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是怎样炼成的||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王美智老师的成长故事

鄠邑教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所谓名师,应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所谓名师,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要成为名师,必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更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为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即日起,我们将邀请区内现有的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以期激励带动更多的老师明确职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  王美智,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鄠邑区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省学科带头人,省市教学能手。陕师大教育硕士合作导师,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库第二批成员,陕西省基础教育研发中心及陕师大远程教育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部“国培计划”陕西省“振兴计划”“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中学语文培训专家团队成员,陕西省教师资格证考官,西安市中语会理事。荣获“户县青年突击手”“鄠邑好青年”“三·八巾帼标兵”“首届鄠邑最美教师”“西安市百姓学习之星”“鄠邑区百姓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先后在《语文建设》《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参与教育部、省市区级课题14项,参与完成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义务教育阶段四、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监测工具研发”。主编《高考作文深度解析与写作指津》,参编《中学语文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参与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的课程建设,获2019年陕西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荣获第八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课例一等奖。</b></p> 源于责任  始于坚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6年7月,王美智老师大学毕业后回到户县。那一年1月开始,国家明令事业单位“凡进必考”,于是,经过残酷的选拔淘汰,最终她与另外9名老师一起分配到鄠邑区最偏远的山区学校——户县纸房学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纸房学校地处秦岭深处,交通不便,条件清苦,然而,当她看到了山里孩子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眸时,她那颗落魄伤感的心瞬间变得柔软起来了,那一刻,虽然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肩负着“用教育阻断贫穷代际传递”的责任,但她依旧隐约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于是,枯燥单调的生活,她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纸房的四年时光,教学教研是她工作和生活的主旋律。冯雪红校长要求年轻教师每天上完课要写教学反思,于是,她做到了一个周的反思形成一篇心得体会,一个月的反思形成一篇教学论文,一学年的反思形成一个校本课题。2007年初,她发表了第一篇教学论文《浅议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2009年,她被区教育局评为“教研先进个人”,就这样,她的教研梦在心底生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0年,王老师调到户县第五中学,当时学校生源质量较差,学生学习没有一点动力,她个人的工作一度也不在状态。为了改变低迷的工作状况,她想,除了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之外,更要进一步想办法突围——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与教研水平。于是她下定决心,唯有学习,方可持守内心——决定考研究生。认准目标后,她默默地做着艰辛的工作,上课之余,全身心投入到复习备考中,半年时间里,经历的苦楚与心酸只有她自己清楚。2011年,她顺利考入陕西师范大学,读研的几年时间中,一边担任三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边写论文,一边做毕业设计,两年半的时间中,她先后发表了10篇论文,研究生论文优秀通过。2014年,研究生毕业那一年,她又一次获得“先进教研个人”,并且获得区教育局“年度论文成果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更加坚定了她的教研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五中时,她经常鼓励她的学生:只要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谁也影响不了一颗进取的心,谁也阻碍不了一双求知的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5年,是她人生重要转折的一年!1月,她顺利通过了西安市教学能手评选。紧接着为了参加省级教学能手赛教,而后的7个月中,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在哄孩子入睡后,她起床开始备课。从必修1到必修5,5本书64篇课文,她一篇不落地写教学设计、写说课稿、写教学反思,几乎每晚都是凌晨两点后才休息,然而尽管如此,却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天道酬勤,2015年8月,陕西省教学能手赛课顺利通过,并且在这一年中,她发表了6篇论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5年9月,工作调动至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惠安中学。惠安中学是一所兼容并包、守正创新的学校。在那里,她先后通过了西安市学科带头人和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的评选。2018年10月,成立了陕西省学科带头人语文名师工作坊,2019年成立了鄠邑区高中语文“名师+”研修共同体工作室,工作坊和工作室的建设与工作开展得到了鄠邑区教科局及区宣传部领导的高度重视。王老师深知荣誉和认可对她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教研的路上她任重道远。两年间,她深入课堂,认真听取鄠邑区各校语文教师200余节课,现场指导,促进提升。每每看到工作坊的成员进步与成长时,她都无比欣喜。团队成员谭刚旬、王曼、常婉英三位老师荣获市级教学能手;韩磊、董翼、黑永慧三位老师获得省级教学能手;董翼老师荣获第七届全国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比赛一等奖;郭娜老师获鄠邑区第四届“画乡好课堂”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爱阅读,她愿意做一颗“读书的种子”,她更愿意带领学生一起读书。于是,2015年成立了“隙中窥月”《三国演义》读书社,她开始带领学生进行《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并开展“以《三国演义》为例”的省级规划课题研究。经过四年的努力,2019年7月,共形成教师成果16.2万字,学生成果《41人的浪淘“三国”》22万字。读书活动先后两次被省级媒体华商报和陕西教育出版社报道。同时,《三国演义》读书社团被区教科局评为“明星社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9年9月,王老师工作调整至鄠邑区教科局教研室,下校视导检查、组织开展活动成为她的常态工作,然而,繁杂的工作之余,她依然坚持写作、坚持讲座,2019年至今发表论文18篇,主编《高考作文深度解析与写作指津》,参编《中学语文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指导青年教师十余人,先后被评为“西安市百姓学习之星”“鄠邑区百姓学习之星”“先进教师”。同时,积极参与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送教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和其他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为陕西、河南、湖北、贵州、山西、甘肃、青海、西藏等18省市区进行示范课和专题报告60余场。先后担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论文答辩评委、西安市教学能手大赛评委、西安市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官、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面试考官等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追求,源于责任;情怀,始于坚守。从教14年,她从户县纸房学校一名山区教师成长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从一名普通得高中语文教师成长为区教科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勤勉学子持之以恒,推毂后学不遗余力,她愿通过“名师+”研修共同体,深化课题研究、打造高效课堂、加强示范引领,以优异的教育成果,铸造她区新时代强国良师;作为教研员,她愿乘着新时代的东风,恪守使命,甘当人梯,为全面提升她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教育平台,在语文教学教研的征途中步履铿锵,砥砺奋进,时刻把责任与使命建立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上,不辜负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努力推动全区高中语文教研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时代赋予新机遇,新使命引领新征程。今后的工作,王美智老师将不忘初心,以奋斗者的姿态诠释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谱写鄠邑教育新华章。</p>

教学

教师

教研

名师

陕西省

能手

带头人

语文

高中语文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