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書随想

楊晓群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在所有关于書的格言中,我最喜欢赫尔岑的这句话:書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書却留存下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们比做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毎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書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捧,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可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書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書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比如海洋、太空、微生物等等。凡新世界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但真正大的世界是書籍,它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有位养生家说:“健康是幸福,无病最自由。”这是讲作为物质的人。正常的人刚生下来没有任何疾病,一张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以后风寒相侵,细菌感染,七情六欲,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对來世。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書越多,获得的自由度越大。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可达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困顿于城堡中,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書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中国古代有人之初性恶性善之争。我却说,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天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凡书籍所记录、所研究的范围,所涉及的东西,他都可到达,都可拥有。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总结了做人的经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当然读书之后还要实践。但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書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那就只能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書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算跳出了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常一介書生敢当天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像毛泽东当年不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必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那样,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科学这个理。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子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验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毛泽东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给以总结,历史也就真的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巨人。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们作为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以書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班乘客留一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就叫贡献。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责任。写作是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写書不是抄书,你的把前人之書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之谓吃进草,挤出牛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这是一种创造,如同科学技术的发现与发明,要智慧和勇气。小智勇小文章、大智勇大文章。唐太宗称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其实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必无文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无论马、恩、毛、邓,还是李、杜、韩、柳,功在当世之德,更在传世之文,他们有思想的大发现大发明。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書的分量,其实也是人的分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