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军魂 永恒的丰碑】开国少将肖永银

开心牛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锤子镰刀。打天下。鞠躬尽瘁为人民,改革开放促繁荣,政策稳健社会安,建功立业传佳话,万古流芳美名扬。今年是建党101周年,祝福党的事业一路高歌,步步辉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谁带领我们翻身得解放?是党。谁带领我们改革开放走向繁荣富强?是党。风雨101年,从弱小到坚强。是党带领我们走向辉煌!</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党的儿女浴血奋战,中华改地换天展新颜,看今朝锦绣河山,青古幽幽绿绵延,党指引我们大步跨前,携手共建美好明天,月日,让我们同庆建党101周年</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面讲述的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首任副军长兼参谋长肖永银将军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17年6月,肖永银出生在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肖家湾,原名肖永寅。他5岁时母亲就去世了,13岁时父亲肖治学参加革命,在“肃反”扩大化中被错误杀害。1930年4月,肖永银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一军第一师三大队任勤务员,后任军部司号连班长。第二年春,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推行“左”倾错误路线,肖永银被捕入狱。1932年9月,红四方面军反“围剿”失利,西征川陕,肖永银被罚进“苦工队”。他随队走完了三千里征程。1933年6月,他被释放,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司号员。在反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时,三十三团损失惨重,营、连指挥员也大多牺牲。团长张吉厚急得直嚷嚷。这时,肖永银走上前说:“团长,给我两个连,我以攻为守打下去,打不退川军,杀我的头!”张吉厚看看机灵的小号兵,点头答应。肖永银挥起手枪,带着两个连队跃出战壕冲进敌群,来回几次拼杀,犹入无人之境,大有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张吉厚在山上见此高兴得跳了起来,挥部反击。川军先是惊愕,后是动摇、溃败,并一溃30余里。肖永银率部追击。突然,一颗冷弹击穿了他的前后胸,肺部被打了一个手指粗的洞,随着呼吸直冒血水。他被简单包扎一下抬上了担架。部队要转移了,根据方面军总部的规定,重伤员就地安排。就地安排,意味着等待死亡。张吉厚实在舍不得这个小号兵,站在担架前拿不定主意。这时,红四军军长许世友走了过来,看到张吉厚为难的样子,问道:“怎么回事?”“这小鬼太可爱了,实在舍不得。”许世友挥挥大手:“舍不得抬上走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红军长征时期,他是唯一享受担架待遇过雪山草地的普通士兵,因为作战勇猛,肺部被子弹击穿,身负重伤,已经被放弃,却让军长许世友又不忍心:还是抬着他继续跟着走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路军远征时期,担任李先念的警卫员,被徐向前看上,硬是把他抢过来做了徐向前总部警卫排长,和陈明仪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千里突围带信给党中央,使西路军残部得到进一步解救,为我军保留了大批军事骨干,做出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抗日战争爆发后,肖永银入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学习。翌年2月任该校第三期八连连长。4月,调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十四团一营营长、团长。奉命率部参加袭击河北宁晋县城和大杨庄战斗、百团大战、南爻铺突围。1945年8月,肖永银任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了道清战斗,消灭焦作之敌,继之攻占武涉、温县,全歼守敌伪兴亚巡抚军及矿警队1500余人,旋即解放修武、原武等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肖永银非常机灵在1946年1月,春节即将来临,肖永银乘坐着在焦作战役中缴获的吉普车风尘仆仆赶往师部。邓小平政委一见面就说:“我和司令员有事现在就走,有什么意见就跟参谋长说。”肖永银目送刘邓首长出门尚未反应过来,参谋长李达却在打车的主意,拐弯抹角地说:“唉!司令员年龄大了,眼睛也不好,也不能常骑马呦,到邢台治眼睛,也是坐牛车。”肖永银十分机灵,早已明白了参谋长的意思,爽快地说:“好吧!我把车和驾驶员都留下了。”肖永银搭乘秦基伟的邮车赶到永年走马上任。肖永银任十八旅旅长、李震任政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6年1月肖永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旅旅长。率部参加陇海路战役。在保障主力攻克兰封后,又率全旅南下奔袭杞县,歼敌800余人。该旅由于纪律严明,受到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等首长的通令嘉奖。在巨野战斗中,所部涌现出善于团结互助、带领全班圆满完成任务的著名战斗英雄王克勤,后来在全军广泛开展了学习王克勤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第一排左①肖永银将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7年4月,刘邓首长发起豫北战役。豫北重镇汤阴因出了民族英雄岳飞而蜚声海内外。此时,蛰伏在汤阴城里的不是抗日功臣,而是盗挖东陵的巨盗、国民党暂编第三纵队司令官孙殿英。孙已纠集部卒万余人,且多是些土匪、汉奸、兵痞,苦心经营汤阴多年,构筑了五道防线。一个月过去了,仍没有破城,而且据悉蒋介石正在调兵增援。刘邓首长也着急了,下达了强攻的命令:“限三日之内破城!”4月30日,强攻开始了,野战军集中所有重武器铺天盖地开始轰击。李德生指挥战士抱着高粱秆儿填平了壕沟,跃上了城墙。就在大炮轰击之时,孙殿英钻地道逃跑,被十八旅五十四团活捉。旅长肖永银传达了刘邓首长的命令:“要活的,不准虐待。”当孙殿英被押进旅部,战士们看稀奇似地围了上来,“你就是孙大麻子?”“兄弟多年了,兄弟多年了。”孙殿英四面鞠躬。肖永银白了说话的战士一眼。五十四团政委上前介绍说:“这是我们肖旅长。”孙殿英又连连哈腰:“久仰!久仰!”孙殿英的卫兵提着两口大箱子,形影不离。肖永银让战士把他们带下去。这时刘邓首长来电话说:“孙殿英有两件宝贝,马上送到野司,这是国家文物!”肖永银马上追到门外,叫回了孙殿英:“孙总司令,听说你有俩宝贝?”孙殿英圆胖的肉脸扭曲了:“兄弟献宝,只要不杀我。”打开箱子,掀开一层层的丝绸,肖永银和战士们都惊呆了:传说中的玉石西瓜烁烁生辉,皮为绿玉,墨绿欲滴;瓤为红玉,鲜红可爱;籽为墨玉,粒粒可数,浑然一体,仿佛刚切开的西瓜,简直可以以假乱真。另一口木箱中躺着一柄青铜古剑,剑身灰黑,发出铜绿色光,可以看出年代十分久远。孙殿英擦着脸上的汗珠,结结巴巴地介绍说:“这两件是稀世珍宝,每一件的价值都无可估量。这西瓜是外番进贡的贡品。这柄剑是三国时期名将赵子龙的佩剑,赵子龙凭它出入万军,过关斩将。这都是我从西太后墓中拿出来的。为了它,我也是几次险些丢命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6月又率部强渡黄河,参加鲁西南战役。一战定陶、二战六营集、三战羊山集,连战皆捷。嗣后,所部作为先遣队,跨过陇海路,越过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部队进入大别山后,肖永银率部为前卫,连克息县、光山、经扶(今新县)、麻城。接着东取罗田、英山,沿江横扫浠水、广济,摧垮了当地的反动地方政权和团队。参加了高山铺战斗、宛东战役和襄樊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9年2月9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兼首任任军长和政治委员。肖永银首任副军长兼参谋长,李震任副政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后,率12军参加渡江战役。4月8日,攻占铁板洲,4月21日强渡长江,随即展开千里追击,挺进浙赣线,解放县城18座,歼敌3.5万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后向大西南进军二野12军参加解放重庆.成都.等战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9年10月22日,二野、四野各路大军兵分两路,实施南北夹击,全力追歼敌宋希濂集团。肖永银全权指挥的第3兵团第12军作为左路集团,先后攻占永绥、秀山、酉阳,于11月中旬渡过乌江,剑指重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肖永银令旗一挥,剑走偏锋,命令麾下的35师和36师分别从白沙渡、江津渡江从西面迂回到重庆,进击重庆侧后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一招果然厉害,打得川军落花流水。第一梯队的李德生(开国少将)率35师、邢荣杰(开国大校)率36师渡江后齐头并进,一路乘胜向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次日,肖永银也带领尤太忠(开国少将)的34师作为第二梯队顺利过了綦江,准备大战一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众人都始料未及的事,肖永银这员身经百战的名将险遭不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天上午,肖永银和12军副政委李震,带着军部一些工作人员走在34师的前头,继续向重庆方向行进。随行的有一个警卫排负责保护他们的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部队连战连捷,士气都很高涨,肖永银的心情也格外的好。他大步流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李震排在第二位,两人的快速行进的同时,还不断交谈着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警卫排的战士也全副武装地紧随其后,不过或许是身上的枪支弹药有些沉重,以至于战士们的速度始终跟不上肖永银,总是那么十来步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肖永银甩开步子正专心赶路,突然听到有个拉枪栓的声音,紧接着就是一声断喝:“站住!哪部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肖永银抬起头来,赫然看到十米开外的一棵大树下有个士兵持枪而立,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自己的脑袋!从对方的服装上来看,显然是川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情况来得太突然,肖永银这才暗忖自己的确走得有些急了,竟稀里糊涂撞到了敌人的枪口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时他连对方的五官都看得非常清楚,距离这么近的情况下,也不能轻举妄动,否则后果难以预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更糟糕的是,身后的李震也跟自己一样,受到这名敌兵的武力威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警卫排的战士和军部随行人员在敌兵举枪之后,才发现这令人无比惊惧的一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可是面对这极为危险又微妙的情况,他们也都不敢贸然采取行动,毕竟受到死亡威胁的是两位军级指挥员,万一发生什么不测,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样让他们不得不担心的是,前面不远处就是一道山梁,谁敢保证那后面没有敌人的大部队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无论是谁的枪一响,都必然惊动大批敌人,如此一来,整个军部就将陷入绝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此,众人都只能僵立在原地,谁也不敢乱动。但是每个人的眼睛都无比紧张地盯着眼前的一切,每个人的心像是紧缩成了一团,不知道该如何化解这个危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在命悬一线的危急关头,肖永银的反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在看清楚敌人正举枪指着自己的那一刻,肖永银怒目圆睁、虎眉倒竖,竟以手戟指,如同响起炸雷一般怒喝道:“你是干什么的?给老子缴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这一声怒喝脱口而出,在场的所有人心头都为之一震,似乎看到了三国演义中燕人张翼德喝断当阳桥、吓退数十万曹军的一幕,看到了肖永银这位将军身上的大将之风、猛虎之威、雄霸之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个持枪而立的敌兵被这一声怒喝吓得心惊胆战,浑身发抖,举枪的手也浑然不觉地耷拉下来,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用颤抖地声音含混不清地答道:“我……我是哨、哨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在这一瞬间,两名机敏的警卫员一个箭步冲上前去,迅速缴了敌兵的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们的部队在哪里?”肖永银走上前去继续问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在前面的山、山梁上……有我们的团、团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来得正好!我们有一个师在这里,叫你们团长马上缴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警卫员们都明白,这是副军长考虑到刚才有可能惊动了敌人,故意这么说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肖永银的确是这么想的,但他刚说完这句话,马上使个眼色让警卫员押着那名敌兵,赶紧折回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好在他们往回走了没多远,就看到尤太忠带着34师将士浩浩荡荡走了过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众人知道现在副军长和副政委都安全了,这才松了一口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众人把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跟尤太忠等人一说,尤太忠也倒吸了一口凉气,后怕地说:“幸亏副军长沉得住气、反应够快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震也笑着道:“那家伙冷不丁钻出来,还真吓了我们一跳。不过咱副军长这一声怒吼,把人家的胆都给吓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可否认的是,肖永银这位后来的开国少将,在这次命悬一线的突发事件中,充分展现出真正的大将之风,实在令人赞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成都进发,追击国民党军队,很快就解放整个四川。重庆市民在解放碑前欢迎解放军凯旋归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军委命令,军部率第34师兼重庆警备区司令部。第12军在10个月的剿匪斗争中,共歼匪12万余人,为西南地区的巩固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抗美援朝12军番号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第二批入朝部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和平与战争,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对于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就像杂技里的“开火车”,手扣手,脚连脚,翻滚交迭。中国人在经历了半个世纪连年战争频仍的苦难后,刚刚安居乐业,只过了一个“太平年”,中国的北大门外,烽烟又起,鼙鼓再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十二军奉命开赴石家庄以东地区,准备赴朝作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南京军事学院,中国最高的军事学府,在速成班学习的十二军团以上指挥员几乎在同一时刻接到命令,背包再次打成“豆腐块”,毛巾牙刷茶缸等一切物件亦按照战时的需要装备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们的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却没有接到命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战神驾着战车轰隆隆开来时,和平女神携来的爱情女神虽然悻悻然被锁闭深宫,然而,她种下的不和却并未因此而消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近山挑兵择将偏偏遗漏了肖副军长,两人住在同一幢房子里,十几天你进我出心照不宣。肖永银一直等着王近山召令自己,对他说一声:“老肖,咱一起到朝鲜去吧。”然而,一直到了最后时刻,王近山就是紧绷着嘴巴不说那句话,肖永银有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也有了一种蒙受“不白之冤”的满腔委屈,而他明知“病”害在什么地方,却不好捅开。十几年共同征战彼此都十分了解对方性格,他知道王近山极爱面子,那类事本来就难以启齿,如果从他嘴里说出只能使多年的老上级难堪。他隐忍着。这时,他只能求助于一个人,也只能将心中的委屈倾诉给一个人,他就是共和国诞生后辞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而现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的刘伯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心急火燎地奔向中山陵北极阁,叩开了前宋子文公馆的大门,一见刘伯承那张像老妈妈一样慈祥的面孔,年轻的副军长忍不住像孩子般诉起苦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帅啊,我跟了你那么多年,哪一仗我没打?哪一战我没去?……我是仗仗必到,战战必出啊!……现在,我和王近山的事情,你知道不知道?我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是了还了不了哇!”刘伯承同情地望着他昔日的部将,轻轻拍拍他的手背,点头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情况我知道,你受了委屈了……”肖永银大恸,不禁眼中淌出泪来,喉咙滚动半天,硬咽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知道了就好……”他把自己的“请战报告”呈给刘伯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院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十二军去抗美援朝,请你批准我去。学习回来再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伯承提笔批道:同意!从“元帅府”出来,他的心情好了许多。当他把元帅批准他赴朝参战的“手谕”递到王近山面前时,王近山只是默默地看了他一眼。</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 4500人的血洒在上甘岭上,请为死者留一笔!”</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十二军赴朝参战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的第一、第二阶段,但战斗进展却不畅。志愿军总司令员彭德怀生气了,不无讥诮地嘲讽道:“人家是权威,咱是丘八,你们不是刘伯承带出来的吗?刘伯承不是讲究战术吗?你们怎么不讲究?”此话一传出,十二军上下愤愤不平,仗打得窝囊,本来就有怨气,这时群情激昂,嚷嚷道:“你把我们的手捆起来,让我们怎么打?”志愿军总部开会时,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拍着桌子对彭总叫道:“这是什么打法,什么指导思想,这样打下去,还有多少人填不进去?”十二军由副政委李震执笔,联名写了一封五千字电文,呈送中央军委、三总部、各兵种等,彭德怀看了,反倒以大将风度嘿嘿置之一笑,这天见到肖永银,笑道:“你们十二军火气不小呀!”这以后,十二军似乎洗掉了晦气,仗打得越来越漂亮。而真正打出军威的,是上甘岭战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甘岭战斗正酣时,十二军代军长肖永银和副政委李震跨进了三兵团指挥所。在金城防御中,十二军创造了坑道作战的经验,后被推广至整个朝鲜战场志愿军部队,此时,他们刚刚结束了一年的金城防御,换防后准备休整,三兵团副政委杜义德一个电话把他们召了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近山一见他俩,扬起两道粗黑的刀眉就粗声粗气喊了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们上,把十五军接替下来!”肖永银和李震相互看了一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甘岭战斗打得非常残酷,联合国军在此发动了强大的“金化攻势”投入大量火力兵力,从战斗发起的1952年10月14日起每天向上甘岭两高地面积不足四平方公里的狭小阵地上倾泻下几十万发炮弹和成百上干吨炸弹,十五军在给对方以大量杀伤的同时自己也伤亡惨重。此时,适时地投入新的有生力量以与敌决战是战场的需要。然而,让肖永银和李震为难的,不是部队上不上而是上去后军事指挥权的归属问题,因为按照部署,上甘岭是十五军的防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样吧,”肖永银在和李震交换了意见后,向杜政委提议道。“我们出部队,不指挥。”杜义德点点头:“这样也好。”王近山却不耐烦地皱皱眉头:“哪来这么多事?你们按这个弄。先打仗,打完仗再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司令?我认为,既打好仗,又搞好团结不好吗?归十五军指挥这样处理好一些。”肖永银仍坚持自己意见。王近山一对虎目瞪了他一会儿,挥挥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好吧,好吧。就按你们的意见,三十一师交十五军指挥。”十二军投入两个师四个团的兵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上甘岭的硝烟在12月15日的黎明渐渐融入到晨中,雾飘散到了清新的空气中时,十二军中有四干五百多名将士已经不能够欣赏这异国土地上的静悄悄的黎明,许多人也永远不再能够聆听《上甘岭》电影中的插曲“一条大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在此后乃至今天,上甘岭战斗成了一个“悬案”,除了志愿军的档案中记载了十二军将士的英勇与牺牲外,历史却将它的功绩漫不经心地抹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指挥权的问题,也由于宣传媒介的作用,公众舆论只知十五军打的上甘岭,而鲜有人知十二军在上甘龄战斗的四十三天时间里所建树的殊勋…活着的战友却怎么也不能够轻易忘却,怎么也不愿默认血写的功绩竟不如墨写的黑字!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原谅他们军长的沉默——你呀,军长,总该为死去的战友说句话:死者不能开口,而你他们的军长,你活着呀!肖永银深感内疚。在漫长的岁月里,他的心房因积淤着四千五百名将士的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六年以后,1958年的一天,当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馆长访问当年的十二军代军长时,肖永银将军(此时已授衔少将)在沉默了许久后,说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军长,我代表十二军,应该替他们说句话:十二军四千五百人的血洒在上甘岭上,请你们给死者留一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54年4月回国前在朝鲜金城军部机关部分指战员合影左④肖永银军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肖永银(1917.6—2002.4),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勤务员、班长、排长等职,参加了红军万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太行军区八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带领军民积极开展反“扫荡”、反磨擦斗争,率部参加百团大战、林南战役、安阳战役、乐南战役和收复沁阳、焦作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旅长、纵队副司令员、副军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陇海、定陶、巨野、鄄城、豫北、鲁西南、进军大别山、宛东、襄樊、淮海、渡江、成都等战役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和“上甘岭”等战役。1954年4月带领志愿军12军回国.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原志愿军12军31师参谋长林有声前辈主编12军参战上甘岭纪实。肖永银军长在书里提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附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肖永银将军长子肖宏夫人吴承芳说:爸爸临终前给大儿子肖宏兄妹几个叫到跟前,每人发了一本书由解放军出版社发行《百战将星肖永银》作为送给孩子们的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不忘初心,铭记历史!肖将军是党教育成长起来的将军。他把一生献给了国家、国防事业。把青春奉献给了战争年代。为国尽忠,奉献终生。襟怀坦荡,两袖清风,为人正直,忍辱负重,顾全大局。金戈铁马.戎马一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后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吴承芳他们生活在武汉手里就几张照片叫我帮忙制作,我的爸妈是原12军肖永银军长老部下,我妈妈和高豪阿姨又是原12军卫校同班.同宿舍战友。(现在三位老人还保持着通讯联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义不容辞接受了吴承芳交待的合作任务。我(开心牛牛)制作.肖宏和夫人吴承芳提供历史资料和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河南新县家乡人民写的诗一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排左4肖永银将军夫人高豪阿姨.和大儿媳妇吴承芳一起回河南新县老家给老乡们合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部分图片来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部分来自肖将军后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史文献来自肖将军后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2年9月3日二次修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