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焦虑:死神之镰

<h1><ul><li><b>死神之镰:孤独与恐惧</b></li></ul></h1> <b> 白衣执甲,风雨逆行。</b><div><b><br></b> 而至暗疫情中的新冠肺炎患者,惊恐、绝望!因为与病痛、虚弱相伴的,还有更为难以忍受的孤独、恐惧。早期的新冠病毒,残暴肆虐,畸高的死亡率在口耳相传之下更令人不寒而栗。<br></div> <div> 一旦感染,恐惧和绝望便如影随形。每位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初期无不焦虑万分。他们担心药物疗效,担心病情突然进展,担心病痛折磨,更担心随时可能出现的死亡阴影。<br> 一旦入院,还要与外部的世界隔开,进入漫长而封闭隔离治疗期。</div><div><br>下图:封闭的病区</div> <div><br></div> 从入院到出院,或是从生到死。这一路,几乎再无亲人陪伴、在无友人探视。在陌生的环境里,在虚弱的躯体下,无尽的恐惧孤独,独自面对。<div><br> 封闭隔绝的环境,是一种超强催化剂,它能催化病痛中的所有负面情绪,强化各种痛苦感受,在无尽的夜晚里啃噬着每一个脆弱的灵魂。</div><div><br>下图:焦虑的患者(已故)</div> <div><br></div> 病区里的每一次抢救,无不刺激着周围那些在病痛中煎熬的患者。每一例死亡,无不冲击业已惶恐不堪的灵魂。抢救和死亡,病区里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刺激随时发生。<br><br><div> 迅捷无比的手机资讯,转发播撒,推波助澜。高频次的强刺激,击溃一个孤独脆弱的灵魂,并不难。<br><br></div><div> 明天和死亡谁先到来?是病区中许多患者挥之不去的梦魇,也是他们在焦虑与绝望中的真实写照。<br><br>下图:“重新消毒”的床铺</div> <div><br></div> 此处,不想谈论是那位跳桥者,也许患病并不是跳桥的原因。也不想谈论某病区跳楼的轻生者。如此决绝,或有他因。<br> 没有亲眼所见,只道听途说,上述应是意外,或是谣言。<br><br><div> 经历过的人,有时连记忆都会被篡改,不经间回忆起,竟是迷茫一片。</div><div><br> <b>唯愿世界安好,再无恐惧、孤独,与绝望!</b></div><div><b><br></b></div> <h1><ul><li><b>死神之镰:焦虑与死亡</b></li></ul></h1> <b>孤独与恐惧结合的产物,是焦虑。</b><div><b><br></b> 病区里许多新冠患者总是疑虑多多。查房期间他们总是询问和求证各种不知何处得来的小道消息、治疗偏方。经常被忽悠的要求调整使用各种其他药物。而所用之药最终均被证实,根本无效的治疗。</div><div><br> 患病之人几乎人手一大袋子,里面装满了各种药物,莲花清瘟、阿比多尔、奥司他韦、双黄连、拜服乐以及大量不知名的中草药。病房的床头柜、抽屉里、柜子中,塞满了不知何时、不知何处囤积的各种药物,如同一个小型药房。</div><div><br> 在后来我去的战疫C区,曾有患者前来住院时,除了人,中草药装满了整一小车,堆在病房里,占去了小半间房。</div> <div><br></div> 各种不知何时从何处弄来囤积的各种药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许多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精神支柱。各种各样的药物,也许并没有医治他们的病,但又似乎救了他们的命!<div><br>下图:西医的我不懂的神奇的中药</div> <div><br></div> 人活着,很多时候靠的是希望。<div><br> 失去希望对任何人都是一个沉重打击,这一点在惶惶不安的新冠肺炎患者身上,表现尤为明显。特别是江学庆、李文亮、梅仲明等医务人员患者的病危或者离去,都会使病区中、手机前的一些患者惶恐不安,希望湮灭。</div><div><br> 在大部分患者心里,这些新冠患者都是医务人员,或是被足够的关注,或是有年轻的体魄,或是有极好的医疗资源、治疗环境等。作为医务人员患者,他们理应得到更好的救治,理应具备更快的恢复和康复,而不是病危或死亡。</div> <div><br></div><div> “如果连他们都病危或病亡,那我们康复的希望在哪里?”我们还在发烧、还在咳嗽,呼吸困难久未好转,症状肯定很快就会加重,死亡离我们,不远了……”</div><div><br> 这是病区里、手机前,许多普通肺炎患者在知此类消息后的心路历程、绝望心声。<br></div> <div><br></div> 他们不知道、也无从知道,导致这些病危、牺牲或殉职医护新冠患者背后,有种种复杂的因素。他们只知道最好的医疗条件、最好的药物,最及时的救治,有时也救不了那些本不该离去生命。<div><br> 每一轮间断发热的体温,于他们仿佛是死神在靠近的温度。每一夜抑制不住的咳嗽,都似病毒进攻的号角。胸闷则如同死神在扼紧他们生命的咽喉。不断传来的死亡消息,给许多新冠肺炎患者带来的是无解的焦虑。</div><div> <b>绝望之花在焦虑之叶间,狰狞怒放!</b></div><div><br>下图:被扼紧了咽喉的生命</div> <div><br></div><div><br></div> <h1><ul><li><b>死神之镰:九死与一生</b></li></ul></h1> 极度焦虑会逐步蚕食患者体内早已岌岌可危的免疫力,更透支着他们所剩无几的生命力,最终将患者推向无尽的深渊。<br>在C区(另一个病区)值班时,病区里遇到了一个熟识的患者,年纪轻、身体基础好,感染新冠肺炎初期,肺部CT上只有一些散在不多的病变区域,胸闷咳喘症状也不重,唯有间断的发烧。<div><br> 听说C区这边有更好的医药条件好,便从想办法从其他病区转了过来。初次见到小伙子时,虽然有些焦虑,但精神还算不错,也是随身带了很多各种各样连我们都不容易弄到的药物。<br><br></div><div> 即是熟人,我们经常下病区着和他交谈,缓解他的紧张。但言语间能感受得出来,他对自己发烧感到过于不安。哪天不发烧,谈笑风生,信心满满。但一旦发烧,便垂头丧气,惶惶不安。对于劝慰安抚,收效甚微。</div><div><br>下图:紧张患者</div> 情况从文亮殉职牺牲那天开始明显变得严重。小伙子的焦虑烦躁明显加重,每个班次的同事都尽力沟通疏导,亦是几乎无效。<div><br> 那晚上正好值夜班,闲暇之余特地下病区去见了他。病房里,他对于自己间断发烧几乎快要绝望,严重焦虑接近歇斯底里。交谈中他迫切的要求转病区,要求转到有呼吸机的病区去,以便病情加重时能被及时抢救。</div><div><br> 耐心的安抚了20多分钟,期间和他分析了文亮之所以牺牲殉职的前因后果,以期能缓解他过度的担心和焦虑。交谈效果也确实不错,听完对他的病情分析后,情绪很快就稳定了下来。只有这稳定,有点短暂。</div><div><br></div> <div><br></div> 2天后,当我第二次下病区再去找他时,发现他已不在病区。回头才知道,在我们谈话的次日他又出现发烧,在再次焦虑不已的他的强烈要求下,病区医生想尽办法将他转到了有呼吸机的A区。<div><br>下图:疲惫的战友</div> <div><br></div> 他转到A区去后的具体病情发展和治疗过程我们不清楚,只知道他的病情在反复中逐步加重,接着因种种原因又被转到了更高级别的医院进行救治,但情况依然没好转。最后病情严重到上人工膜肺(ECMO)来维持生命。<div><br></div><div> 在整个疫情期间,上ECMO机的新冠肺炎患者中,被抢救过来的,区区数人。</div><div><br><b> 而他,是其中一个,九死一生!</b></div><div><br><div> 这样的病例在病区里并不少见。蔓延的严重焦虑,就如同死神之镰,不断收割着新冠肺炎战场上无望的灵魂!<br></div></div><div><br></div> <h1><ul><li><b>死神之镰:绝望与希望</b></li></ul></h1> <b>插曲:</b><div> 这一节敲敲打打的写完后,回头列下了这节小标题——“绝望与希望”。后想了想,删掉了标题里“希望”二字。这时我听到身后有哭泣声。</div><div> 不知何时,九岁的小人在在身后偷开,直到我写完了这段。当看我删掉标题“希望”二字时,哭了。</div><div><br><div> 他说:“希望”不能删,太伤心了,怎么能没有希望,你要给加上,非要……”</div><div><br>下图:时在桌子下耍赖的“小人”</div></div> <div><br></div> 如是我只好恢复了标题里的“希望”二字,尽管后面的叙述里,没有希望。<br><br> 在这病毒与各种负面情绪交织的世界里,生生死死,无处不在。但就是在新冠战疫的生死修罗场上,还有一种情形,连惯看生死的我,难以面对。<div><br> 尽管病区里医疗硬件、软件条件都相对有限,但普通病区的危重新冠患者,在疫情初期、中期绝大多数无处可去。一张床位在那时都是极其稀缺资源。高级别的医疗单元,先对的更是缺到凤毛麟角,难遇也不可求。</div> <div><br></div> 进入普通病区危重患者所在的病房,并不是一件轻松事。这些患者有着更严重的症状,但又面临治疗手段的有限。有更多的痛苦,但又面临治疗效果的欠佳。他们需要更好的设备、去更高级别的医院,让更优秀的医疗团队挽救他们也许可以挽救的生命。<div><br> 但高级别的医院、先进的抢救设备,算上国家队,屈指可数。大多数患者在可能已经十分有限的生命里,不得不面临等待,面临比那“有限”时间长得多的漫长等待。</div><div><br>下图:有些人,注定再也等不到窗外的叶落花开</div> <div><br></div> 没有特效药,排不到呼吸机,无法缓解无休止的咳嗽、喘息、憋闷。他们无数次对按时进入病房但无能为力的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抱有希望,然后一次又一次失望。一遍又一遍的请求,然后又一遍又一遍的被拒绝。他们重复着各种痛苦,诉说着各种不舍,等待着渺茫的希望。但这里往往,没有希望!<br>病情进展,面临绝望,行将离去。<div><br> 在人生最后时刻,他们想再见一见这世界上所牵挂亲人。但实际情况令人绝望。他们最终不得不在手机中提前道别,在不舍与遗憾中,痛苦离去。</div><div><br>下图:难舍</div> <div><br></div> 面对没有特效药物的新冠肺炎,我们时时无助的,从一名危重患者身旁走到另一名危重患者身旁,从一个房间到走到另一个房间,和他们一起面对绝望,也和他们一起绝望。<div><br> 然而,在人生这最后的阴暗、灰暗时间里,他们中一些人,艰难的吸着氧,喘着气,积蓄着残余的一点点力量,对回天乏力的我们表达了另一类情绪——理解和感谢。</div><div><br> 曾有病危的患者断断续续的对我说:“医生,我很难受……但我知道你们尽力了。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每天冒着这么大的危险来到这么危险的病房,出现在我们身边,谢谢你们的努力,谢谢你们的陪伴……”</div><div><br>下图:难以承受之轻与重</div> <div><br></div> 我不知道如何形容那种感觉,也不知如何去面这最后时间里的感谢和理解。这种感谢与理解,仿佛在一瞬间便撕开了这阴暗中浓厚恐惧。<div><b> 也仿佛在一瞬间,撕裂了内心。</b></div><div><b><br></b> 这种生命的苦苦挣扎,各种希望对面的绝望,各种无能为力对面的理解,以及这最后的感谢,变成了另一些人心中深深的负累与难以面对的亏欠。每次离开,内心五味杂陈。</div><div><br> <b> 病区呆久了,抑郁,开始在医护心底滋生。</b></div> 第八章(完) 第九章 援军、独扛大旗、英雄城市(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