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之游戏篇【抽陀螺】(高鹏程)

高鹏程

<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冬季里,我们玩得最欢的就是一种叫“抽陀螺”的游戏。各地称呼不一样,也叫陀罗、冰尜(ga)、打老牛,费县一带叫“打牤牛”,罗西、马厂湖一带叫“转溜子”、“拉锥”,我们湖西崖周围叫“来磨儿”、“揉磨儿”。</p> <p class="ql-block">  陀螺,俗称“干乐”,它是一种钟形,木制,能在地上转动的玩具。抽陀螺,是一种相当古老,现代人仍然很喜欢的游戏。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我国在宋朝时,就已出现一种类似陀螺的玩具,叫作“千干”。“千干”是个长约三厘米的针形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撑着旋转,比赛谁转得最久,这是当时深宫宫女,用来打发深宫内无聊时光的贵族游戏,而“陀螺”这一名词,最早是出现于明朝,至於陀螺究竟是否由“千千”演变而来,今已不可考了。</p> <p class="ql-block">  陀螺的制作方法是:找一根又粗又圆的木棒,把它用锯子锯成六厘米左右长,再把它从粗到细削成铅笔尖的样子,最后在陀螺的最下面钉一个钢珠子这样就做好了。找一条布条或绳子系在竹棍上,用棉花柴皮做的鞭子最经用,再缠到陀螺上去,这样就可以玩耍了。</p><p class="ql-block"> 最早时,陀螺没有钢珠子,转不长时间就磨没了尖,转的也不稳。后来,我们去修理铺找来废轴承里的钢珠,五金店也有卖的,回家以后,找个细铁条放到炉子里烧红,在陀螺尖上烧个窟窿眼,把钢珠砸进去,这样才是最好的陀螺。</p> <p class="ql-block">  抽陀螺是一项全身运动,能起到健腰腿、锻臂腕的作用,最适合冬天活动。抽陀螺时,一边要不停地抽,一边要追着陀螺跑,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p><p class="ql-block"> 抽陀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鞭子事先缠在陀螺上,然后用手中的木杆用力向前摆出去,这样陀螺就转起来;另一种就是事先用双手把陀螺转起来,然后再用鞭子抽打。陀螺一般都是顺时针旋转的,我们用右手抽打,得心应手。那时我们挺羡慕左撇子抽陀螺,他们正好与我们反着,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最早我们是在麦场上抽陀螺,整个麦场上都是小朋友,看谁的陀螺转得稳,持续时间长。后来小池塘结了厚厚的冰,能撑人了,我们才大胆的在冰上抽陀螺。我们在像镜子一样光滑的冰面抽陀螺,兴奋到忘我的境界。有的小朋友,一边滑着冰一边抽打,别的小朋友还来捣乱,帮忙抽一下,整个池塘里充满了欢乐,大家互相比赛着,追逐着。该吃饭了,我们抽着陀螺回家,一路不闲着。</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用手捻的陀螺,就像宫女玩的那种,我们是用火柴棍插在橡皮盖中间,橡皮盖是卫生室里小玻璃瓶子的盖。我们用食指与拇指一捻,立即落在课桌上,飞快地转动起来,看谁的转得又快又稳,时间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那时玩陀螺几乎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每遇放学,必长鞭飞舞,虽然有时会鞭及旁人,但大家都不会计较,因为此时每人都沉浸在那欢快之中,抽陀螺既可以排解心中的郁闷,又可以从嬉戏的欢声笑语中得到快乐和满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不再回来的童年时光,快乐的抽陀螺游戏,永远烙印在记忆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鹏程 撰文 2021.01.26)</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高鹏程,男,1966年出生,临沂高新区湖西崖东社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师范学校毕业,现为临沂河北小学书法教师,罗庄区文史研究员,原临沂市象棋协会副主席、临沂高新区书协副主席。著有《舒同书法(楷)技法精解》、《舒同书法(行)技法精解》等。爱好广泛,喜欢文学,尤其擅写舒同体书法。</p>

陀螺

我们

舒同

临沂

鹏程

游戏

书法

转得

小朋友

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