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广西崇左 宁明花山岩画

丁燕燕

<h3>一早起来离开德天瀑布,迎着日出到崇左宁明花山岩画景区。如果不是杨凯深挖途中经典景区,真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世界文化遗产。</h3> <h3>宁明花山岩画是2000多年前,公元前5世纪,壮族先人骆越人在高大的岩石峭壁上绘制。这里一共有三个岩画景区,花山岩画,高山岩画,龙峡山岩画,规模最大的就是花山岩画,坐船进去开放的是花山岩画。</h3> <h3>十点钟开船我们赶在是十点之前到达这里,否则下午一点才有第二班船,如果不是疫情,开船时间不定,坐满了人就开船,疫情期间每天就三班船。</h3> <h3>船在左江行驶了将近一个小时,沿途风光非常值得一看,经过了一片片规模较小的岩画</h3> <h3>一般岩画古人都刻画在江的急拐弯处,船在急拐弯处都要鸣笛,提示对面的游轮和船上的游客注意安全。</h3> <h3>一个小时下船,近看岩画。我们很幸运,据导游说最近才可以上到岸上近距离观看岩画,以前都是在游轮上观看。</h3> <h3>左江花山岩画在距江面30米到90米的峭壁上,有38个岩画点,109处,5000多个图案,是亚洲最大的岩画群,最大的一片有8000平米,在高山断崖峭壁上,构筑了人类辉煌的艺术馆。</h3> <h3>左江花山岩画以人物器物动物为主,有正面人像,有侧式人像,一般都是形式固定化的集体舞蹈。</h3> <h3>看得出来这是什么字吗?导游介绍了,我给忘了!</h3> <h3>这是个寿字</h3> <h3>岩画大都具有原始的宗教意义,是原始群落祭祀的真实记录,他们不是即兴舞蹈而是一种受着某种强烈的原始宗教意识的驱使,经过精心演绎的形式固定化的集体舞蹈,是当时人们举行宗教祭祀时的集体歌舞与祈神的场面。骆越人为使祭祀仪式永存,由画师将群体祭祀过程中的主要场面,绘制在临江的一面巨大的崖壁上,随着这种绘画传统的传承和祭祀仪式的反复进行,最终形成了宏观的岩画景观。</h3> <h3>左江花山岩画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吹日晒,仍保持了十分鲜艳的颜色,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这都得益于独特的作画颜料。经过现代科技手段检测,作画原料是较为常见的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也称红土,铁红,在颜料中加入粘合剂,含有动物胶或植物性胶结材料。骆越人在与自然长期相处和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创造了独特的作画原料和粘合配方,从而使得岩画能够长期保存经历千年不变,岩画一般都面朝西,经历炎热的太阳照射,反而是岩画的色彩更加鲜艳。</h3> <h3>多么生动的舞姿,令人感叹!</h3> <h3>侧面的女人。女人在岩画中都是侧面的。</h3> <h3>栩栩如生的侧面女人</h3> <h3>中间这个人好像是首领</h3> <h3>活灵活现的集体舞姿</h3> <h3>经过日晒颜色更加鲜艳</h3> <h3>岩画描绘的水上习俗,铜鼓,神器,礼器,象征着权利和财富,铜鼓文化至今在广西依然盛行。</h3> <h3>花山岩画所处的独特地质地貌,形成了相对的封闭的隔绝空间,险绝的作画地点是岩画的天然屏障,因此岩画几乎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历经2000年的风吹雨打,它依然守护者生息在这片土地的人们。花山岩画的符号和最新的科技展示手段结合在一起,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拉开了序幕,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h3> <h3>一个多小时的参观觉得时间太短,慢慢品味的东西太多,只是船不等人。</h3> <h3>花山岩画值得一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