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行》一一朱德

张科

<p class="ql-block">  朱老总一生写过不少颇有水平的诗词作品,比如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这首《出太行》。1940年5月,朱老总不顾日军的封锁,从太行山出发准备去重庆谈判。但走到西安时却听说日军有2万余人正向我晋西北根据地进军,于是他当即返回指挥战斗。</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朱老总已经54岁了,面对日军的突然来袭,他对根据地的同志们十分有信心。在途经河南省太行山峰段时,他写下了这首《出太行》:</p><p class="ql-block">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p><p class="ql-block">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得充满豪情。首句、群峰壁立太行头”显然是一语双关,既写眼前的山景,又以如此巍峨之山比喻我太行山根据地的强大。次句“天险黄河一望收”是写站在山巅,看山下的滚滚黄河水。这前两句前一句是静态之景,给人以巍峨肃穆之感;后一句是动态之景,给人以奔腾之感。一动一景,让整首诗都能立起来。</p><p class="ql-block"> 后两句写的是黄河两岸我军的根据地,“烽烟红似火”指的是我军抗日的必胜之心。最后的落笔相对较轻松一点,朱老总认为只要所有有志之士都能团结起来,定能把日军赶出国门。因为此时朱老总是去和谈的,他希望对方的将领能与我们站在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于是才有“此行当可慰同仇”一说。</p> <p class="ql-block">  纵观朱老总这首七绝,无论是从遣词还是意境上来看,都是可圈可点的。</p><p class="ql-block"> 叶帅当时写了这样一首唱和之作:</p><p class="ql-block"> 《和朱德同志诗》</p><p class="ql-block"> 将军莫唱大刀头,沦陷山河寸寸收。</p><p class="ql-block"> 勒马太行烟雾外,伊谁与我赋同仇?</p><p class="ql-block">叶帅的古文水平我们都是知道的,在十大元帅里他是属于最有文采的之一。这首诗表达的意思也是一样的,希望全国的将士们能团结一心,收复寸寸山河。</p><p class="ql-block">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在于:首先它化用了汉武帝时李陵的典故,在这个典故中“大刀头”又叫“刀环”,在古典文学中它一直表示“还”的意思。这是告诉沙场上的将士们都不要退缩,跟着朱老总、跟着我军一起收复山河。其次,这首诗引入了马、烟雾等多个意象,读来立体生动,一点儿不显生硬。再次,最后的落笔用问号召唤,呼应了主题。</p> <p class="ql-block">  这两首唱和之作,都是很有水平的,两、元帅都是真正的高手。虽然它们的遣词无法与古代名家相比,但在当时这样的作品能极大地鼓舞士气,这也是将帅诗词的一个重要特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朱德</p><p class="ql-block">己饥己溺是吾忧,急济新怀几度秋。</p><p class="ql-block">铁柱幸胜家国任,铜驼仍作荆棘游。</p><p class="ql-block">千年朽索常虞坠,一息承肩总未休。</p><p class="ql-block">物色风尘谁作主?唯看砥柱正中流。</p> <p class="ql-block">太行春感 朱德</p><p class="ql-block">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p><p class="ql-block">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p><p class="ql-block">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p><p class="ql-block">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