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中医院建设项目建筑方案设计

--

<div>在深圳南山区南头机场南侧,北环大道,一座现代化的中医院即将拔起!</div><div>大力促进南山区卫生事业发展,提升南山区中医药防治疾病水平。</div> 人视图/People view <div>鸟瞰图/Aerial View</div> 向自主创新要发展动力,向产业升级要发展效益,向城市更新要发展空间,向节能环保要环境质量,向公共服务要民生福利,全面打造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样板区、和谐社会建设示范区和教育科研高地,努力把南山建设成为最适宜安居创业发展的现代化海滨城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山医院(深圳市南山区中医院)规划建设床位数800张<div><br></div><div>总体规划/Overall plan<br></div><div>项目的设计考虑了平面功能的灵活性,整体的平面布局可采用病区双单元每层100床的设置。灵活进行病房的调配,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考虑了顶层设置办公宿舍,教学病房等用房,未来改造的可能性。<br></div> 项目定位/Project positioning 设计理念/Design concept<div>建筑整体具有中国特色,通过每隔两层设置一个建筑的体块,分化建筑体量。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镬耳墙,以及花格窗和漏窗等形式,在底部设置骑楼,架空层。提供了休息和到达空间,同时使建筑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br></div> 共享医技,一站平台/Sharing medical skills, one-stop platform 功能规划/Function planning<div>总体设计中低层为门诊医技,中间为住院,顶层为办公科研行政。用房通过立体的架构组织,电梯的合理分布,将主要的住院患者出入设置在场地的L形住院楼的核心中间区域。病患到达楼层等候平台后可分别向两侧进入到不同的病区,方便到达和管理。在端头的一侧设置办公通道,实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分流。另一侧设置污物通道。</div> <div>交通流线/Traffic flow</div>场地在出入口的处理上充分考虑地形的特点,主要的车流从北侧的低标高处进入场地,将地下室整体抬高半层。车只需下半层即可进入车库,方便车流的到达和及时疏散。车辆通过架空层从两侧可分别进入地下室。同时在场地的侧东侧设置了急诊急救的出入平台,在场地的南侧设置了巴士和的士的落客。和私家车从北侧的入口进行分流,避免了交通拥挤。在西侧设置了发热门诊的单独出入口。 垂直交通分析/Vertical traffic analysis <div>医疗流程/Medical process<br></div>快捷高效,方便舒适是医疗布局的核心和出发点!<br>· 门诊患者通过阳光中庭的自动扶梯以及观光电梯,可直接到达二层和三层的门诊。低层区域设置与患者诊疗密切相关的检验,功能检查以及急诊和放射,缩短患者流线。<br>· 手术中心,ICU以及供应中心,病理血库紧密结合布置。手术室和ICU上下相连,方便患者推进。手术室实现洁污分流, 医患分流。 急诊,手术,ICU, 病房,通过专用医梯形成绿色生命通道。<br>· 住院患者通过急诊和手术专用梯,可直达住院部。家属陪护有单独的电梯进入病房区的等候平台. 住院部患者,工作人员的通道分开。<br>· 科研,教学,宿舍以及办公人群通过南部大堂独立电梯进入,与其他流线互不干扰。<br>· 国际诊疗部位于整个住院部的顶层,拥有开阔的视野。设置单人间,护理采用卫星护士站的模式。<br> 立体架构,空中花园/Sky architecture, three dimensional Garden<br> 竖向功能分析/Vertical function analysis<div><br></div><div>一站式服务/One-stop service<br>裙楼平面呈U型布置,在南向设置2个门诊单元,中间通过绿化中厅形成良好的通风采光以及等候环境。北侧为医技,功能衔接紧密。<br>中间设置分层检验, 抽血和药房, 利用现代化的物流为患者服务, 减少患者的往返奔波, 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br></div> 竖向绿化分析/Vertical greening analysis <div>绿色生态/Green ecology<br></div>场地的南北具有一定的高差。建筑在中部设置了架空层,患者从北侧通过自动扶梯和坡道可到达上一层平台,南北两端的入口以及康复花园的景观可以相通,建筑的空间具有渗透性。也具有中国传统的建筑轴线以及空间步移景异的变化。 立面图/Elevation

设置

患者

建筑

场地

南山区

急诊

架空层

医技

到达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