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奇珍酒令筹码钱一一“第廿三”

南山之瑞

<p class="ql-block">南山之瑞/文</p> <p class="ql-block">西汉奇珍酒令钱一一“第廿三”</p><p class="ql-block">直径:38.31-38.67mm厚:1.71-1.87mm</p><p class="ql-block">穿:9.49 mm 重:13.31克 材质: 红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汉早期所铸之酒令筹码钱,亦称宫中行乐钱。昔旧谱中曾将此定为秦初之权钱,实误。此酒令钱是西汉早期所铸。在丁先生《历代古钱图说》中,总共记载了十一种,包括:“第四”、“第十”(两种)、“第十一”、“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三种)和“第廿三”(为阴文)。马定祥先生在“三九七”条批注中写到:这类现称宫中行乐钱,中山王墓出土多种。过去有许多钱谱上把这些认为是秦时的行权钱。</p><p class="ql-block"> 据考古发掘资料载:河北满城陵山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夫人窦绾墓中,曾出土过不少有断代标志的五铢钱,尤其是刘胜夫人窦绾墓中随之出土了一整套纪数字和韵语的大铜钱。总共有四十枚。其中,有阳文韵语,有二十枚。而三字者为十八枚,四字者为二枚。曾有人根据其韵脚和文义加以整理,文字为“圣主佐,得佳士,常毋苟,骄次已,五谷成,府库实,珠玉行,金钱施,贵富寿,寿毋病,万民番,天下安,起行酒,乐无忧,饮其加,乐乃始,饮酒歌,自饮止,田田妻鄙,寿夫王母”。有人称这些为酒筹钱。余下二十枚为记数,据说少了“第三”,多了一枚“第十九”,实际上记数为十九枚。由于这两种钱均出自西汉王公贵族墓葬,现已被隶定为“宫中行乐钱”。</p><p class="ql-block"> 据此判断,“第廿三”亦与窦绾墓中所出的同属一类,殆为西汉早期王公贵族间宴饮时所用来行酒令之钱。其参加宴饮者为助酒兴,当每人各执纪数酒令钱一枚,监酒正则将与之相对应的酒筹钱放入筹筒,经摇动后取出一枚,再根据上面纪数报出何君所持数字,然后由所持者或罚酒,或游戏,或娱乐,或唱吟等。目前,发现最大的记数钱为“第廿三”。此钱文”第廿三”为阴文,这与丁先生《在历代古钱图说》中记载的一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汉酒令钱第廿三阴文(编号:74245)</p><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博物馆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