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翰凤雏晓云开 早茶伴侣

嘟嘟

<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27日,南京女书法家孙晓云当选第八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她是有史以来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位女主席。</p> <p class="ql-block">这位曾在农村插队五年,在部队服役八年的新主席将带领中国书法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民族风骨,攀登艺术高峰,饱蘸浓墨书写精彩壮美的时代新华章。</p> <p class="ql-block">孙晓云1955年8月出生于江苏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p><p class="ql-block">她外公朱复戡是近代著名金石书画巨匠(1902年9月30日—1989年11月3日),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起,号复戡,以复戡号行,宁波鄞县邱隘镇人,迁居上海。</p><p class="ql-block">幼承庭训,涉猎经史,好习书画。7岁能作擘窠大字,吴昌硕称为“小畏友”。16岁时篆刻作品入选扫叶山房出版的《全国名家印选》,17岁参加海上题襟馆,师事吴昌硕,与冯君木、罗振玉、康有为等过从甚密,获益良多。南洋公学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历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从事美术设计。1989年11月3日,朱复戡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朱复戡 篆书"痌瘝休戚"</p> <p class="ql-block">朱复戡绘画·敦煌石窟供养菩萨</p> <p class="ql-block">朱复戡书法篆刻欣赏</p> <p class="ql-block">近代书法名家朱复戡以篆意写草书,直率倔强,真正大师矣。</p> <p class="ql-block">到了70年代初,国家板荡,文化之劫,百倍秦火,据说周恩来总理曾说过这样的话:</p><p class="ql-block">现在能辩识古文字的还有两三个活着的,其中一个在山东。</p><p class="ql-block">指的就是当时流寓泰安的朱复戡。</p><p class="ql-block"> 晚年朱复戡还居上海,1989年临终前夕,市委书记朱镕基特别指示说,这个朱复戡先生是国宝级的,一定要尽全力抢救。</p><p class="ql-block">晚年朱复戡先生(左)与刘海粟</p> <p class="ql-block">朱家是宁波邱隘的名门望族,据说家里曾藏有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昔日圣贤一脉</p><p class="ql-block">前朝天子同宗</p><p class="ql-block">前一句是说他们是儒宗朱熹的后代,后一句是说朱家又是明朝皇族族裔。朱复戡的爷爷朱孝弘是南洋巨商,父亲朱君随是民国商业、报业闻人,不过论名气,恐怕都比上孙子、儿子朱复戡。</p><p class="ql-block"> 朱复戡早岁暴得大名,声震东南,红透半个上海滩。红到什么程度呢?</p><p class="ql-block"> 举个例子。</p><p class="ql-block"> 1909年初,农历还在戊申腊月。沪上耆宿吴昌硕在南京路抛球场附近的怡春堂笺扇庄(当时上海最大的裱画店)看到一幅对联,字是写在八尺珊瑚洒金笺上的,集石鼓文十个大字:</p><p class="ql-block">渔渊散鱼恋</p><p class="ql-block">载道驾鹿车</p><p class="ql-block">要知道,吴昌硕是民初巨擘,他的石鼓文是被推许为海内第一的。而当他得知这幅字盈一尺的佳构是出自一位不到七岁的稚子之手时,一时称奇,许为“神童”。</p><p class="ql-block"> 这幅字的作者,就是朱复戡。那一年,他不到10岁,而吴昌硕已经年逾花甲,这是一百多年前中国书坛翰墨因缘的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 70多年后,80多岁的朱复戡撰文回忆与吴昌硕的初次见面,温情依旧:</p><p class="ql-block">他(吴昌硕)见了(对联)后摸了摸我的头顶,把我夸奖了一番。</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朱复戡一夜成名。</p> <p class="ql-block">关于朱复戡先生的艺术成就,自有方家评点,历史是公正的标尺,毋庸外行置喙。朱先生5岁习字,90岁去世,艺术生命之所以能持续将近一个世纪,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在于他心态的平和与淡定,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个人如何浮沉,他始终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艺术家的成就、声名,会随着时代起伏变化,但是这种精神底蕴,如同一种人生的根器,或许是艺术家最可宝贵的东西。</p><p class="ql-block">罗振玉、吴昌硕题签朱复戡印集</p> <p class="ql-block">孙晓云说,她的成功,得益于一生的几件幸事,其中第一就是出身书香门第,有“童子功”做底子。</p><p class="ql-block"> 不过要论成名之早,享誉之隆,孙晓云相比她的外祖父朱复戡先生,还是难望项背的。</p><p class="ql-block"> 晚年朱复戡先生</p> <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23日清晨,孙晓云的外婆徐葳逝世</p><p class="ql-block">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徐葳的一生是智慧、豁达、奉献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她用她自己的力量影响着孙晓云、学生、朋友</p><p class="ql-block">朱复戡(右)与徐葳(左)</p> <p class="ql-block">1983年朱复戡为徐葳刻"葳娘"印</p><p class="ql-block">边款释文:</p><p class="ql-block">沉醉一生书画刻 欲攀峰顶岁云迟</p><p class="ql-block">晚来红粉感知己 勖起消沉老艺师</p><p class="ql-block">癸亥 朱复戡</p> <p class="ql-block">徐葳写的大草气势非凡</p> <p class="ql-block">卓越的艺术熏陶和自已不懈的努力</p><p class="ql-block">孙晓云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届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p><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届主席。</p><p class="ql-block">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文联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美术馆孙名誉馆长,中国书协女书法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作为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孙晓云在书法创作、书法教育、和推动书法普及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她始终坚持立足经典,传承创新,形成了笔精墨妙、韵浓情真,灵动秀劲、自然天成的书风。而为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孙晓云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来自她的家庭,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她的外祖父一代金石书画巨匠朱复戡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复戡为孙晓云所治印及孙晓云的按语</p> <p class="ql-block">2002年,孙晓云写过一篇文章,坦陈她的学书心路,其中这样讲道:</p><p class="ql-block">对书法的那种热爱,似乎就长在我的身上。这可能主要得益于家庭的熏染,还有自由严格的书法训练。小时候,我母亲从来不问我的功课,每天却要检查我的毛笔字。我看过她20岁时写在稿纸上的钢笔字,真是好。我父亲说,他当年就是为此看上了我母亲。</p><p class="ql-block">我外公是古文字学家、金石书画家朱复戡,是浙江鄞县人,与我外婆是同乡。我外婆的外公叫张美翊,号让三、骞叟,是薛福成的幕僚,上海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两任上海南洋公学校长,我前些年居然用我的字换到了他的两本手稿,其中大多是论碑帖和起草的章程,第一篇就是给弘一法师的信。同时,还得到了张美翊儿子民国钱币学家张迥伯的《钱币学》手稿(他当年在上海开明华银行),娟秀的小楷,一丝不苟,里面还不时地横写着英文。又觅得我外公32岁写的扇面,上面的字持重老到,金石味十足:因为落款是"秦戡"(我外公40岁前的用名),画贩不知是谁。</p><p class="ql-block">就像习武之家,后代们都得会翻几个跟斗;梨园子弟,都会来几嗓子;我从小就学书法,看来也很自然。</p> <p class="ql-block">孙晓云:我的书法秘笈就是写,写,写</p> <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独树一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近年来,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情系人民、辛勤耕耘,推动书法创作欣欣向荣、书法事业蓬勃发展,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书法工作者舞台宽广、大有可为。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挥毫,充分发挥文以载道、以艺弘道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坚持守正创新、承古开新,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营养,以笔墨形象展现中华气度,以精品力作阐释中华美学,在挥笔运墨中展现中国风、中国味、中国情。要坚持明德修身,把崇德尚艺作为毕生功课,履行社会责任、秉持职业操守,做新时代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弘扬者。</p> <p class="ql-block">【潮鳴人物】网络资源嘟嘟整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