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

车夫

<p class="ql-block">原创\车夫</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父亲诞辰90周年,可父亲英年早逝,离我们而去已经整整35年了。1月28日,父亲的忌日。每到这个日子,或者平时涉及有关父亲的话题时,都会钩起我对父亲的深深怀念。</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一九三一年冬月十一日生,汉族,家庭成份小商小贩,1952年参加工作,国家干部身份,一位毕生信仰共产主义,只信科学、不信鬼神,党叫干啥就干啥的中共党员,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从事城乡物资交流工作起步,1952年7月任乡镇工商联文书,1956年3月任乡镇南货合作社会计兼行政指导,1956年8月任片区(管辖多个乡镇)供销社物价员,1958年5月任地方国营化工厂车间主任和生产技术科负责人兼职工会主席(其中1959年4月参加省举办的化工训练班,在上海第三制药厂抗菌素班学习了四个月),1963年5月县农业银行信贷员,1966年起至1986年1月任地方国营县化肥厂筹备小组成员、车间主任、生产科科长、行政支部书记、厂党委委员、副厂长、厂工会主席等职。</p> <p class="ql-block">父亲年轻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很久以前就想写一篇文章来纪念慈爱的父亲,缅怀父亲大人的博大恩情。但一直不知如何下笔才能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方面是我这里没有父亲留下有关他的相关资料(而今从大哥92年到广东下海后没有带走的书籍中,发现了一本父亲1965年的学习笔记本,我如获之宝,再次激活了我写篇文章来纪念父亲的初衷),另一方面自己的文字功底实在是有限,用夸张的手法、空洞的语言来描述都是不可取的,我想还是从我脑子里记得的一件件事情中来体现,给人的感觉会比较真切一些。</p> <p class="ql-block">右一为我父亲,其他两位是父亲的同事,1967年一起到江宁学习,这是五一节在南京中山陵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父亲永远是个忙碌的人,除了吃饭、睡觉在家之外,其余时间一直在忙他的工作,星期天家中也很少见到他的身影。在我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对父亲的记忆是模糊的。</p> <p class="ql-block">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根据当时形势在搞忆苦思甜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回家跟家长说明天交一篇《我的家史》,每个人还要在班上读的,我回家后就问父亲我家的家史如何写,父亲说晚上他写一篇明天给我交给老师,果然,次日早上父亲就把家史的文章交给了我,足足写了有三张信笺纸。</p> <p class="ql-block">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父亲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对家庭的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家族的脉络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p> <p class="ql-block">从家史中知道了一些父辈、祖辈大人们的简要概况,以及社会关系相关背景的些许线索,晓得了抗日战争时期我爷爷的腿上被日本鬼子打中了一枪,此后伤痛便一直伴随着爷爷余生的经历,也知道了一些更早之前有关父亲祖辈的相关信息。</p> <p class="ql-block">父亲写道,老家是一个大家庭,人数多,有九张嘴在同一锅里吃饭,解放以前生活一直很桔据,后来凭着家人的辛勤劳动,到了解放初期时候,置办了些许田产,大概有近十亩田;从摆摊贩卖一些南货和针头线脑的小东西开始,到后来租了一个门面,由于集中精力经商,生意越做越大,主要经销棉布,家中以经商为主,种田为辅。解放后大部分田地都送给了别人,只保留了店铺以维持生计(我暗自庆幸父辈、祖辈们的明智舍弃:幸亏家中田地少,在后来评成份时没有评为地主或富农,给评了一个小商小贩,不然的话按照后来的形势家里日子就更为艰难了),到1954年全国实行棉布统购统销时,又转行与他人合伙筹创了光明戏院,直到1956年全县戏院实行公私合营。</p><p class="ql-block">我记得后来父亲还曾说过公私合营那会儿还拿过一次股息,再后来就没有下文了。这些公私合营资料在县档案馆可以查得到,好像在70年代父亲为此事还过问查询过一次。</p> <p class="ql-block">父亲是个读过书的人,凭着自己的用功好学,以及出色的成绩,免费读到了初中毕业,父亲就读的金坛私立初中有个规定,全校前三名可以全免费就读作为奖励,就如同现在的全额奖学金类似。</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看到一家人特别是三个儿子时,整日里是乐呵乐呵的,笑容永远是挂在脸上,有时还会哼上几句小曲,父亲常对母亲说:"你看你的福气多好!”,因而家里永远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可能是受到父亲乐观情绪的长期浸润,因而我的骨子里较多成份也是个乐天派,思考问题的角度大多数也是从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去看待。</p> <p class="ql-block">在我十二、三岁的时侯,父亲常常带我和我哥去野外照田鸡、钓黄鳝,到河塘里趟丝螺、鱼虾。记得有一次,是在冬天,在黄泥码头木排行的河浜里,用趟网网了足足有一脸盆的河虾,那时这个高兴劲,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其乐无穷。</p><p class="ql-block">后来父亲偶尔也会在休息天用自己土制的一个个小钓钩,串上一块块小猪肝去钓甲鱼,钓到以后就会临时增添再生火一个小煤炉,用一只小砂锅来慢慢的炖,这样的美味是不多得的,现在我媳妇还经常提起这个事,足见留给我们的印象之深刻。</p> <p class="ql-block">虽说我父亲只有初中学历,然而他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文章、书法、珠算样样都拿得起且很出色,更有70年代末因在固体碳化煤球方面的杰出成果,曾多次被化工部请去授课。</p><p class="ql-block">在我高一的时候,曾经有一次,我在学校教室里出黑板报,因为那时我是班级团支部宣传委员,那一天出黑板报的几个人中有二人活干完了,无所事事,特发奇想的点燃了别人扔掉的扫帚把,还用火焰烧了一些隔壁教室墙上己经掉下来还有一丝丝挂在上面的宣传标语,并还被人小报告打到学校教务处,这一下可捅了一个大篓子,事情还通报了各位家长,好在班主任教师开明,由于那一天留下的同学都是班干部,处理过头的话在班上会造成更大影响,所以只要求惹事的同学在全班作口头检讨,并要求重新布置好标语。因而这个重新布置标语的任务又落到我的头上,可是这些标语从何而来呢?正当我为难之时,父亲出手相帮了,父亲叫我去买了几张纸,又在家中叫我磨好墨,随后父亲挥毫写了五、六幅内容贴切的词语,那写在条幅上的字创劲、洒脱,版面布局优雅、醒目,好看极了,随后父亲又教我在张贴时应该如何装饰等细节讲解了详细的方法。</p><p class="ql-block">还有父亲的珠算非常厉害,那个年代还没有计算器,计算除了靠心算、笔算之外,借用的工具就是算盘了。那时候,我家居住的大院内有一、二十户人家,大家共用一个电表,电费是按照每户的瓦数和盏数来计算的,每次收电费,父亲都义务为住户计算电费。有一次,我看到了父亲的手指在算盘上拨动,算盘珠子上下飞舞,不一会儿就把每户的电费计算好了,简直把我都看呆了。</p><p class="ql-block">通过这些事,父亲留给我的除了钦佩之外,更多是敬佩。</p> <p class="ql-block">父亲是一个出了名的孝子,对爷爷奶奶非常恭敬,说话也是轻声细语。虽然自己在县城工作,除了每月寄钱补贴家用之外,总会抽时间回乡看望二老,那时回乡乘船需要二个多小时,很不方便,即便如此,父亲仍会叫我们小孩不时前去看望问候。我对爷爷的印象不太深,只记得有二次春节去拜年,拿压岁钱是要跪拜磕头的,我弟弟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童年,他对爷爷的印象会深刻一些,然而在我10岁那年,我爷爷磕然仙逝,我清楚的记得出殡那一天,父亲在戏院边上的石场上为爷爷举行了一个追悼会。</p> <p class="ql-block">过了几年等待小叔、小姑成家之后,父亲就把奶奶接到城里赡养,只要家里有些好吃的,父亲总会给奶奶留一些;奶奶平时也吸一些烟,虽然父亲不抽烟,但总会给奶奶买点,并时时告诫我们要善待奶奶。</p> <p class="ql-block">在1972年我读初中后,家里面虽说父母二个人工作,可要养活6个人,再说三个儿子,都在长身体的时候,饭量特别大,可那时候口粮是计划供应的,根本不够吃,所以还要买部分黑市米来添补,因而家中生活是比较紧张的,但父亲千方百计开源节流来保障家里的正常生活。一方面通过业余时间捡三合土出售,并养一些鸡、鸭等方法来增加收入,而鸡、鸭吃的饲料则是通过捕捉一些小虫(土狗)、丝螺来解决部分;另一方面在开支方面能省则省,穿着方面更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p> <p class="ql-block">若不是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致于卖掉老家戏院后的三间老屋连带一个院子。我曾看到过卖房的契约,卖房的价款仅仅只卖了七百元钱,按照父亲当时的工资收入折算的话,大约一年半的收入,现在看来这个价位即使是在当时也的确是低的可怜。</p> <p class="ql-block">父亲对我们三个儿子的教育时刻也不放松,不管是从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是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不光单一只抓读死书,更是要求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同步发展。好在三个儿子总体来说还是要求上进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后来都读了大学,这也使父母亲省心不少。</p> <p class="ql-block">可我们偶尔也会犯错,也发生过在外与他人打架的情况,即使这样父亲还是耐心教育,查找为什么打架的缘由,分析原因,而不象母亲那样总认为是自己小孩错,母亲她现在也常跟我们说她是铁匠做官就一个字“打”。就是要打,父亲也忍不住总是面带微笑,做做样子,吓吓我们而已,那努力咬紧嘴唇、似笑非笑的样子,我到现在还是记得很深刻的。</p> <p class="ql-block">父亲始终强调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理念,并身体力行,父亲在担当、好学、勤劳、节俭、关爱他人等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或多或少受到了浸润和熏陶。</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家庭责任感特别强,我清楚的记得大哥成年之后不久,父亲便又早早为小孩们结婚用的家具做准备了。父亲先想办法买了一些树段,为了以后做家具时木材不开裂,还把几棵树段用铁丝扎牢沉入我家附近城河稍的塘里,叫作什么塞塘。后来又到木材行挑选了一些板材和圆木,并把圆木送到木材加工厂锯成木板。那时到过我家的亲友和同学都清楚的记得,我家的客厅里堆积了一大堆板材和木板,占了有小半间屋。后来我和我哥结婚做的家具,都是用的这些木料。</p> <p class="ql-block">父亲同样有着较强的家族观念,亲戚有什么困难找到父亲,只要是不违反原则父亲总是想办法帮忙办,而且是有求必应,以致于引来几家长期不走动的远房亲戚的趋附,达到他们解决困难的需求,而且都帮助做成了,有许多事我是记得清清楚楚的。</p> <p class="ql-block">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然而父亲对儿子的牵挂与关心一点也不比母亲弱,在某些方面可能还要更强烈一点,这方面我有切深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1976年下半年,快接近年底了。那时我高二读了近一学期,还有半年时间就要毕业了,可父亲为我办了休学的手续。按照当时的政策,我毕业之时就是上山下乡的下放之日。父亲为了我下放后有个一技之长便于立足,也好干个轻松一些的活,于是将我送到外地去学些手艺。</p> <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16周岁,开始了闯荡江湖的学艺生涯,辗转到过江阴的利港、常州煤机厂、镇江谏壁电厂等地。</p> <p class="ql-block">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出门在外生活上的清苦和不便是显而易见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尤为如此,虽说吃饭开伙要自己烧,用一个小油炉,睡的是地铺,用的是自己带的衣被,但这些还不是最艰难的。我常常想起那一年的大冬天,我一个人从家里出发,乘坐长途汽车来到常州,转车到了璜土,再乘船来到利港公社的申港,在队办企业申港钣金冷作厂开始了边打工、边学习钣金、电焊、风焊手艺的历程。白天在厂里人多还行,一到晚上孤身一人住在远离村庄和厂子的一条大河边上的电灌站里,河的对面是一座破落的砖窑,一座简单的水泥便桥横跨两岸,河宽大概有30米左右,大冷天有时刮起大风来,“呜呜”的峰鸣声和水浪的敲击声,阴沉的传入耳中,脑袋里不禁想起一些可怕的场景,令人毛骨悚然,那时候的恐惧、孤寂与无助,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些凄凉。</p> <p class="ql-block">好在父亲隔三差五的请人捎来书信,有的时候还会带来一些好吃的食物,比如香肠、咸菜烧肉等。我印象特别深的仍是父亲的来信,信中那种对我的牵挂与关爱,那份犊子之情,那份温情,生动的跳跃在纸上。父亲的来信,不光是排遣了我精神上的寂寞,也冲淡了我暂时生活上的困苦,那些书信我极为珍视,虽然我多次搬家,但书信我至今都好好保存着,人们所说的“家书抵万金”也许就是这个缘故吧。</p> <p class="ql-block">到了1977年的春天,因外接工程的需要,我终于离开了那个令人难熬的地方(也不说是那个地方不好,主要是地处偏僻,再加上一个外地人生活上太不方便了),来城市干活了。虽然各方面条件改善了,但父亲仍一如既往的给我写信,并要求我及时回信汇报一下我的状况,来掌握我的情况便于给予适时的指导。有一次父亲到常州开会,把我叫去陪他一起去拜访了在常州的亲戚,以便有不时之需的时候可以给予照顾,我清楚的记得在去的时候还特地去买了一些土特产品。这一次父亲还特地给我带来了以往用的课本,并告诉我听到传说不久有可能恢复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试,谆谆教导我在打工学艺的同时,也要温习一下以往的功课,多多学习总不会错,俗话说技不压身,人活到老要学到老,说不定学习的东西以后就会派上用场,并解讲一些接触社会之后应该如何处事、怎样做人的道理。这些理念由此深深扎根于我的脑海里,为此也使我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父亲给我印象较深的还有他的好学,父亲的工作单位有个特点就是连续生产不停车(除了停产检修),因而职工上班是三班倒,父亲大部分时间是主管生产的领导,其繁忙程度可想而知,即便如此,父亲时刻也不放松自身的学习,白天没时间就晚上挤时间学,我工作之后也曾经一段时间上过三班制,在深夜上班或下班时,还常常看到父亲仍在看技术资料和看书学习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从父亲那笔记本的学习体会、心得、感想等短文中,可以看到父亲在学习上的认真、专注和用功,父亲在1965年10月曾参加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父亲一生获得过无数的综合一等奖、技术创新奖、革新能手,取得过无数的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之类的荣誉。可父亲对待荣誉的态度更是让我记忆犹新,父亲常说:现在所取得的荣誉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将来,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贪图享受,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动力,激励自己再接再厉,来取得更大的成绩。父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工作实绩,仅我知道的就有一是在固体碳化煤球方面杰出成果的运用与推广,以及为当时解决南方煤的应用和减少北煤南运,缓解国家运力紧张的局面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二是带队为武昌氮肥厂、四川的一个化肥厂建厂后的试运行做总指挥,并都取得一次开车成功的优异成绩。</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工作成就,你也许觉得不怎么轰轰烈烈,或者说也不怎么引人眼球,但在我的心目中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不平凡。我父亲的信念就是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真正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觉得父亲在对待工作、对待为之奋斗的事业上就是个拼命三郎,毫不顾及自己的身体。</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工作单位是个高危行业,我的记忆中父亲曾经二次受伤,都是差一点险些丧命。一次是在抢修造气设备时一氧化碳中毒,另一次是改造沥青喷油锅炉时,输油管道上的一个法兰突然暴裂,一个碎片击中了父亲的头部,当时就不省人事,都是经全力抢救才捡回了一条命。即使这样,父亲在后来的工作中仍然冲锋在前,全然不顾以前所受到的伤害。</p> <p class="ql-block">左一为我父亲,摄于广西桂林</p> <p class="ql-block">1985年10月份,父亲在单位出差途中,突然感觉不适,到医院一查,结果很不好,但地方小医院不能确诊。</p> <p class="ql-block">11月初,单位出面多方联系到了上海二军大附属长海医院,于11月中旬住进去做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经再三权衡还是决定手术治疗,并于12月2日转到外科病房作术前准备。此时父亲的精神状况非常好,对手术治疗充满了信心,这从12月3日父亲给我的来信可以看到。</p> <p class="ql-block">从这封来信里,可以看出父亲在检查结果出来的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实情,而且对父亲的打击是挺大的。</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经常前去的劝慰下,以及同病房许多出院病友们的佳音,鼓起了父亲战胜病魔的信心,父亲精神上很快就恢复了常态,自己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从增添饮食饭量,加强气功锻炼入手,调整心态和情绪。我曾经看到父亲还在一个小本子上写过一首诗,表达了战胜病魔的必胜信心,对战胜病魔充满了希望,乐观的情绪溢于字里行间。</p> <p class="ql-block">然而,父亲于1986年1月10日和17日先后二次手术,准确的说手术是失败的,包括之前所做的检查都是草率的、不彻底的。一方面源于那个时候医疗设备的局限,另一方面且是重要的原因在于医生的过于自信和盲目乐观,再加上我们对病况严重性的无知,因此造成了这个无法弥补的痛苦后果。我到现在仍然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二次手术?</p><p class="ql-block">更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看到父亲胸前手术的刀口,到1月28月父亲去世时都没有完全弥合。</p> <p class="ql-block">父亲就这样痛苦的走了,父亲你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折磨了,你太累了太需要休息了。</p><p class="ql-block">刹那间,我感觉到的是山倒了、天塌了,从此我再也享受不到父爱了,再也接受不到父亲的亲自指点和教诲了,我的心空了,对以后的道路怎么走?前途在哪?脑子里是一派茫然。</p> <p class="ql-block">父亲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父亲走了,不仅仅是单位的巨大损失,更是我们家的巨大损失。</p><p class="ql-block">父亲走了,为此家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母亲长达数年被哀伤所笼罩而走不出来。</p><p class="ql-block">父亲走了,奶奶从此失去了精神寄托和生活依靠,而整日里神志恍惚,直至郁郁而终。</p> <p class="ql-block">父亲走了,从此家中失去了顶梁柱,而祈盼能出现奇迹,冲喜成婚刚成家的我还承担了部分债务。</p><p class="ql-block">父亲走了,为此家中很长一段时间失去了欢声笑语,孙辈缺少了爷爷的疼爱。</p><p class="ql-block">父亲走了,一个大家庭破碎了,从此门前宾客车马稀。</p> <p class="ql-block">呜呼,痛哉、惜哉。</p><p class="ql-block">痛的是父亲走的太早了,惜父亲勤俭持家,还没有享受到子孙们的尽孝;</p><p class="ql-block">痛的是父亲走时太年轻了,惜父亲一生忙碌,还没有享受到退休后的自在生活。</p><p class="ql-block">回眸含泪惜亲人,从躺在病床上你的眼神中看出,我知道父亲你有许多不甘,你有许多牵挂,你有许多期盼,你有许多许多要做事……然而又是那样的无助和无奈,实在是令人痛心。</p> <p class="ql-block">父亲虽然没有留给我什么物质财富(我的印象中父亲自己本人最奢侈的物品就是一块瑞士手表和一支金笔,也最具纪念意义,可惜不在我这里,也许早就丢失了),但留下的精神财富是丰盈的,我会好好地汲取,丰富和发扬光大,并予以传承。</p> <p class="ql-block">现在能告慰父亲英灵的,是母亲身体尚好,生活能够自理,儿子们都很孝顺,三个儿子都做外公了。</p><p class="ql-block">听到这些,父亲你一定会含笑九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