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周边之北方古堡巡游(上)

地球过客

<h3>(一)</h3><h3> 对于生活在北京的户外爱好者,河北的北部可谓是如后花园一般的存在。冬季去滑雪,春秋可登山,夏季则是避暑露营的好去处。每一个季节都有它别样的好,都可自驾个八天十天,发现各地的风土与历史。</h3><h3> 对于我们,在北方旅行的另一大乐事就是沿途可以探访古长城以及边关古堡。这个主题一直是我们这些年旅行的核心内容。2014年夏季的避暑之旅便是以张北以及赤城为中心的一次古长城、古边塞、古堡的探索巡游。</h3><h3><br></h3><h3>(二)</h3><h3> 赤城位于北京之北不过百余公里,这一带古为幽燕之地。在自然地理的划分上,属于年降雨400-200毫米的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汇之地。不同文明在这里交际,自古战事不断。自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元各朝,这片土地曾历经后赵、慕容、符秦、后燕、拓跋、鲜卑、契丹、蒙古等不同族裔的辖领,易手于不同的势力,可谓是翻云覆雨之地。</h3><h3><br></h3><h3> 赤城地区设县开始于辽代,在今日的云州(赤城之北)设立了望云县。而其做为军事防御地位的凸显则还是比较后来的事,开始于明代的迁都。明成祖朱棣决定将都城从南京应天府迁往北平顺天府(紫禁城)之后,张家口、赤城、宣化一带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咽喉要地,起着拱卫皇城北京的重要作用。明成祖在北京兴建紫禁城的同时,北方长城的再次修筑也大规模地拉开了序幕。与此同时,做为长城整体防御体系的卫堡屯兵建制也开始设置,河北北部的大批古堡古寨就是在这个时期设置并兴建的。到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在万全(现张家口万全区)设置了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是明代中央政权设置于地方的最高军事机构,统领卫、所、堡,构成军事防御系统。在北京近北,这些堡寨被设计为上北路、中北路以及下北路的三路防线。上北路防线的古堡包括有独石镇、半壁店、猫儿峪、清泉堡、云州堡、镇安堡、君子堡、松树堡、马营堡、仓上堡、镇宁堡和赤城堡。中北路防线包括:金家庄、龙门卫、三岔口、雕鹗和长安岭。下北路防线包括:牧马、龙门所、样田、滴水崖(现在的后城)、長伸地、宁远(现在的后城上堡)。这些古堡与长城形成了军事防御体系中的点与线的关联关系,共同构成了明代北方的整体军事防御体系。</h3> <h3>北方的天空</h3> <h3>(三) 我们的本次巡游是从张北崇礼起步的,第一站是塞北的长城岭。8月初的崇礼,白日依旧炎热,我们避开日头在太阳偏西后驱车前往崇礼北的翠云山。上山的公路已修筑成了水泥路,路虽不宽但没有游客的车辆,一路很惬意。</h3> <h3>在到达最高点的长城岭停车场时,正赶上太阳落山。不远处的山脊上碎石隆起的长城遗址被夕阳照亮,泛着红色的金光。我们快速飞奔上了长城遗址,此刻,火红的太阳正从远处的山峦慢慢沉没,最后的霞光染红了半个天空。这段长城只留下了碎石的基座,延绵数里望不见一座敌楼。岩石呈红色,在夏季绿色的山峦与沟壑之上延伸着,气势壮观。天色渐暗,圆月高悬。在这长城的废墟之上,只有济安和我,仰望明月与山川,留恋忘返。<br></h3> <h3><br></h3><h3>(四)</h3><h3> 8月5日上午我们补充了露营食物,离开崇礼,首先上了喜鹊梁。当驶过喜鹊梁上废弃的滑雪缆车道,来到高处。这里可眺望塞北起伏的山峦,山顶耸立着众多白色的风电风车,清风吹过,风车的巨大叶片悠然地转着,景色令人心旷神怡。<br></h3><h3><br></h3> <h3>随后,我们溜溜达达地驾车到达四座嘴村。济安查到在四座嘴附近有一段长城遗迹,于是向村民打探上长城的路。大多数村民脸上现出疑惑,看来这里有长城的存在并不是被普遍认知的。几经打听,大致知道了上山的入口。在村边的小溪有一座桥,桥边有一条不起眼的机耕碎石路,沿这条路上山。没开一会儿路就变窄了,而且越上行越窄,所幸我们的吉姆尼,车体小越野性能可靠。但即便如此,有些地方吉姆尼也只能勉强通过。路上的岔路口遇到骑摩托下行的男人,他们是在山上金矿工作的。与他们确认了车是可以开上去的。于是,济安和我便放胆继续上行。按照男人们的指点,我们很顺利地爬上了山梁。记得看到山梁上横卧的碎石长城和耸立的青砖敌楼时,我心里涌起了小小的激动。老伙计,终于又见到你了。</h3><h3><br></h3> <h3>这段长城的墙体完全坍塌了,与长城岭一样只有碎石的墙基。踏着碎石我们接近了一座敌楼。这是一座实心敌楼,楼身不大,四周没有窗户,估计从前也只是一座烽火台。从这里可以看到延绵的长城上还存留着数座敌楼。</h3><h3><br></h3> <h3>沿长城继续前行,不多久长城被公路切断,车辆可以从这个豁口进入到长城之内,也可以在这里掉头或停车。从长城断开处走入长城内,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大吃了一惊。长城内的山体被大面积地挖开,平整出了一块盆地,里面有很多大型的土池,用塑料布包围着,看上去应该是提炼黄金的堆浸池。估计刚下山的那几位工人就是在这里作业的。据说这种堆浸炼金法对土壤的污染非常严重。站在被毁坏的长城边,我心痛着,我困惑着。</h3><h3><br></h3> <h3>历经自然风雨,历经人文动荡,这些文明遗存都能够流传下来,他们本都是奇迹,它们本应该是价值连城,被视为珍宝,被后人仰望。但现实中,它们只在被需要时,成为摇钱树,甚至还常常被政治符号化;但在大多数的时候,它们是被遗忘的,被忽视的。一切的价值判断唯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好尴尬啊,难道我们已经平庸到如此直白,活成如此不堪了吗?</h3> <h3>长城内已修有比较宽的土路,我们看到有运输的卡车上来。金矿的运输车能走的路,那都应该是通往罗马的大路,小吉借道下山便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沿这条路下行,果然最终到达了宣化。</h3> <h3>那晚我们计划赶到张北天路的西段,在那里露营。接下去大方向就是张家口的大境门。在我们到达大境门时,景区已经关闭。我们便继续沿境门北的一条清河支流向西行驶,在这条僻静的乡道上经过了数个小村庄。在菜市村择路向北,一路上没有遇到一辆对头车。路越走越烂,村子也基本荒芜,有些看似已没有几户人家。在晚霞映红整个天空的时刻,我们到达了开阔的草滩,远处的晚霞中是成片的风电场,那里应该就是天路了。我们决定停车,寻一处平坦草地就地扎营。这里空气干净凉爽,让我彻底忘记了北京难熬的暑热。<br></h3> <h3>晚霞</h3> <h3>清晨的营地</h3> <h3><br></h3><h3>(五)</h3><h3> 天路从西到东不过百公里,有茂盛的森林,有丘陵草场,有坡地梯田,有炊烟人家,白色的巨大风电风车融在这自然景色中,成为别样的一道风景线。我们在这里露营了三天,开启了避暑模式。白天太阳高照,我们就在树林中喝茶休息,早晚在天路上兜风或在林边越野。周边的田地肥沃,耕种有圆白菜,老玉米,各种豌豆等等,都到了收获的季节。我们在田头采来最新鲜的蔬菜,用最简单的方式料理,白水煮一煮,自然的味道,但却是最好的美食。</h3> <h3>树林深处是我们的营地</h3> <h3>新玉米非常甜</h3> <h3>露营大厨</h3> <h3>  三天后离开天路,我们前往赤城。在城外的寒谷温泉停留一宿。济安和我都喜欢泡温泉,每到有温泉的地方,一定要找家客栈,停下来泡泡温泉。夏季的寒谷温泉游客稀少,酒店也几乎都处于歇业状态。我们很幸运,还有两家开着。</h3> <h3>  寒谷温泉也叫关外第一泉,因康熙帝曾来这里洗疗而闻名。赤城温泉的水质我很喜欢,每次到附近都会转过去泡泡汤。<br></h3><h3><br></h3> <h3><br></h3><h3>(待续)</h3><h3>https://www.meipian.cn/3dy0rg95?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amp;v=5.1.1&amp;share_user_mpuuid=d08cf99ce0192c5f441993db53ff6e1e&amp;v=5.1.1&amp;share_user_mpuuid=d08cf99ce0192c5f441993db53ff6e1e<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