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餐厅和酒吧人物摄影的感想

郭亮

<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后期:郭亮</p><p class="ql-block">出镜:爱晴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昨晚,与朋友在外滩某餐厅酒吧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人物摄影。事前,师父就说酒吧人物摄影不好拍,其中缘由我也略知一二。</p><p class="ql-block">在这种高档餐馆和酒吧拍摄是否妥当,是否会影响他人就餐和营业,许多一般的餐厅和酒吧拒绝拍摄。由于我在1992-1994年间,居住在四川路桥旁的加利大楼,由于同住的舍友不是打麻将就是抽烟喝酒,使得我无法静心看书,我只得独自逛咫尺之遥的外滩和南京路,那时兜里没几个钱,我自以为是地进入许多高级饭店,什么和平饭店、东风饭店等等。所幸,当我这个穷酸的书生进入这些饭店的时候,感受到的是彬彬有礼地服务和对待任何人的平视理念,所以我在那时候就了解到了高档并不意味着歧视,有些自卑感其实是自己产生的,并非外部环境强加给你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进入酒店后,朋友刚开始一直念叨在这里拍摄是否合适,我说我都问过了,没有问题,只要动静不要影响他人和营业就可以。基于以上情况,在餐厅和酒吧拍摄时就遇到了一些难题。</p><p class="ql-block"> 一、由于餐厅和酒吧灯光设置繁多,光源情况较为复杂,有些环境无法用闪光灯遮蔽掉,如何寻找合适的环境拍摄也是需要思考的。同时餐厅和酒吧的光源色调趋于绛红色,反射到人物面部会出现脸部过红的现象,我尝试了降低色温到3200值和更改白平衡模式为白色优先下,拍摄出来的效果并不是我想要的。那么如何解决保持氛围环境的色调下,解决人物面部过红的问题进入我的脑海中了。是否可以在后期制作中解决呢?儿子的电脑PS软件可以打开CR3格式照片,而我自己的买了10几年戴尔一体机,已经无法满足PS camera raw插件的升级,只能对于CR3徒唤奈何。看来我得购置一套可以安装s10的台式机,那时候PS高手的儿子教我PS就没有冲突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在这样的环境中拍摄,尽可能的保持安静尤为重要,不要让人觉得反感,所以全程拍摄手势和表情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这样的沟通下,反而觉得更加顺畅和舒服,有时候语言确如有些人所言是多余的,这与足球场踢球一般,所有默契的配合都是在彼此会意的情况下演绎出经典的配合进球,那些大呼小叫的场上沟通,总是让人觉得气急败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在拍摄人物背景五彩斑斓的洋酒散发强烈光源的时候,遇到了无法对焦情况,即使我改用M挡和改变对焦模式和测光模式,却还是无法完成人物与背景两全其美,这是否需要通过加装偏光镜,得找星光器材城的吴师傅问问,我已经在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使用相机的知识,毕竟他是吃这碗饭的,对于相机的性能了如指掌。</p> <p class="ql-block">  四、光线暗淡,想要画面不出现噪点,那么慢速快门是不得已为之,那是考验体力和韧劲的时候,正确的拍摄姿势下,屏住呼吸,摁下快门不抖动,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讲完了餐厅酒吧拍摄遇到的技术问题,我还讲一下,朋友和我之间如何默契的配合问题。我觉得摄影师要保持人物自身发挥的空间,要鼓励人物自己演绎的能力,我可以提一些建议,但不能盲目听命于我,所有的言听计从都是缺乏生命力的。我要敏锐地感受到人物即兴发挥的效果,牢牢地抓住机会,这张作品就是朋友无意间自己举起灯遮住一只眼时产生的效果,只可惜,当时重视了曝光设置和构图,却没有关心色温与更为细微的脸部阴影,经赵征老师指点后,方知错失一个出片的机会。所以,遇到好的模特也是一件幸事,拍摄的作品是两个人共同激发灵感和努力产生的效果。说到这里,估计会有人觉得我在信口雌黄,一个才学了三个月的雏,居然妄言通过画面表达思想的大师才有的第七境界,是不是过于胆大妄为。因为我从朋友和助手之间的对话中感受到助手的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嗤之以鼻,那发出的轻蔑的鼻声让我前行的动力无穷无尽,也许我无法达到那个高度,但我一直在努力,我努力的缘由不是因为赌气(也许只占小部分),而是因为我此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这与我写作一样,我不是成名的诗人和作家,但这并不妨碍我运用我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我总觉得会有人耐心地看完,并有所感悟。至少我已经知道有几个朋友看过我的文字潸然泪下。我想不仅是那些波澜壮阔的文章或者文字华丽的表达才能感动人的,有些平实富有内涵的文字同样具有感染力,就如单位的人事员,一家三口,老公、女儿和她(邮电中专校友,7字头,校友懂这个7的)都喜欢看我的诗歌,尤其我写的现代诗歌,用她老公的话讲:看惯了公式化的文章,读你同学的诗歌是一种享受。我在这里并不是标榜自己,而是想表达的是:任何人都具有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些不敢跨越所谓的“雷池”,都是对自己的辜负,许多桎梏并都是外界给予的,而是自己的胆怯和形而上学造就得平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