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出A3,转A31入汉普郡时欢迎牌在郡名之下同等字体写着简.奥斯丁郡。当地人对其文学作品的喜爱可见一斑。路过奥顿镇边的转盘时吉尔博特.坏特故居的被标成A31前行的方向,其实奥顿有用其名字命名的路。若干年前工作关系去路边上班时并不知晓这个自然科学史上的巨人,也是公认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还记得那个冬日的清晨,天蒙蒙亮时在一边居民区一边荒野中寻找当天的工作地点。</p><p> 跟着路标下A31后左边是自然科学的巨人故居,右边就是熟悉的文学家故居所在的乔顿村。在附近上班时遇到过乔顿村的村民,他们自称简.奥斯丁村。</p> <p> 简.奥斯丁公元1809年至1817年居于此地,还记得上次去时窗台的雏菊们在花瓶里淡淡的静静的。只可惜暂时没找到那些图片,这次的所有室内插花全部是干花,依旧淡雅之外也未见枯萎。比如这瓶在游戏室的插花,单看优雅艳丽。</p> <p>又很好的融入室内,</p> <p>就连搭配的架子也是相得益彰。</p> <p> 如果没记错,这个位置曾是整瓶新鲜的雏菊。而薰衣草配合一两支雏菊和其他我叫不出名的干花,也不显得孤寂。</p> <p> 从花瓶到瓶中花,再到帽带,那抹淡淡的蓝色渐浓于眼。蓝铃花的叶色也跟着渐变,定格成麦桔的黄色,束于蓝色的丝带中。</p> <p> 忍不住将随身携带的竹篮和帽子放在窗台,跟周围的一切似乎融于一体。</p> <p> 其实很有冲动给帽子放到衣服架上,到底是忍住了。</p> <p> 参观的人大都如此静静的看墙上的历史,人在其中。</p> <p> 这么拎着竹篮进去就在门口被看门的大爷说帽子和篮子不错。</p> <p>低头拍卧室梳妆台和瓷的面盆时,自己也不小心入镜。回来看照片时才发现,朋友圈有朋友评价不错。</p> <p>吉尔博特故居的插花依旧以鲜花主打,游廊的窗台上青花瓷瓶里有鲜花,鲜亮的黄色从浓到淡再与花环相得益彰,而青花瓷瓶又影印到窗外的绿植中梦幻般的装上满满绿意。</p> <p>火炉上的花和架子花纹及颜色相呼应后,又从古朴上增加更多鲜活的气息。</p> <p>不同程度的紫加一些白色和渐紫渐黄,将人的视线从室内引向室外后花园和山。</p> <p>所有的插花单看怡人,整体看既融入环境又不失自己的亮点。</p> <p>特色花瓶之外,一些还配上瓷盘等做垫。既避免损坏家具,也一样的融入整体氛围。很想坐在这样的椅子,看后园的风景听鸟语山间。</p> <p>有的插花很不明显,若不是那花环,我都差点没注意到那花瓶和里面的几枝。厨房的洗手池也是对着后园,花瓶也跟厨房的各种罐子无太多差异。</p> <p>不是所有的花瓶都必须放台上,直接放地下又是一种韵味。</p> <p>鸟的标本和说明都集中标示,并尽可能在有限的空间给一些仿生的植物搭配。</p> <p>并尽可能还原其原始生存环境。</p> <p>后园品种繁多的花圃一角。</p> <p>很多花都如这墙角一丛,同一品种各色齐聚。</p> <p>这随意的缠绕在铁栅栏上,让我想起儿时家乡夏日的喇叭花。</p> <p>淡紫色的蓉球花原来出自这里。</p> <p>回家路上忍不住去社区菜地,采几朵大丽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