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裏西遞村

Lily King

<p><b>題記——</b></p><p>【西遞】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衝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始終保持著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p><p><br></p><p>西遞村現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已於2000年11月30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如今,西遞以保存完好的徽派村落、工藝精湛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p> <p>西遞始建於北宋年間,現有民居三百餘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裏人家”之稱。迄今已有950年的歷史。</p> <p>西遞的整個村落呈船形,四面環山,兩條溪流串村而過,村中街巷沿溪而設,均用黟縣青石鋪地;整個村落古建築多為木結構、磚牆維護,美輪美換的木雕、石雕、磚雕裝飾入眼皆是;門罩、天井、花園、房梁、門窗都在無聲地展示著精心的設計與精美的手藝,令人嘆為觀止。</p> <p>街巷兩旁的古建築淡雅樸素,錯落有致。高大奇偉的馬頭牆有驕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竅飛揚的韻致,灰白的牆壁被時間塗劃岀斑駁的色彩,更有了凝重、沉靜的效果…</p> <p><b>【刺史牌樓】</b></p><p>來到西遞村頭,迎接我們的是一座高大的青石牌坊。這座威武神駿的石牌坊是建於明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為表彰胡文光,皇帝恩賜其在家鄉建造的功德坊。牌坊為四柱三間五樓,崢嶸巍峨,結構精巧,它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p> <p>牌坊的梁柱間用石鬥拱承托,並嵌以石雕漏窗。牌坊正中嵌有“恩榮”二字的匾額,匾額下部西面橫梁上刻有“膠州刺史”,東面橫梁上雕刻“荊藩首相”字樣,在此下面刻有“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雖歷經數百年風吹日曬,雪雨浸蝕,字跡仍清晣可見。</p> <p>西遞村以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內涵之深”的建築為世所罕見,被稱為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顆明珠。</p> <p>其中已開放的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築有【刺史牌樓、東園、西園、履福堂、膺福堂、大夫第、敬愛堂、曠古齋、瑞玉庭、追慕堂、青雲軒、篤誼庭、應天齊藝術館】等20餘處景點,都堪稱是徽派古民居建築藝術之典範。</p> <p><b>【東園】</b></p><p>西遞東園建於清朝雍正年間(公元1724年),距今近300年,原為朝列大夫胡文照父親胡尚燾所建自住。現為明經胡氏二十四祖胡貫三的後裔居住。</p><p>東園的大門不大,上有畫軸形胡星閣自題行書“東園”二字。門楣上方的鏤空石雕,是一把打開的扇子,取其諧音抬頭見“善”,與左首屋牆上的秋葉漏窗形成了相應,寓意“抬頭行善,落葉歸根”。上面是德,下面是才,希望後代做一個德才兼備之人。</p> <p>進入大門後,需要穿過狹窄的通道,滿目都是精美的木雕。</p> <p>東園包括涼廳、正廳、前廳三進,正廳用於接見貴客之用;前廳為接待親眷內賓,涼廳為書廳,既是主人修身養性的書屋又是主人辦私塾的場所。</p> <p>涼廳左邊廂房門為六邊形,右邊卻是圓形,突破了原傳統式的對稱建築結構,反而取得了不對稱中之對稱美的效果。</p> <p>在這裏“取吉”圖案隨處可見,在右邊圓形廂房門框上雕刻著“五蝠捧壽”的圖案,五只蝙蝠翩翩的展翅,意喻多福多壽,也可以說是五福臨門;左邊的廂房門為六邊形,它是一幅很大的冰梅圖(俗稱冰裂圖),冰塊稜角分明,香梅花瓣清晰,冰棱寓意“十年寒窗”,香梅象徵“梅花香自苦寒來”,通常此圖案用作書房。</p> <p>西遞村中各家各戶的宅院都頗為富麗雅緻,有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作的門框、鏤窗、石雕的奇花異草。</p> <p><b>【西園】</b></p><p>西園是胡氏二十五世祖胡文照的故居,建於清朝道光四年,即公元1824年,距今有180多年歷史。胡文照,字星閣,曾任河南開封知府,官居四品。</p><p>當年胡文照之父胡尚燾為了能讓兒子安心讀書,棄商脫離鬧市,回西遞建東園為兒子陪讀。胡文照不負父望,隱居苦讀,最終一舉成名。然後才回鄉建西院,陪伴父親東園左右。</p> <p>西園是黟縣古民居中一所較為典型的園林式建築,其絕妙之處在於房子與庭院相呼應,庭院與自然相貫通,造園手法及石雕藝術頗有代表性。</p> <p>西園前院一邊的石條上陳放著“西遞”兩字石刻,它是古代的村碑,原來放在村口,文革中被丟置一旁,是現在的房屋主人將它抬放家中保存至今。</p> <p>進門為一個200平方米的花園,中間用磚雕漏窗、月洞門隔為前、中後三個庭園。有假山、石等、古樹名木及花卉盆景。</p> <p>進入中園的門額上嵌有石刻“西園”二字篆書</p> <p>中院住宅大門兩側牆上各嵌有一個石雕漏窗,是“徽州三雕”中的代表作品。左邊是“松石圖”兩株奇松斜伸於嶙峋怪石之上,傲然挺拔;右邊是“竹梅圖”,婆娑幻影與傲立勁梅相錯,顯得高雅別緻。</p> <p>進入後園的門額石雕上刻有“井花香處”四字,園中栽有各種花卉,盆景,並設有假山、魚池,充分體現了主人的品位。</p> <p>進入園內,右側主體結構為一字排開三幢樓房,各自為間三進二樓,高暢恢宏,極具氣派。兩廂有花飾隔扇,這些均製作精細,極具美感。廳堂內紅木家具一應俱全,古色古香。</p> <p>“西園”呈現出徽派建築的“三雕”之精華,仔細品嘗極具觀賞價值,不愧為中國古建築的瑰寶。</p> <p>漫步在西遞的小巷,只見這裏高牆深巷,狹長的青石板路,縱橫交錯,使我如置身迷宮,稍不留神,便難以走出這個村落巷口。有的人家在門前掛上燈籠,為小巷增添喜慶色彩。從視角上來看,彷彿把我帶入那遠古的歲月,又覺得有穿越時空之感。</p> <p><b>【履福堂】</b></p><p>“履福堂”位於西遞村“司城第”弄內。建於清康熙年間,為收藏家、筆嘨軒主人胡積堂故居。是一座分前後廳,三間三樓結構的民居建築,高大寬敞,雅秀古樸。整座宅居具有中國古代典型的書香門第風貌。</p><p>(目前有一部分已作為民宿,對外開放)</p> <p>前廳掛有一幅很大的“松鶴”中堂畫(平時有布簾保護著),中堂上方懸掛“履福堂”匾額,字體遒勁。中堂兩側和東西列柱上,掛有泥金木製楹聯,上刻“孝梯傳家根本,讀書經世文章”,“世事讓人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箇中孫耕”,“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等古訓。</p> <p>廳內陳設“壓畫桌”,桌上東側置上一花瓶,西側擺設一古鏡,取諧音“東平西靜”之意。中間效一古鐘,兩側各有古瓷“帽簡”一個。八仙桌上陳列文房四寶,廳兩邊擺有羅漢椅。板壁上掛有古代名畫家的字畫,其中有程蘭舟楷書、黃元治書法木雕、鄭板橋竹黃貼畫和貓戲蝶圖等。</p> <p>其中有間外觀已很陳舊普通的小屋,原來內裏大有乾坤,它是一間佈滿壁畫的房間,天花板上畫有叫雙鳳朝陽的彩繪,兩只鳳凰圍繞著太陽在飛舞,寓意著吉祥…</p> <p>在木門上還畫上了牡丹與梅蘭竹菊之類的花草,我覺得這是代表了主人欣賞的品格;牡丹代表了雍容華貴,菊花代表“寧可枝頭抱香死,合曾吹落北風中”,不隨波逐流的精神,梅花和竹子代表凌寒不屈,越是風欺雪壓長得越好,花開得越漂亮的精神;雖然這些壁畫的光彩早已褪去,但仍能見識到當年主人的高尚情操。</p> <p>天井兩側各有十二扇木門,全雕了花草、飛禽走獸,在每扇門中段各雕了一則孝義故事,合起來恰是一幅《二十四孝圖》。天井下還設有金魚池,擺設假山盆景。整座宅居古風盎然,書香樸鼻。</p> <p>令人嘆為觀止的徽派木雕手工藝術。雕工細膩,將廳堂門的上部雕有不同字體的福祿壽,中部雕上了喜慶吉祥圖案,下面就是二十四孝故事圖。目前這些精湛的木門已受到外罩玻璃的保護。</p> <p>天井中的金魚池完全採用了天然石塊砌築</p> <p>徽州古民居的一大特色,就是建有門樓、門罩。它的作用既可以遮風避雨,保護門扇、門框,也可以顯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理想追求。有“千金門樓四兩屋”之說,聽來有些誇張,可見徽州人有多重視門樓的修建。</p> <p>每家民居的門口都是石板鋪就的台階,門頭上雕刻著各種精美的圖案,白牆上塗抹著歲月留下的青黑色黴斑跡,牆下沾滿了一層厚厚的綠色青苔和牆縫裏長出的青草。</p> <p><b>【篤誼庭】</b></p><p>“篤誼庭”門樓呈八字形,門罩上額題字“紫氣東來”,該宅又名枕石小築。</p> <p>進入門內,是方形庭院,院內盆景爭奇鬥艷。建築正中闢門,兩旁對稱六角形漏窗,上部屋牆高聳對稱,可知為中心天井兩廂二層樓閣。</p> <p>村中青一色的民居建築更是彰顯了徽派文化特色,房屋密集,白牆黛瓦,飛簷翹角,古色古香。</p> <p><b>【膺福堂】</b></p><p>膺福堂建於清康熙三年(1664年),是二品官明經胡氏25世祖胡尚熷的故居。胡尚熷是胡貫三的長子,也是履福堂主人胡積堂的父親。</p> <p>膺福堂前進是由上下廳堂、三間房和左右兩側廂房組成。屋內木雕的蓮花門,以及一些古家具,均玲瓏精透,可見當時屋主人的豪華氣派。</p> <p>膺福堂是典型的徽派四合院,屋內的隔扇門皆雕成蓮花狀,精制典雅,天井四周的雀替木雕呈倒爬獅,盡顯官商府第的氣派。</p><p>說到“天井”,是徽派建築裏常有的設計,起採光通氣的作用。天井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古代徽商為藏富防盜之需,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閉屋牆,很少向外開窗,故而設置天井,為“天人合一”。</p><p>另一種說法,便是徽商以積聚為本,造就天井,可“四水歸堂,不致外流他家”,好似中國神話裏的瑞獸貔貅。</p> <p><b>【曠古齋】</b></p><p>來到曠古齋前,抬頭就可以看到精美的門樓。從門罩的造型就不難看出主人的身份,整個門罩呈元寶形,兩頭翹角的下方各有“富、貴”二字,“富”字表達了主人希望經商賺錢,招財進寶的追求;“貴”字則是反映了主人“以商入仕,以仕保商”的願望。</p> <p>曠古齋建於清朝初期的康熙年間,距今已有近三百年。房子的原主人是一位“以商入仕,以仕保商”的文人名士,其後裔也都發達了住在外地。如今這所古宅已成了亦商亦展的地方。</p> <p>廳堂裏半圓桌叫合歡桌,據說,男主人常年在外做生意,大房與二房各自在廳堂二邊的半圓桌用餐,其他的小妾會到裏面的小方桌上吃。等到男主人回家過年時,二張半圓桌才會拼成一張圓桌,全家一起圍坐用餐,這樣的桌子叫作“合歡桌”,很有意思。</p> <p>古村落那磚牆、青石、木雕的完美結合,繪就了徽派建築的藝術畫卷。在匠人的別出心裁下,變幻出截然不同的風格。</p> <p>它可以溫婉,可以靈秀,可以書卷氣,也可以氣勢儼然。每一幢或許都有一個美麗神奇的故事,都值得細細端詳。我被這裏的古樸文化所陶醉,情不自禁拿著手機,拍下了一組組滲透著古老氣息的照片。</p> <p><b>【大夫第】</b></p><p>村中另一古宅“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即公元1691年),為胡文照祖居;後因胡文照官封四品,因而有資格在大門額上嵌刻“大夫第”。</p> <p>方框內的“大夫第”三字是顯示了屋主的身份象徵。</p> <p>“大夫第”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為四合二樓結構豪華宅第,臨街亭閣式建築,用於觀景。樓下邊門有石刻隸書“作退一步想”的門額,很有徽派建築的典範。</p> <p>大夫第內天井四周均為木雕冰梅圖案,取十年寒窗之意。</p> <p>窗戶上的木刻,細膩到令人嘆為觀止。</p> <p>大夫第正廳天井可謂無處不雕,精雕細琢。二層為通轉走馬樓,欄板外雕刻綿密的雲彩。</p> <p>登上了二樓,只見走馬樓二層三交六椀隔扇,都是通花漏窗,在此遠眺風景,欣賞深井碧櫥…</p> <p>大夫第的廳左有個臨街彩樓,俗稱小姐繡樓,是閨閣小姐閑來刺繡女工之所;彩樓飛簷翹高,小巧玲瓏,木欄杆典雅精致,排窗寬敞,想當年這裏一定住著一位妙齡佳人,紅妝粉面,眺望著欄外遠處桃花滿開。</p> <p>繡樓外牆比正屋牆體後退了一大步,主人由此聯想人生,右門楣上題句自勉:作退一步想。這好比六尺巷的故事令人尋味,讓他三尺又何妨…,世間何來永恆。</p> <p>繡樓隔扇,殷紅的模板,雙環圖案,旁有美人靠…</p> <p>繡樓額木刻隸書“桃花源裏人家”,是清代黟縣書法家汪師道所書;木刻小額“山市”二字,是清進士祝世祿手筆,表現出當年大戶人家的附庸風雅與氣派風範。</p> <p><b>【瑞玉庭】</b></p><p>瑞玉庭建於清朝1853年,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徽商住宅,為前後背向三間二樓建築。原主人胡時虎是徽商世家,曾經是當地六大首富之一。門罩上有元寶形富貴二字,呈現了宅主的追求。還依稀可見花草動物,生活場景的雕刻,豐衣足食,喜氣洋洋。</p> <p>瑞玉庭風雅別緻,庭同其名。正屋裏布満楹聯、木雕、書畫小品琳瑯滿目,皆是佳作。</p> <p>進入前廳正堂,只見雀替上描金透雕有丹鳳朝陽、鳳打牡丹、鴛鴦戲水、喜鵲登梅四季圖,藻井彩繪艷麗,堂前有古聯,在前廳太師壁兩邊堂頂部,其樓枋與梁托雕成倒掛歷元寶形狀。</p> <p>兩廂隔扇鏤空嵌有書畫小品及家訓格言等</p> <p><b>【青雲軒】</b></p><p>西遞村內的青雲軒目前已轉形,演變成為一家非常經濟、好評如潮的小客棧。</p> <p>無祠則無宗,無宗則無祖。徽州的每個村莊都有至少一座祠堂,這裏是同姓家族聚集祭祀祖先的地方。西遞明經胡氏在歷史上曾建有二十六座祠堂。如今尚存三座,追慕堂、迪吉堂、敬愛堂。</p><p><br></p><p>以下介紹的二座是“追慕堂”與“敬愛堂”。在追慕堂前有開闊的廣場,像這樣開闊的地方在西遞有幾處,它便於人流集中時的疏散,也是通往各處巷弄的集散地。</p> <p><b>【追慕堂】</b></p><p>追慕堂中間三間欞星門,三重簷,兩旁八字牆,後壁白牆高聳。欞星門兩邊各立一只倒爬獅。廊柱上貼村民自選的對聯,我們去到之時正在更新。據記載的對聯:承馬步,踏春光,越流水小橋放歌追夢;舉羊毫,蘸徽墨,引粉牆黛瓦題畫作詩。很有文採。</p> <p>“追慕堂”建於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為明經胡氏廿四祖胡貫三所建,意在紀念祖父丙培公,父親應海公。同時追根溯源,供奉明經胡始祖胡昌翼的本生祖先唐太宗李世民。</p> <p><b>進入祠堂明間橫匾——尊宗敬祖</b></p> <p>前廳為前後卷棚軒對接形制,中間實牆。門板手繪手執笏板的門神圖像。</p> <p>徽州是文化高地,翰墨留香,到處可見錦繡文章,精美的磚雕更是比比皆是。</p> <p>前廳後廡,與兩廂廊道相通。</p> <p>徽派斗栱別具一格,每跳華栱上施蓮花瓣鬥,蓮花鬥上出華栱和45度斜栱,最外跳華栱上不施令栱。</p> <p>正廳面闊三間,前簷立柱移向山牆,使開間廣大。每根月梁上皆有橫匾,都是關於先人的功勛,後人應永世銘記。</p> <p><b>正廳懸匾——追慕堂</b></p> <p>《累世簪纓》意指世代為官的顯赫家族。</p> <p>《光朝寵錫》這是清道光十九年為杭州知府胡元熙立。</p> <p>前院天井,下沉的屋簷交匯出一方光亮,晦明晦暗,讓人正襟肅然起敬。</p> <p>前院地面下沉,月梁粗壯,鬥栱密列。兩廂月梁搭置在前廳月梁上。</p> <p>寢樓地勢高起,突出尊嚴和地位。天井下護欄圍合成池,兼排雨水。</p> <p>追慕堂三進二天井,後進寢樓高聳,讓人仰視的感覺不光源於神位上的先祖。後院天井狹長而緊湊。月梁懸匾“有道明君”,正堂上端坐唐太宗李世民塑像。</p> <p>後進天井四周的木隔斷上懸掛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容像,這似乎也表明唐太宗後人不忘根本之意。</p> <p>唐太宗念念不忘的二十四功臣,被他的胡姓後人虔誠供奉在宗族祠堂最尊貴的地方,這顯示了明經胡氏慎終追遠,不忘恩人的心境,令人感慨不已。</p> <p><b>【敬愛堂】</b></p><p>祠堂立面中間為三間三重簷木構門樓,兩旁清水八字牆。月梁下立柱間為欞星門,單坡屋簷後依傍高聳的白牆黒脊,在歲月的雕琢下斑駁如霜。</p> <p>“敬愛堂”是西遞村的總支祠,原是明經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私宅,後擴建為總支祠。祠堂建於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後毀於火,清初重建,面積達1800平方米。作為宗祠,一直是議商族事之室,兼作族人舉辦婚嫁喜事,教斥不孝子孫的場所。</p> <p>一進大門,是長方形的天井合院,供採光之用。天井兩邊的牆上寫有“忠孝廉節”四個醒目大字,天井四周斗拱層疊相承,氣勢雄偉壯觀。</p> <p>從中門進入則為祭禮大廳,大廳分上下庭;上庭梁上懸掛彩燈,中門櫻花枋上高懸“敬愛堂”楷書匾額,赫然醒目。“敬愛堂”名寓意深遠,既啟示後人須敬老愛幼,又示意族人要互相敬愛,和睦相處。</p><p>下庭兩根6米高的黑色大理石柱與上庭邸根直徑近2尺的白果木柱相望對稱,承托著規整的梁架,引入注目。</p> <p>正廳後簷,門頭掛大字“孝”,也是敬愛堂的一大亮點。這是朱熹書寫的一個2米見方的“孝”,朱熹生於1130年,卒於1200年,徽州婺源人,是南宋的哲學家、教學家。愽學多才,對經學、史學、樂律以至自然科學都有一定貢獻。</p><p>明經胡氏的祖先曾隱居婺源考水,據考水的老一輩人說,考水原有《明經學院》,書院內存放著朱熹所寫的“忠孝廉義”四個大字,後來胡氏祖先從婺源遷居西遞時將這四個大字拓印放大帶到了西遞。其餘三個在十年時期被毀,目前僅存留下個“孝”字。</p> <p>西遞,是真正意義上的古村落,它完整地保存了各個時期的建築。在西遞,我見識了元、明、清千年間不同時期的古建築。在建築風格上這些建築有著明顯的差異,但都顯示著濃郁的徽派風格。</p> <p>在徽州,總有一種風景,溫暖你的心,走進你的夢。靜謐而有詩意,動容卻不矯情,粉牆黛瓦,青山綠水,如詩如畫,美不勝收。眾多古村古鎮藏匿其中,看似不起眼,卻個個都是一幅水墨丹青,令人魂牽夢繞。</p> <p>圖片拍攝/lily(手機隨拍)</p><p>文字編輯/lily(歷史資料來自綱絡)</p> <p>謝謝您的觀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