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之旅【二】--法国 2-A 巴黎

牧羊人

<h1><font color="#ed2308"><b>巴黎(Paris),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世界五个国际大都市之一(其余四个分别为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并被GaWC评为Alpha+级世界一线城市。<br> </b><b>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48°52′、东经2°25′。广义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市内,面积105.4平方公里,人口224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上塞纳省、瓦勒德马恩省、塞纳-圣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塞纳-马恩省和埃松省七个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这片地区在古代就已经被称作“法兰西岛”(ile-de-france),都会区人口约1100万人,几乎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br> </b><b>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法国,也是西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br></b><b>2017年8月1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巴黎成为2024年奥运会主办城市。2018年1月20日,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正式向法国负责世博会申办工作的部际代表帕斯卡尔·拉米提出,出于财政预算方面的考虑,巴黎将退出申办2025年世博会。</b></font></h1> <b>2017年4月7日下午5时许(当地时间)我们到了法国的巴黎,住在POGIA 旅馆里。</b><div><b>旅馆及其周边:</b></div> <h3><b><font color="#ed2308">第三天(当地时间2017.04.08)早08:20,</font></b><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 协和广场、罗浮宫博物馆 :</font></b></h3><h1><br></h1><h3><b><font color="#ed2308">巴黎凯旋门</font>,即雄狮凯旋门(法语:l&39;Arc de triomphe de l&39;toile),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凯旋门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战的军队凯旋的大门。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的环岛上面。这座广场也是配合雄狮凯旋门而修建的,因为凯旋门建成后,给交通带来了不便,于是就在19世纪中叶,环绕凯旋门一周修建了一个圆形广场及12条道路,每条道路都有40~80米宽,呈放射状,就像明星发出的灿烂光芒,因此这个广场又叫明星广场。凯旋门也称为“星门”。凯旋门就位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的尽头。凯旋门的设计人原来是夏格朗与赖蒙,因意见不合,两年后赖蒙辞去,于是凯旋门最后按照夏格朗的设计完成。由法国国家古迹中心负责维护修缮与管理。</b></h3> <b><i>地下通道。</i></b> <h3><b><i>门上的浮雕:<br></i></b><b><i>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还高达五六米。</i></b></h3><div><br></div><h5><b>出征:<br></b></h5><h5><b>右侧门柱上的那个展翅的自由女神后跟随着朝气蓬勃前去出战的战士的雕塑是“志愿军出发远征( le Depart des Volontaires)”即著名的“马赛曲(La Marseillaise)”。</b></h5> <h5><b>胜利:<br></b><b>拿破仑凯旋归来(Le Triomphe de Napoléon)表现了拿破仑大捷归来后举行庆祝胜利仪式的欢腾场面。这两个不朽艺术杰作在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b></h5> <h5><b><i>在这些巨型浮雕之上一共有六个平面浮雕,分别讲述了拿破仑时期法国的重要历史事件:</i></b><br><br><b>阿布奇(Aboukir)战役:</b></h5> <h5><b>马赫索(Marceau)将军的葬礼:</b></h5> <b><i>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和96场胜战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i></b> <b><i>在上面设有一座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关于凯旋门建筑史的图片和历史文件,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另外,还有两间电影放映室,专门放映一些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片,用英、法两种语言解说。游人还可以上到博物馆顶部的大平台,从这里可以一览巴黎的壮美景色,欣赏到香榭丽舍大道的繁华景象、埃菲尔铁塔的英姿以及塞纳河畔巴黎圣母院、圣心教堂等胜迹风情:</i></b> <b><font color="#ed2308"><i>巴黎市区12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气势磅礴,为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i></font></b><br> <h3><b><font color="#ed2308">香榭丽舍大道</font>,又称香榭丽舍大街,位于巴黎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其法文是AVENUE DES CHAMPS ELYSEES。其中CHAMPS(香)意为田园,ELYSEES(爱丽舍)之意为“极乐世界”或“乐土”。<br></b></h3><h3><b>香榭丽舍大道是巴黎一条著名的大街,闻名世界,她横贯首都巴黎的东西主干道,全长1800米,最宽处约120米,为双向八车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东段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英氏草坪,恬静安宁;西段是高级商业区,世界一流品牌、服装店、香水店都集中在这里,火树银花、雍容华贵。因此这里被称为“世界上美丽的大街”。每年七月十四号的法国国庆大阅兵都在这条大道上举行。<br></b><b>许多关于18、19世纪的小说,例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b></h3><h3><b>小仲马的《茶花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作品都对香榭丽舍大道的繁华做了描写,香榭丽舍大道也成为文学作品中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娱乐天堂。</b></h3> <b><i><font color="#ed2308">对于香榭丽舍大街的印象,最初来自于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它那宽阔、繁荣、奢华,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里。</font></i></b><div><b><i><font color="#ed2308">如今,香榭丽舍大街(</font></i><font color="#ed2308"><i>协和广场至戴高乐广场段</i></font><i><font color="#ed2308">)还是那么宽阔,路面仍是大理石块铺就,道两旁的楼房高大、壮观、朴实、稳固,但和现代建筑相比较、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倒不觉得它的华丽,也不显得“雍容华贵”,倒是“恬静安宁”和“优雅情调”似乎一如既往。</font></i></b></div><div><b><i><font color="#ed2308"><br></font></i></b></div><div><b>每年的7月14日巴士底日,法国总统都会出席在香榭丽舍大道举行的阅兵式。<br>香榭丽舍大道也是传统上环法国自行车大赛最后一个赛段的终点。<br>每年的最后一天,香榭丽舍大道就会成为步行街,人们都上街庆祝新年。</b></div> <b><font color="#ed2308">协和广场</font>位于巴黎市中心, 塞纳河北岸, 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18世纪由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建。建造之初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无上的皇权,取名为“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它被称为“革命广场”,被法国人民当作展示王权毁灭的舞台。1795年改称“协和广场”,1840年重新整修,形成了这样的规模。广场呈八角形,中央矗立着埃及方尖碑,是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查理五世的。方尖碑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出来的,上面刻满了埃及的象形文字,赞颂埃及法老的丰功伟绩。广场的四周有8座雕像,象征着法国的8大城市:</b> <b><i>城市雕像<br>在广场的四面八方分别矗立着八个代表19世纪法国最大的八个城市的雕像,西北是鲁昂、布雷斯特,东北是里尔、斯特拉斯堡,西南是波尔多、南特,东南是马赛、里昂:</i></b> <b><i>远眺埃菲尔铁塔。</i></b> <h5><b><font color="#ed2308">埃及方尖碑</font><br></b><b>广场正中心矗立着一座高23米, 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 · 阿里(Muhammad Ali)赠送给法国的。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当初运输这块23米高、230吨重、由一块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方尖碑,可谓是大费周折。从埃及卢克索到法国巴黎一路的千难万险千波万折可以成就一篇空前绝后的英雄史诗。最终,这座方尖碑在经历了两年半的海上航行之后于1836年10月运抵法国。路易-菲利普把这座方尖碑当作他在保皇派和共和党之间政治中立的象征标志立在了协和广场上。这座方尖碑在三千多年前被雕成后一直与它的孪生兄弟--另一块一模一样的尖碑一起,一左一右的守护在埃及卢克索的底比斯神庙的大门两侧。 碑身纵向刻有三行古埃及象形文字,记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及拉美西斯三世法老的故事。人们在安置方尖碑时还开发出了它的另一个功用:它成为了一个巨形日晷的晷针,而协和广场则成了“晷面”。每天随着日移地转,方尖碑在协和广场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时间,时间又一点一滴静静地凝集成历史:</b></h5> <b><font color="#ed2308">10点刚过,我们来到了卢浮宫。</font></b> <h3><b><font color="#ed2308">罗浮宫</font>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 (右岸), 是巴黎的心脏,始建于1204年,历经了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罗浮宫</b><b style="color: inherit;">占地约198公顷, 长680米;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 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 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 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 占地面积为24公顷, 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它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b><b>历史美术</b><b style="color: inherit;">博物馆:</b></h3> <b><i>1<font color="#39b54a">815年,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反法同盟要求法国归还其掠夺的艺术品,同时,欧洲国家都开始意识到保护自己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拿破仑的继任者们都十分热心扩充卢浮宫的藏品, 整个19世纪,卢浮宫逐渐完成了自我的更新重生。<br>20世纪80年代, 卢浮宫已日渐陈旧,变成了“一座旧王宫中的旧博物馆”。1981年起, 在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的支持下,“大卢浮宫计划”实施,让这座博物馆重塑昔日荣光。重建后的卢浮宫全部作为博物馆使用,建设中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 成为卢浮宫的标志。在“序幕——重修卢浮宫”中,设计者匠心独运地展示了卢浮宫在各个时期的建筑模型, 观众可以直观地了解这座殿堂的历史沿革。<br>卢浮宫成为世界各地艺术家的聚集地 , 也为这些艺术家提供了世界性的舞台。2012年, 新的伊斯兰艺术部展厅对外开放,为卢浮宫增添了新的色彩 。</font></i></b> <h5><b>玻璃金字塔,卢浮宫的标志。</b></h5> <h3><b>卢浮宫藏有被誉为<font color="#ed2308">世界三宝的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font>,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 古埃及和古希腊、古罗马等6个门类。从古代埃及、 希腊、 埃特鲁里亚、罗马,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b></h3> <b>门厅。</b> <h3><b><font color="#ed2308">一、雕塑:</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i>维纳斯</i></font> (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b></h3><h5><b>维纳斯(拉丁语:Vĕnus、英语:Venus),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罗马十二主神之一。对应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b><b>最初她可能是一种果园的精灵。她的别名是穆耳忒亚,可能是拉丁语中的“山桃”之意。 后期因为被与希腊神话的阿芙罗狄忒 (Aphrodite) 对应,维纳斯也成了美与爱的女神,小爱神丘比特(Cupid)是她的儿子。拉丁语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词都来源于此。维纳斯也出现在诸多历代文学作品和西方油画里。 <font color="#39b54a">影响力最大的艺术品是1820年在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发现的维纳斯雕像。</font></b></h5> <h5><b><font color="#ed2308">断臂原因</font><br></b><b><i><font color="#39b54a">维纳斯是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时掘获的。出土时的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上臂伸过头, 握着一只苹果。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科斯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此塑像,并获得了伊奥尔科斯的应允。 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 只好派居维尔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大使。大使听完汇报后立即命令秘书带了一笔巨款随居维尔连夜前往米洛洽购女神像,却不知农民伊奥尔科斯此时已将神像卖给了一位希腊商人,而且已经装船外运。居维尔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英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派舰艇赶来争夺,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从此,维纳斯就成了一个断臂女神。</font></i></b></h5> <h5><br></h5><h5><b><font color="#39b54a">导游小翠在与维纳斯比美。</font></b></h5> <h3><b><font color="#ed2308">其他雕塑:</font></b></h3> <h1><b><font color="#ed2308">二、石雕:</font></b></h1> <b><i><font color="#ed2308">胜利女神</font><font color="#333333">(古希腊石雕刻)</font><font color="#ed2308"> </font></i></b><br><h5><b>这是希腊化时期(Hellenistic)留存下来的著名杰作的原作,被奉为稀世珍宝。胜利女神是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石雕刻,高3.28米,由罗得岛的雕塑家创作,现在保存在法国国家艺术宝库——"卢浮宫", 是镇宫三宝之一。</b><b style="color: inherit;">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尼姬像》。</b><b>作者已无从考证:</b></h5> <h5><b><font color="#39b54a">奈姬,古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司掌胜利、好运、成功等,某种意义上,她也是一种命运女神。在西方艺术中常以身有双翼,携带橄榄枝、月桂枝等,手持竖琴吟唱颂诗的年轻女子形象出现。<br></font></b><b><font color="#39b54a">胜利女神奈姬,其父为战争与晚春之神帕拉斯,其母为誓言女神斯堤克斯,其表妹即是智慧女神雅典娜。<br></font></b><b><font color="#39b54a">奈姬也是雅典娜的伴侣。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祭祀雅典娜,胜利女神庙则祭祀奈姬。</font></b></h5> <h5><b><font color="#39b54a">作品发现<br></font></b><b><font color="#39b54a">这尊雕像于1863年发现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尼姬像》。<br></font></b><b><font color="#39b54a">最早只是碎块,后经多年修复才得以重新站立起来,但仍然缺头少臂(1950年仅有一只手臂被找到)。<br></font></b><b><font color="#39b54a">雕像的作者难以考证,创作年代至今也没有最后定论,但大多数意见认为是创作于公元前200年左右, 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海战中打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最早矗立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着苍茫大海。<br></font></b><b><font color="#39b54a">这尊雕像原为纯白色的雪花石雕塑,由于长期浸泡在爱琴海中,微生物的繁衍与海水的浸蚀,使得现有的雕像呈现出目前的历史沧桑色。</font></b></h5> <h5><p><b><font color="#39b54a">耶稣,基督教的崇拜对象。按照《圣经》记载,童贞女马利亚受圣灵感孕,在伯利恒生下耶稣。他三十岁开始传教,宣扬福音。后被犹太祭司该亚法控告,经犹太行省的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审判,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然后升天。基督徒相信耶稣还要再来,使信徒得到永生。</font></b></p><p><b><font color="#39b54a">从学术角度来看,耶稣的主要思想包括上帝和天国的观念以及伦理观。耶稣的伦理观源自其宗教观,既然上帝是父,所以人类都应该是弟兄。他认为人的生命比全世界的财富更宝贵,主张信徒之间要彼此相爱。概言之,耶稣主张“博爱”,即爱上帝和爱人。<br></font></b></p><b><font color="#39b54a"><h5><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5>十字架,源自拉丁文crux,意为“叉子”,原是一种处死犯人的残酷刑具,流行于古罗马、波斯帝国和迦太基等地,通常用来处死叛逆者和奴隶等。后演变为基督教信仰的标记,象征着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受难死亡,救赎罪人,代表着爱与救赎。于公元431年开始在基督教会中出现,公元586年开始被立在教堂顶端。</font></b><br></h5> <h1><b><font color="#ed2308">三、绘画:</font></b></h1> <b><i><font color="#ed2308">1. 展厅顶棚:</font></i></b> <h5><b><i><font color="#ed2308">2. 绘画馆:</font></i></b><br><b>卢浮宫绘画馆所收藏的绘画之全、 之珍贵是世界上各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 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 14~19世纪的各种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比较杰出的作品有:富凯的《查理七世像》(15世纪), 达·芬奇的《岩间圣母》 (16世纪), 拉斐尔的 《美丽的园丁》(16世纪),勒南的《农家》(17世纪),里戈的《国王路易十四像》(18世纪),路易 · 达维德的 《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大典》(19世纪),德拉克鲁瓦的《肖邦像》(19世纪),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室》(19世纪)等:</b><br></h5> <b><font color="#ed2308">蒙娜丽莎:</font></b><br><h5><b>所有绘画作品中,最为杰出、最受人瞩目的自然是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被镶在墙壁内,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蒙娜丽莎》又称《永恒的微笑》,被认为是西欧画史上首幅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画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更奇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br></b><b><br></b></h5><h5><b>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100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当佩德雷蒂的这一观点在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后,许多美术史专家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肯定:</b></h5> <h5><font color="#ed2308"><b>《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br> </b><b>每年到卢浮宫鉴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数,大约有600万左右。1952年,德国发行首枚《蒙娜丽莎》邮票。</b></font></h5><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作品主题:</b><b>心灵回归者心中的崇高细致理想的显现。</b></font></h3><h5><b><br></b></h5><h5><b>《蒙娜丽莎》的姿势,已经升华为一种神圣的符号,它不仅仅是艺术规律问题,不仅仅是对文艺复兴人文思想粗糙大潮的冲击,而是心灵回归者、觉醒者心中的一个崇高细致理想的显现。《蒙娜丽莎》具有另一种难以说明的象征意义,如佛的坐势、站势、讲道姿势;菩萨的动势; 基督的几种象征性姿势:两手摊开,一手持十字,一手指天,这有某种非世俗的意味,不是做作,而是不得不是如此,是最不自然最自然,最不简单最简单,最轻松最沉甸甸的样式! 你无法赞美它,又无法挑剔它。它就是这样,原始的样子,人们只能沉醉其中,而不能有条理地褒贬它。<br></b><b>一切欺骗与神秘都集中在 《蒙娜丽莎》 身上,而令人们产生一种畏惧。《蒙娜丽莎》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形象,在该幅作品面前,不能说她是女人肖像,她穿越一切无所不见、又视而不见的空洞目光,想躲避是办不到的,而想迎接那目光同样也是枉然。奇异的前额,广阔得失去了一个平凡人的味道;弥漫在脸上的那种神奇表情,似笑、非笑使人们无法相信这是一张现实的脸,而它的存在,又无法使人们的怀疑进行得彻底。 《蒙娜丽莎》 的表情,像东方佛教中佛陀的表情一样,是非凡人所能做出来的。“蒙娜丽莎” 不是因为了什么而微笑,她只是静静地在那儿,脸上是自然地出现的一种永恒的、无所谓表情的表情。《蒙娜丽莎》的美学意义,主要在于人物形象焕发出的人性的光辉; 而在这之前, 即使是人的形象, 也带有或多或少的宗教气息。</b></h5> <h5><b><font color="#39b54a">作者简介:<br></font></b><b><font color="#39b54a">达·芬奇(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意大利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画家、雕刻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家、建筑家、植物学家、数学家、科学家。1452年4月15日(公元4月23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因此取名叫芬奇。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逝于1519年5月2日。主要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font></b></h5> <b><font color="#ed2308">巴黎歌剧院</font>又称为加尼叶歌剧院,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拥有2,200个座位的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抒情剧场,总面积11,237平方米。歌剧院是由查尔斯·加尼叶于18</b><div><b>61年设计的,是折衷主义登峰造极的作品:其建筑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规模宏大、精美细致、金碧辉煌,被誉为是一座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的剧院,给人以极大的享受。是拿破仑三世典型的建筑之一:</b></div> <h5><br></h5> <h5>(网络下载)</h5> <h5>(网络下载)</h5> <h5>(网络下载)<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5><h5><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5><h5><b><font color="#39b54a">巴黎歌剧院-拿破仑的管理<br></font></b><b><font color="#39b54a">在1790年后的10年之间,巴黎歌剧院在大部分时间里归巴黎市政府管辖,但是拿破仑逐渐将其领导权窃取到自己的手中。1802年,他开始掌握新作品上演的生杀大权,能够决定是否投资干一部新歌剧的制作,而他的内政部长也拥有强大的否决权。在1807年的改革中,拿破仑试图恢复歌剧院在过去的年代中曾经充当过的角色,使其成为这个国家的一个专门的“陈列品”。他在选择演出剧目方面向歌剧院施加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于1811年强迫其他较小的剧院向这个歌剧院缴付资金款项。在这个阶段,歌剧院的管弦乐团扩大到70人,其中拥有一大批出色的独奏家,从而使这个乐团的演出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平,享有盛名。</font></b></h5> <h3><b><font color="#ed2308">下午1:30,我们满怀喜悦地来到我们所“熟悉”的塞纳河畔。说它熟悉, 是因为我们在课本中读到过它。 现在来到她的身边,可以一睹她的芳容!</font></b></h3> <b><font color="#ed2308">塞纳河</font><font color="#333333">是</font>法国北部大河, 全长776.6公里,包括支流在内的流域总面积为78,700平方公里; 它是欧洲有历史意义的大河之一,其排水网络的运输量占法国内河航运量的大部分。自中世纪初期以来,它就一直是巴黎之河;巴黎是在该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来的,河流与城市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紧密而不可分离的。</b> <h5><p></p><p></p><p></p><p><font color="#ed2308"><b><i>名字来源:</i></b></font></p><br><div><b><font color="#39b54a">说法一<br>塞纳河的河源, 距巴黎东南275公里。在一片海拔470多米的石灰岩丘陵地带,一个狭窄山谷里有一条小溪, 沿溪而上有一个山洞。洞口不高,是人工建筑的, 门前没有栅栏。洞里有一尊女神雕像,她白衣素裹,半躺半卧,手里捧着水瓶, 嘴角挂着微笑。小溪就从这位女神的背后悄悄流出来。 显而易见,塞纳河是以泉水为源的。当地的高卢人传说, 这位女神名塞纳, 是一位降水女神, 塞纳河就以她的名字为名。<br><br></font></b></div><div><b><font color="#39b54a">说法二<br>另一种说法,距河源不远的地方有个村镇,镇内有个小教堂,里面墙壁上记载说:这里曾有个神父,天大旱向上帝求雨。上帝为神父虔诚所感动,终于降雨人间,创造一条河流,以保永无旱灾。这个神父是布尔高尼人, 其名在布尔高尼语中为 “塞涅 ”, 翻成法文即“塞纳”。于是这村镇和教堂教名均为“圣·塞涅”, 故有人认为, 塞纳河名来源于这个神父。</font></b></div></h5> <h3><b>遥看《铁塔》。</b></h3> <b><i><font color="#ed2308">经济:</font></i></b><br><h5><b><br></b></h5><h5><b>河流贡献<br></b><b>塞纳河是一条货运的通衢。它将巴黎同大海及大海港勒哈佛尔连接起来。<br></b><b>巴黎,虽距海约121公里,但在16世纪,是法国的主要海港,而在19世纪勒哈佛尔成了主要海港。<br></b><b>吃水达3.2米的船只可航抵巴黎的码头。多数货运 —— 主要是沉重的石油产品和建材——可到达位于热内维尔的主要巴黎港口设施。塞纳河下游系统经马恩河可通达莱茵河,经瓦兹河可连接比利时的航运水道。塞纳河水对沿岸居民是重要的资源。<br></b><b>大型电站,无论热电站还是核电站,都从河内抽取冷却水。巴黎周围地区的用水(包括工业和居民用水)有一半取自塞纳河,在卢昂和勒哈佛尔之间这一地区的用水,有四分之三也取自塞纳河。<br></b><b><br></b></h5><h5><b>河流娱乐<br></b><b>塞纳河上的船有不同档次,豪华型的船上有乐队奏乐,游客可以在高出地面约10平方米的“舞池”中跳舞,可以享用到著名的法国大餐,法国蜗牛,鹅肝酱什么的;普通型的没有餐饮,分上下两层,上层敞篷,下层封闭,视野都很好。</b><b><br></b><b>游船从码头出发沿着塞纳河的一岸行驶,到西岱岛调头,沿另一岸边行驶回到码头。人们在美妙的音乐和英语、法语的解说中,尽览两岸风光:</b></h5> <b><i>排着长队乘游艇。</i></b> <b><i><font color="#ed2308">文化:</font></i></b><br><h5><b>塞纳河右岸带有更多历史的厚重感。 无数个法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塞纳河改造和巴黎城市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br></b><b>在公元987年,卡佩王朝诞生,巴黎首次成为法兰西首都。从11世纪开始,巴黎开始城市和商业发展,向塞纳河右岸拓展。路易六世在右岸地区建立市场和道路。<br></b><b>腓力二世建设环绕巴黎首座城墙,拓宽城市道路,建设公共喷泉,同时修建卢浮宫。16世纪初,弗朗索瓦一世在巴黎周边建造众多城堡。<br></b><b>半个世纪后,凯瑟琳·德·梅第奇王太后在城市中央修建杜伊勒里宫和花园,并将它与罗浮宫连接起来。<br></b><b>波旁王朝时期,巴黎继续向四周发展,直到路易十四兴建凡尔赛宫,并将宫廷和行政机构迁往那里。<br></b><b>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兴建巴黎凯旋门和卢浮宫南北两翼,整修塞纳河两岸,疏浚河道,并修建大批古典主义宫殿、大厦、公寓。<br></b><b>1859年,拿破仑三世任命塞纳大省省长、巴黎警察局局长乔治 欧仁尼 奥斯曼男爵负责巴黎大规模城市改造。<br></b><b>奥斯曼拆除巴黎外城墙,建设环城路,在旧城区开辟出许多笔直的林荫大道,并建设新古典主义风格广场、 公园、 住宅区、 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以及公共喷泉和街心雕塑,利用巴黎地下纵横交错的旧石矿井建造城市给排水系统。今天的巴黎城市规划,基本上沿袭了奥斯曼制定的标准。<br></b><b>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并迎接巴黎世界博览会,巴黎修建了埃菲尔铁塔。埃菲尔铁塔是当时备受争议的建筑,</b><b>名人、普通市民曾抗议, 担心这个巨大建筑会压制城市其他地标建筑, 如圣母院、罗浮宫和凯旋门等。但今天矗立在塞纳河边的埃菲尔铁塔,已成为巴黎最为瞩目的地标建筑、工业革命的象征。</b></h5> <b><i>两岸风光:</i></b> <b><i><font color="#ed2308">名胜古迹:</font></i></b><br><h5><b><br></b></h5><h5><b>塞纳河上的西岱岛,是法兰西民族的发祥地。公元前300年时,岛上居住着一个民族,名叫巴黎西族,巴黎市由此得名。公元508年,法兰克人科洛维定都巴黎,建立墨洛温王朝。从此,西岱岛就成为封建时代王权和宗教的中心。岛上最著名的宗教建筑是“巴黎圣母院”,于1245年建成,被认为是第一个哥特式建筑。 教堂可容纳9,000人,一直是宗教活动中心。巴黎市府位于塞纳河右岸,它与塞纳河上方的巴士底狱广场和河下方不远的协和广场,并称为法国革命和自由的象征。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摧毁了巴士底狱,资产阶级革命从此爆发。<br></b><b><br></b></h5><h5><b>塞纳河的两岸,都种植着梧桐树。树林的后面,就是庄严的建筑群。河北岸的大小皇宫,河南岸的大学区,河西面的埃菲尔铁塔,还有位于河东段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等等, 都以富有鲜明个性的建筑形态,展现出了它们所共有的华美风格。在游船的一个转弯处,好似半岛的地形上,还矗立着一座举着火炬的自由女神像,造型与美国纽约的那座一模一样,虽然纽约的那座是法国民众送给美国民众的礼物,可是巴黎的这座却明显地比纽约的那座矮小许多。河的某处有水闸,水闸都是巨大的铁门,至今开合仍用手工操作。然而在距离如此古老的设备不远处的河面上,就停泊着用豪华游艇改建成的船型餐厅,舱内的食客可以一边用餐一边观赏河中与对岸的景象,游船上的人也可以一边观赏河景,一边观看用餐的人们。<br></b><b><br></b></h5><h5><b>塞纳河上架着的桥,据说共有36座,每座桥的造型都有特点,而其中最壮观最金碧辉煌的是亚历山大三世桥。这座桥以其独一无二的钢结构桥拱,将香榭丽舍大街和荣军院广场连接起来。建此桥为庆祝俄国与法国的结盟。当时是1900年左右,俄法两国在百年前还是世仇。拿破仑曾挥师攻打俄国,使莫斯科烈火屠城, 100年后两国一笑泯恩仇,而且将桥通向拿破仑墓。大桥两端四只桥头柱上镀金的雕像,由长着翅膀的小爱神托着,其华丽造型和色彩在巴黎特别显眼。</b></h5><h5><b>巴黎最古老的桥有三座:玛力桥、王桥和新桥。这三座桥都是17世纪前建的,距今300多年了。</b></h5> <h5><b><h5><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王桥</font></b><br></h5></b><b><i>王桥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7世纪后期,路易十四自己掏钱建了这座桥,以后成为巴黎人举办庆典的地方。历史上法国伊丽莎白公主和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结婚庆典以这座桥为中心,当时吸引了50万人前往观赏。它的南岸是思想家伏尔泰工作过的楼,他1778年5月30日在这个小楼辞世。旁边还有作家阿那多尔法兰西写作10年的地方。</i><br></b><b><br></b></h5><h5><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戴高乐桥</font></b><b><br></b></h5><h5><b><i>最招批评的是1996年建成的戴高乐桥。它外观像迪斯尼乐园的单轨列车,建桥费用2·4亿法郎,是预算的10倍。重要的是,建桥初衷是改善奥斯特利兹火车站附近拥挤的交通状况,可1996年8月启用以来,塞车未见改善,桥上车辆却稀稀落落,甚至高峰时间也不见多少车辆通过。花了那么多纳税人的钱,却没有实用价值,法国人说把钱扔水里了。</i></b></h5> <h5><b><font color="#ed2308">玛力桥</font></b><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font></b></h5><h5><b><i>玛力桥建于17世纪初路易十三时代,桥的名字来自建桥者———建筑师玛力。他将每个桥墩都塑了凹刻洞。桥南是圣路易岛,岛上的房子看去和桥一样古老,建筑物已经倾斜,著名雕塑家罗丹的女弟子卡弥儿·克罗黛工作室墙皮都脱落了,可隐约看见裂缝:</i></b></h5> <h5><b><font color="#ed2308">塞纳河艺术桥:</font></b><br><p><b><i>距新桥不远处,是专为行人而建的金属为主体的艺术桥。桥上种植着花木,桥栏杆上竖立着艺术家弗朗西斯·加佐的作品,有塞纳河上花园之称。站在艺术桥上,只见桥北是卢浮宫,桥南是法兰西研究院,桥东是大法院,曾关押过路易十六王后,桥西就是王桥。桥上常有摄影师或画家在桥上寻找灵感,也不乏艺术家的作品在桥上展出。<br></i></b><b><i>2010年5月,法国巴黎市政府决定,为了保护横跨塞纳河的艺术大桥,将清理掉世界各地的游客挂在桥上的各种挂锁。法国巴黎被称为浪漫之都,许多来过这里的情侣们都把刻有双 方名字的挂锁挂在艺术大桥上,表达对爱人的恒久之情。因此巴黎市政府的拆锁决定也招来一些情侣们的不满:</i></b></p></h5> <h5><b><font color="#ed2308">新桥:</font></b><br><b><i>新桥则是最有名的桥,它名叫新桥,实际最古老。1578年由亨利三世开始动工,工程因内战中断,到1606年建成已是亨利四世时代了。桥长238米,宽20米,是巴黎塞纳河上最长的桥。桥有12个拱,每个拱上塑了壮士的头颅,有的怒目圆睁,有的闭目静思。新桥横跨西岱岛,桥下的岛像尖刀似的伸向塞纳河,将河一劈为二。新桥建成后整整两个世纪,一直是巴黎的商业中心,桥上热热闹闹,有书商、自编自演的艺术家、流动摊贩,甚至拔牙者。直到今天,新桥仍激发着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从桥上走过,见桥两边的人行道还建有半圆形石椅,椅面凹凸不平,记载着岁月沧桑。这座巴黎最古老的桥却叫新桥,已有近400年历史了。</i></b></h5> <b>塞纳河艺术桥。</b> <b><font color="#ed2308"><i>新桥:</i></font></b> <h3></h3><h1><b><font color="#ed2308" style="">巴黎圣母院教堂:</font></b></h1><br><h1><b>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 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b></h1><h1><b>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b></h1> <h3><b>正面双塔高约69米,后塔尖约90米,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b></h3> <h3><b>巴黎圣母院的内部并排着两列长柱子,柱子高达24米,直通屋顶。两列柱子距离不到16米,而屋顶却高35米,从而形成狭窄而高耸的空间,给人以向天国靠近的幻觉。</b></h3> <h3><i><font color="#39b54a"><b>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br></b><b>《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b></font></i></h3><h3><b><i style=""><font color="#39b54a">该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音乐剧。</font></i></b></h3> <h5><b><font color="#39b54a">2019年4月15日晚18时50分许,巴黎圣母院塔楼起火,一小时后火情迅速蔓延(4·15巴黎圣母院火灾事故)。当地时间4月16日上午,大火扑灭,火灾持续14小时。5月10日,法国国民议会开始审议巴黎圣母院重建法案,各界承诺为重建巴黎圣母院捐款的金额已近10亿欧元。当地时间8月6日,巴黎圣母院屋顶设计大赛(非官方赛事),中国旅美建筑师提出的“巴黎心跳”方案获得冠军。11月6日,中法双方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中国专家将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font></b></h5> <h1><b><font color="#ed2308">埃菲尔铁塔:</font></b><br><br><b>埃菲尔铁塔(英语:the Eiffel Tower)矗立在塞纳河南岸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它是世界著名建筑、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br>埃菲尔铁塔于1889年建成, 得名于设计它的著名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 全部由施耐德铁器(现施耐德电气)建造。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 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钢铁构件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 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 使用铆钉259万个。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塔身总重量7,000吨。塔分三楼,分别在离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处,其中一、二楼设有餐厅,第三楼建有观景台, 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 埃菲尔铁塔2011年约有698万人参观,在2010年累计参观人数已超过2.5亿, 每年为巴黎带来15亿欧元的旅游收入。</b></h1> <h5><b><font color="#39b54a">埃菲尔铁塔最初的建立是为了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后逐渐成为了旅游景点,主要用于游客参观。同时埃菲铁塔也将在科学实验中起到巨大作用:空气动力学实验 、 材料耐力研究 、 登山生理学 、 无线电研究 、 电信问题 、 气象观测等等 。120多年来埃菲尔铁塔已然经历 了从技术到艺术进而转变为象征符号的这样一个过程 ,如今埃菲尔铁塔作为一种技术和艺术混合的工艺设计建筑,作为一种人文符号出现在世界大众眼前。</font></b></h5> <h1><b><font color="#ed2308">老佛爷百货公司:</font></b><br><br></h1><h3><b>老佛爷百货全称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店,是由法语原名Lafayette音译而来。它诞生于1893年,占据了奥斯曼大道的40号,紧邻巴黎歌剧院。它曾经凭借豪华如宫殿的装修轰动一时。在拜占庭式的巨型镂金雕花圆顶下,来往的人影绰约,像赴一场中世纪的聚会,购物真正成了一种享受。<br></b><b>老佛爷百货的另一个招数是特别重视小顾客,为将来的顾客群打下基础。每年圣诞来临之前,老佛爷都会针对孩子设计一个童话故事主题,这已经成为老佛爷百货公司最突出的“特色”。比如橱窗主题,就讲述了虚构童话人物伯朗蒂小公主的一天,伯朗蒂小公主是一个现代的公主,她和大家一样生活在现代的世界里, 她心爱的小熊楚菲陪伴着她到处游走。在11个圣诞橱窗里,老佛爷百货用各种电动道具和玩具,展示了伯朗蒂小公主11个生活片段。</b></h3> <b><font color="#ed2308"> 牧羊人 </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 2017.04.06 拍摄于 法国巴黎<br> 2019.06.19 制作于 中国合肥<br> 2021.01.28 再编于 安 居 苑</font></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