好好干,争取立功受奖,家里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父亲听后找到班长报名参军,班长说道:“这个事我做不了主,我带你去找我们连长。”这样父亲才于1951年5月在西南军区公安部队瓮安县珠藏区三连入伍,当年冬,部队整编后编入16军47师141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挥师黑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1951年下半年开始,美蒋为了配合侵朝战争,决定实施"三把刀子和一颗炸弹"的反攻大陆计划,以"扰乱中共战略后方" 和"迟滞中共部队向后藏推进"为战略目的。所谓"三把刀子",即从朝鲜、华东沿海、越南三个方向向中国大陆进攻。"一颗炸弹"是在大陆腹地建立一块"陆上台湾"的反攻基地,使这颗炸弹在我心脏爆炸开花。经过反复筛选,美蒋特务决定将这颗“炸弹”投放在川西北的黑水藏族地区,不惜血本营造黑水这个弹丸之地。</p><p class="ql-block"> 1952年6月13日,经过两次空投失败,美蒋特务第三次向黑水空投终于得逞了,匪“中华人民反共突击军249路军中将总指挥”,原蒋军104师师长傅秉勋,裹挟当地大头人苏永和,纠集万余人在黑水地区发动武装叛乱,建立起“陆上台湾”黑水反共反攻基地。6月16日,毛主席打电话给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为黑水剿匪指示道:“就全国的军事大事来说,在本年度是抗美援朝第一,进军西藏第二,黑水剿匪第三”,中央决定发起黑水剿匪战役。</p><p class="ql-block"> 6月16日,西南军区急调十一个步兵团,共两万一千人,另有空军战斗机4架,轰炸机5架,运输机1架配合作战,由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郭林祥任前线总指挥兼政委,挥师进剿黑水顽匪。</p><p class="ql-block"> 6月19日晨,父亲随部队贵州轻装师141团从贵阳飞机坝营区出发,23日由重庆乘火车到达成都,25日下午5点再由成都乘汽车抵汶川彻底关轻装转步行。轻装后战士们仍负荷35公斤以上,一路克服高山缺氧和空气稀薄,许多人呕吐晕眩,以及雨天山路奇滑等严重困难,历时17天,全团按时于7月4日在指定位置集结完毕。7月18日,137团、141团向前推进到海拨4400米的雅克夏雪山西坡半山腰隐蔽,担负黑水战役西线进剿傅秉勋匪部的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 7月19日,部队驻地附近发现12具排列整齐的人体白骨,一律头北脚南,遗骸上无断裂与枪伤痕迹,而且在骨架旁还有皮带环、铜扣之类的军用品。137团、141团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团长、政委察看后,判断是红军一个建制班的烈士遗骸。当年红军翻越海拨4743米的雅克夏雪山,体力消耗严重,宿营时因高原缺氧窒息而亡。两个团的领导带领部队把烈士遗骨合埋在一起,并用石块砌成半人多高的石墓,在墓前插一木牌,上书“中国工农红军烈士之墓”,战士们从附近采撷鲜花,扎制成花圈,参战部队在此还举行了一场庄重而简单的祭奠誓师仪式。这个墓后来被称为“中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铁血军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月21日,总攻发起的第二天,父亲所在的141团前锋3连11班一路猛冲直插卡子桥,在桥前与据险扼守,构筑坚强工事,拥有六挺重机枪,由匪134师副师长兼西线总指挥吴汉章亲率的二百余名汉匪接上了火。他们发现敌人正在用木杠掀桥上的木板,有的圆木已被掀进河里,转眼间即被汹涌湍急的河水冲的无影无踪。卡子桥,是西线部队东攻芦花匪巢的必经之路,此桥一毁,东攻芦花将受阻,敌人就可能争得外逃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时间就是胜利,枪声就是命令。班长曾法坤顾不上主力是否跟上,立即带领全班向拆桥土匪猛烈开火。拆桥的6个土匪被消灭了,他们已冲上了桥头,就在这时,隐蔽在暗堡和崖上工事里的敌人用密集火力疯狂向我射击,第一个冲上桥头的曾法坤胸部和头部两处中弹,倒了下去,尔后他又支撑着爬起来继续战斗,直至全身8处中弹而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副班长彭启高起身去接住快要倒地的班长时,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右眼眶,彭启高一头栽倒在地。</p><p class="ql-block"> 机枪射手王金玉端着机枪射击,脚掌被被打掉了,肚腹也被打穿了,血往外淌着,他没有扶一把,挣扎着爬回崖边,背靠着山崖继续猛烈向对岸桥头堡上的敌人射击,掩护同志们冲锋夺桥,这位铁塔似的硬汉子,在全身五次负伤后也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疯狂的敌人这时也冲出掩体、工事,企图夺回卡子桥再予破坏。敌人的多次反扑,都被我尖卫班的战士击退。最后,全班12人只剩下体重不过百斤,年仅19岁的新战士,我的父亲张学易一人,其余全部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想起昨天行军途中还帮自已扛枪的老班长,转眼间就倒在了匪徒们罪恶的枪口之下,父亲不由怒火中烧。</p><p class="ql-block"> 父亲头部受了伤,鲜血和着雨水从额角往下流,使他睁不开眼睛。他往头上扎了一块白毛巾,继续伏在战友的遗体旁向敌人射击,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在敌人轮番冲锋的间隙里,他把战友的冲锋枪、手榴弹、子弹都集中到一块儿,用“密集射击”的方法,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给敌人造成错觉,使敌人摸不清桥上到底还有多少人。天色渐渐昏暗下来,细雨绵绵,雾气腾腾,这时他看不清敌人,似乎敌人也看不清他,他以逸待劳,只等敌人接近桥头再打。他发觉敌人总向着他的白毛巾射击,于是他灵机一动,把自己头上的白毛巾解下来,包在已牺牲的战友头上,再用其他已牺牲了同志的毛巾布置了几处疑团迷惑敌人,吸引敌人的火力,用这种方法与敌人周旋,赢得了时间,而他则用手榴弹杀伤冲向桥头的敌人。增援部队赶来时,父亲刚刚用四颗集束手榴弹击退了一股匪徒的反扑。营首长作了简单的战斗动员,把营里的机枪和迫击炮全部集中起来,加强火力掩护,三排和二排的战士带着为英雄尖刀班的牺牲烈士报仇的坚定信念,迅速冲过桥去,和敌人展开肉博,其他连队也跃过桥去,对敌人形成了包围,激战半小时,结束战斗,全歼这股顽匪,毙、伤、俘敌近200人,仅匪首吴汉章带领少数人漏网。</p><p class="ql-block"> 这次战斗打的异常激烈,据父亲94年8月接受犍为电台记者采访时回忆称,营里战后打扫战场时,发现他的粮袋竞被打穿了十八个弹孔。配属该营的藏族通事(翻译)道尔吉站在卡子桥上,面对尸横遍野,硝烟还未散尽的战场,惊得口瞪目呆,吐着舌头,连声说:“乖乖,不得了,不得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不怕死的军队。”</p><p class="ql-block"> 黑水战役最后以全歼3635名汉匪、特务,缴获枪支4500余支、六0炮9门,匪首傅秉勋被俘溺毙,藏族大头人苏永和带队下山投诚,蒋介石建立“陆上台湾”的美梦彻底破灭,被毛主席评价为“已取得军政双胜”而告结束。</p><p class="ql-block"> 战后,141团一营三连十一班(即尖刀班)被贵州军区授予“英雄十一班”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曾法坤、王金玉烈士被追记一等功;父亲张学易因在战斗中英勇顽强,在危机情况下固守卡子桥,为部队全歼顽匪创造了有利条件,被贵州军区授予“独守卡子桥孤胆战斗英雄”称号,荣立一等功。《解放军报》、《西南军区战报》、《新黔日报》等报刊对卡子桥战斗均作了详尽报道,尔后父亲曾于1953年到北京参加“五·一”观礼,1955年9月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同年10月参加国庆六周年观礼,三次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黑水战役前线总指挥兼政委,原总政治部副主任兼军委纪委书记郭林祥上将在其回忆录及战役纪实中,曾多次描述了父亲及全班战友激战卡子桥的英雄壮举,这次战斗并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剿匪斗争·西南地区》一书。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黑水战役拍摄的故事片《猛河的黎明》,1994中央电视台根据郭林祥上将回忆纪实《陆上台湾覆灭记》一书改编拍摄的电视连续剧《雪震》,其中的守桥小战士即以我父亲为原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续写荣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1976年从部队转业后,一直在四川省犍为县供销社工作,到地方后他将立功受奖的军功章、奖状和证书,悄悄地压在了箱底,从未向人提起过,没有人知道他曾为捍卫新生的共和国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从头做起,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工作中求真务实,勇挑重担,时时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已。 </p><p class="ql-block"> 1994年1月父亲退休了,退下来的父亲退休不褪色,主动承担起县供销社老体协和离退休党支部工作。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父亲始终勤勤恳恳,不计报酬,每天第一个上楼打开老年活动室大门,抹桌椅板凳,烧水扫地,为老同志们学习时政,开展文体活动提前作好准备工作,一天忙活下来,傍晚时目送大家渐渐远去的背影,最后一个走下楼的往往是父亲。老同志哪个家里有什么事,父亲总是第一个到场,为老同志们抒困解难,深得大家的拥戴。</p><p class="ql-block">上集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52年11月29日,为表彰父亲在黑水战役卡子桥激战中的英雄壮举,贵州军区政治部奖给父亲张学易(张学义)的奖状。</p> <p class="ql-block">1954年11月,父亲(左)与其兄张立业分别十四年后在贵阳重逢,专门去阿嘛像舘拍下这张合影。照片曾被父亲用蓝墨水将上面的题款涂抹掉,笔者用清水擦试后,至今仍留有被蓝墨水覆盖过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黑水卡子桥(故事片《猛河的黎明》截图)。</p> <p class="ql-block">战士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佩戴少尉军衔照。</p> <p class="ql-block">1964年,父亲被授予陆军上尉军衔。</p> <p class="ql-block">1970年代中期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1970年代,父亲在部队驻地云南省永平县三支两军时在永平礼堂作报告。</p> <p class="ql-block">1953年5月,父亲应邀赴京“五•一”观礼,前排右数第一人即父亲。</p> <p class="ql-block">1953年5月,父亲应邀赴京“五•一”节观礼,获得军委机关五一劳动节观礼代表招待委员会赠送的新中国日记本。</p> <p class="ql-block">1953年5月,父亲应邀赴京“五•一”观礼,看戏剧演出后收藏的节目单(一)。</p> <p class="ql-block">1953年5月,父亲应邀赴京“五•一”观礼,看戏剧演出后收藏的节目单(二)。</p> <p class="ql-block">1954年2月,父亲获得的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父亲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出席证。</p> <p class="ql-block">1955年9月,父亲获得的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奖章。</p> <p class="ql-block">1955年9月,父亲获得的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奖章(背面)。</p> <p class="ql-block">父亲获得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奖章的证明书。</p> <p class="ql-block">父亲获得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奖章的证明书(内页)。</p> <p class="ql-block">父亲获赠的《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文献》书。</p> <p class="ql-block">团中央办公厅编辑出版的《伟大祖国的忠实儿女——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事迹简介•一九五五年》一书。</p> <p class="ql-block">团中央办公厅编辑出版的《伟大祖国的忠实儿女——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事迹简介•一九五五年》一书中父亲张学易事迹简介。</p> <p class="ql-block">1955年9月,父亲赴京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时留影,前排左数第一人即父亲张学易。</p> <p class="ql-block">1955年9月,父亲获得的贵州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奖章。</p> <p class="ql-block">1955年9月30日,父亲国庆观礼前摄于北京北海公园。</p> <p class="ql-block">父亲(左)与军政委(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1956年,父亲获赠的中央慰问团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1956年8月1日,父亲出席成都部队(军区)第一次先进分子代表会议获赠的礼品。</p> <p class="ql-block">1957年3月,父亲张学易(张学义)获得的成都军区平息叛乱优秀军官荣誉证(封面)。</p> <p class="ql-block">1957年3月,父亲张学易(张学义)获得的成都军区平息叛乱优秀军官荣誉证(内页)。</p> <p class="ql-block">1962年3月,父亲出席成都军区平叛祝捷暨四好连队表彰授奖大会获得的奖章。</p> <p class="ql-block">1962年3月,父亲出席成都军区平叛祝捷暨四好连队表彰授奖大会获得的纪念册。</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8日,父亲张学易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8日,父亲张学易荣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背面)。</p> <p class="ql-block">2002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剿匪斗争•西南地区》封面。</p> <p class="ql-block">《剿匪斗争•西南地区》有关父亲张学易(张学义)的篇章(一)。</p> <p class="ql-block">《剿匪斗争•西南地区》有关父亲张学易(张学义)的篇章(二)。</p> <p class="ql-block">《剿匪斗争•西南地区》有关父亲张学易(张学义)的篇章(三)。</p> <p class="ql-block">《剿匪斗争•西南地区》有关父亲张学易(张学义)的篇章(四)。</p> <p class="ql-block">《剿匪斗争•西南地区》有关父亲张学易(张学义)的篇章(五)。</p> <p class="ql-block">2003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郭林祥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3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郭林祥回忆录》中有关父亲张学易的篇章(一)。</span></p> <p class="ql-block">2003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郭林祥回忆录》中有关父亲张学易的篇章(二)。</p> <p class="ql-block">2003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郭林祥回忆录》中有关父亲张学易的篇章(三)。</p> <p class="ql-block">1997年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南大剿匪》。</p> <p class="ql-block">1997年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南大剿匪》中有关父亲张学易的篇章(一)。</p> <p class="ql-block">1997年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南大剿匪》中有关父亲张学易的篇章(二)。</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步兵93团战友通讯录。</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步兵93团战友通讯录中【英雄团队的战斗历程】(一)。</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步兵93团战友通讯录中【英雄团队的战斗历程】(二)。</p> <p class="ql-block">《贵州省志·军事志》陆军49师篇章中有关父亲张学易(义)的记述。</p> <p class="ql-block">父亲当年战斗的黑水卡子桥(现名马桥)旁现建有解放黑水纪念广场。(友人供图)</p> <p class="ql-block">父亲当年战斗的黑水县卡子桥(现名马桥)旁现建有解放黑水纪念广场,雪山忠魂篇章中陈列有父亲“孤胆英雄”张学易与其兄的合影。(友人供图)</p> <p class="ql-block">《犍为杰出人物》封面。</p> <p class="ql-block">《犍为杰出人物》有关父亲张学易的篇章(一)。</p> <p class="ql-block">《犍为杰出人物》有关父亲张学易的篇章(二)。</p> <p class="ql-block">《犍为杰出人物》有关父亲张学易的篇章(三)。</p> <p class="ql-block">《犍为杰出人物》有关父亲张学易的篇章(四)。</p> <p class="ql-block">《犍为杰出人物》有关父亲张学易的篇章(五)。</p> <p class="ql-block">《犍为杰出人物》有关父亲张学易的篇章(六)。</p> <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31日,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官网)发文重提父亲“孤胆英雄”张学易(义)(截图一)。</p> <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31日,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官网)发文重提父亲“孤胆英雄”张学易(义)(截图二)。</p> <p class="ql-block">贵阳晚报于2017年7月2日建军90周年前夕用两版的篇幅刊文讲述父亲张学易的事迹。(一)</p> <p class="ql-block">贵阳晚报于2017年7月2日建军90周年前夕用两版的篇幅刊文讲述父亲张学易的事迹。(二)</p> <p class="ql-block">贵阳晚报于2017年7月2日建军90周年前夕用两版的篇幅刊文讲述父亲张学易的事迹。(三)</p> <p class="ql-block">《金犍为》2021年第一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业100周年暨党史教育专题转载贵阳晚报2017年7月2日刊发的文章《贵州孤胆英雄血战数百土匪》。</p> <p class="ql-block">《金犍为》2021年第一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业100周年暨党史教育专题转载贵阳晚报2017年7月2日刊发的文章《贵州孤胆英雄血战数百土匪》(正文)。</p> <p class="ql-block">1960年12月,父亲张学易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步兵学校毕业证。</p> <p class="ql-block">1959年7月,父亲张学易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速成中学毕业证。</p> <p class="ql-block">父亲张学易获得的劳卫制一级测验及格证书。</p> <p class="ql-block">父亲张学易的转业证(一)。</p> <p class="ql-block">父亲张学易的转业证(二)。</p> <p class="ql-block">1987年7月,家乡瓮安县史志办来信征集父亲的事迹,他没有给对方回信,冷处理了此事。</p> <p class="ql-block">1987年家乡瓮安县史志办来信征集父亲的事迹,他也没回信,进行了冷处理。</p> <p class="ql-block">父亲张学易的干部退休证。</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的父亲数次被所在单位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父亲手迹(一)</p> <p class="ql-block">父亲手迹(二)</p> <p class="ql-block">父亲手迹(三)</p> <p class="ql-block">父亲手迹(四)</p> <p class="ql-block">父亲手迹(五)</p> <p class="ql-block">1956年末,父亲所在部队步兵49师147团奉命再次赴黑水平息叛乱,部队凯旋后在成都短暂休整,父亲(前排居中少尉军官)率全排战士到新上海照像成都春熙路店拍下这张珍贵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3年3月,父亲与笔者在遵义会议纪念舘。</p> <p class="ql-block">1980年代,父亲登上峨眉山金顶留影。</p> <p class="ql-block">2000年1月,父亲与亲人们在故乡贵州省瓮安县乌江江界河大桥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父亲接受《犍为杰出人物》一书撰稿者采访。</p> <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末,父亲指认他在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与青年积极分子的合影上所处的位置(视频截图)。</p> <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末拍摄的视频,父亲指认他在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与青年积极分子的合影上所处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父亲回到故乡贵州省瓮安县,专程到猴场会议会址参观。猴场会议决定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向遵义进发,被周恩来称为“伟大转折的前夜”。</p> <p class="ql-block">父亲摄于猴场会议会址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群雕前。</p> <p class="ql-block">父亲摄于猴场会议会址广场。</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猴场会议纪念舘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幅展陈在猴场会议纪念舘的红军标语照片,出自父亲故乡瓮安县珠藏镇街上一民房墙壁上,笔者少年时曾在家乡亲眼见过这幅标语。</p> <p class="ql-block">父亲参观猴场会议纪念舘《国防荣光•军衔军服展》,在自己的戒装照展柜前仔细观看。</p> <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父亲参观泸州况场朱德纪念舘在朱德塑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父亲参观泸州况场朱德纪念舘。</p> <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父亲(左)在泸州龙透关泸顺起义陈列舘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父亲在泸州龙透关参观泸顺起义陈列舘。</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28日,父亲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留影于四川省犍为县城某影楼。影楼老板免费为父亲拍了多张照片,借此机会对影楼老板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父亲在泸州与长孙女一起研习棋艺。</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中旬,父亲在北京天坛旅游时与游客握手致意。</p> <p class="ql-block">2020年7月10日,父亲在医院病房与贵阳来探望他的侄女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22日,父亲在四川省犍为县家里接受电视记录片《解放黑水》摄制组采访。</p> <p class="ql-block">2020年1月,中共乐山市委组织部领导专程到家里看望慰问父亲。</p> <p class="ql-block">敬军礼时的父亲,举起的右手尾指明显短一截,那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父亲参加驻地修建岷江河堤时负伤,把右手尾指的一截奉献给了第二故乡犍为。</p> <p class="ql-block">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黑水战役拍摄的故事片《猛河的黎明》。</p> <p class="ql-block">《猛河的黎明》中卡子桥战斗场面。(一)</p> <p class="ql-block">《猛河的黎明》中卡子桥战斗场面。(二)</p> <p class="ql-block">《猛河的黎明》中卡子桥战斗场面,从图中可见敌人处于居高临下优势,而我方处于河坝劣势,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之下。(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