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任家大院:凝固的建筑 流动的历史

枕石觀雲

<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枕石观云(付绍军)</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虞城·任家大院</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1年元月28日</p> <p class="ql-block">雲海齋•金石題</p> <p class="ql-block">  任家大院是一座多重四合院建筑群,其主要部分位于大同路中段北侧的东西两个大院。东侧大院建筑多数已被改造,已无原貌。西侧大院建筑保存完好,即现在的任家大院。是豫东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民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灿烂的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任家大院整个建筑占地面积3721平方米,房屋102间,沿中轴线有主院3节,布局平呈“凸”字形,它以门楼过厅、中堂、堂楼为中轴线,按照左右对称、前低后高的原则,严谨地将各个单体建筑连成一片。屋顶是青色小瓦铺面,内顶为八砖拼扣,檐脊翘张,屋有脊兽,屋脊重叠,脊端皆为专门烧制的兽首饰物。屋内上有垛梁,方木扁椽,下有镂雕隔扇。各院皆为四门相照,结构对称严谨,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创造才能。</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重院,我们看到院内南屋5间,西楼3间,北屋3间过大厅,前后大出檐,木格窗棂,南北两门相对,台阶高0.50米;北屋两端,又各设门道1间,连东西两侧耳室。</p> <p class="ql-block">  第二重院是一组完整的四合院形式,东西配房各8间,向北正中有3间中堂,名柱的石座上雕刻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吉祥语。大过厅前出后包,前壁为木棂装饰,厅内支两立柱,直撑屋顶。前后台阶高0.60米;东西配房各3间,台阶高0.50米,并各有出厦走廊通往后院。</p> <p class="ql-block">  第三重院是整个建筑的主体建筑,也是主人的内宅。正北坐北朝南的是一座堂楼,台阶高0.60米,南阔5间,上下两层,其中3间出厦,木雕栏杆,圆额楼门,4面设5个圆窗,楼内西侧是通向二楼的楼梯,木板铺面,通过四周的圆窗可观望全城。这里原是全城最高的一所建筑,站在楼内向四周观望,风景尽收眼底;堂楼的下面有通往北面的地道,遇到险情钻入地道可出城北;堂楼两侧均有小堂屋,东1间西2间;院内东西两侧各有3间出厦的配房,台阶高0.60米,配房的南侧接南端过厅的之间,又分别向东、向西连接两个四合院建筑群;此旧式房院,为虞城县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是豫东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探访虞城任家大院是在一个寒冬的午后,在暖融融的阳光下,我们看到了虞城县政府斥资120万元的任家大院维修改造工程中标公示,看到了任家大院老宅正在修缮,木匠师傅正忙着刨木料,制窗框、制门等;砖匠师傅则忙着掀旧瓦,一把把黝黑的小青瓦带着厚厚的灰从屋顶传到阁楼板上堆放着,忙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任氏家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马牧集的大户,可谓富甲一方,从以上现存的部分建筑格局和规模可见一斑。据任氏后裔现已80多岁高龄的任鸿喜老人和任鸿喜老人的婆妹韩子兰老人回忆,任家东侧大院最后一位任氏主人是任时牛(外号任老牛,堂号古玉堂),解放前全家已移居开封,其后代现仍在开封居住,解放后任家东西两侧大院收为公有。任家西侧大院的最后一位任氏主人任蕴清(外号任老心,堂号正心堂)在世时,是挂“双千顷牌”的大户,拥有田地几十万亩,在马牧集的店铺林立,生意兴隆,日进斗金。</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马牧集的房子——(任)家的。这句歇后语中指的房子就是任家大院,可见当时的任家大院何等辉煌。走进任家大院,在凝固的老宅下,我们从岁月的那端仿佛看到这座百年大院的前世今生,辉煌或颓败,喧嚣或静谧,逝去或重生,正在如泣如诉地讲述着一个豪门兴衰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任家大院保存完好,清代建筑、房雕、布局均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任家大院有一个悲欢离合、繁荣凄凉、百年沉浮的任家豪门历史故事。这些,都为任家大院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p><p class="ql-block">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虞城任家大院可能会成为像乔家大院那样因其故事而引人入胜的人文景点。</p> <p class="ql-block">  枕石观云(付绍军),1969出生,河南商丘虞城人。平时喜好书法,读书,旅行,摄影等,喜欢用手机记录身边美好的事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