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长恨东流水 挥毫铸人生</b></font></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张恨水传》有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武汉市六中致诚中学 刘志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说来惭愧,之所以想看张恨水的传记既不是被他的作品吸引,也不是被他伟大的文学成就所折服。恰恰相反,曾经讲近现代文学史的老师对他的介绍也并不多,只是照本宣科式说他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写的是“才子佳人类的小说”云尔,这是我在读他的传记前他留给我仅有的印象。唯一让我感兴趣是他的名字——张恨水,觉得特别有意味。所以几年前就从朋友那里“借”来了这本《张恨水传》丢在我的书架上,但一直不曾翻过,哪怕是一页。 前几日,在书桌前闲坐时,目光再次被“张恨水”这个名字所吸引,索性看了起来,想探个究竟,满足一下好奇心。看书往往是这样,看着看着便渐入佳境,爱不释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div> 还是从李煜的这首《虞美人》谈起吧。熟悉李煜的人都知道这首词里包含着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之情。风华正茂之年的张心武,特别喜欢这首词,好像只有它才能道出自己人生的悲苦:14岁丧父,在外流浪三年吃尽苦头却一事无成,向往才子佳人般恋爱自由却被逼成婚,求学之路无望前程又茫茫……青春年少,却背负如山般的苦难无处诉说,自小熟读诗词歌赋的他只能拿“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古人情怀来聊以自慰。于是在生活所迫之下,违反父亲意愿写小说投稿《小说月报》,并从此取笔名“恨水”,以此暗示心中有太多不如意。<div> </div></div> <div> 他的人生并未因小说的发表发生太大的变化,再次游走江湖落魄而归。与前次被迫回乡不同的是,他坚定了靠写作安生立命的信念。所以,回家后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顶着乡邻白眼和母亲的责怪埋头苦读、伏案疾书。这段人生经历和充电为他日后以诗结友、左右逢源,最后冲进新闻界,凭借《春明外史》一举成名打下了坚实基础。</div> <div> 成功路上少坦途。正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苦难,谙习了世态炎凉,所以他的作品受到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追捧和喜爱,就连声名显赫的张学良都亲自登门拜访,以诚结友。随着《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相继发表,他迈入了事业和人生巅峰。在他写作高峰期,身兼数职,同时写好几部小说,为多份报纸撰稿。据不完全统计,建国前,他创作并发表了三千余万字的作品,无人能出其右,真可谓著作等身!</div><br> 抗战时期的辗转流离,内战时期坚守新闻一线,他竟毫发未损,堪称奇迹。文革中,自己因周恩来总理的特殊关照,也未受多大委屈,然而耿直不阿、重情重义的他,手稿被烧、几乎全部家产被朋友洗劫、亲人的相继离世、好友自杀等一连串的打击让他先后两次中风,最后倒下就再也没有醒来。<br> 一代风流才子,极尽作家之荣耀,令世人仰慕钦羡,却在迟暮之年再陷困顿,饱受流言、生死离别之苦,在悲愤中离世,不能不让人唏嘘感慨。他的一生似乎都在为生活而奔波,时常挣扎在柴米油盐之中,又似乎在为梦想的追逐而历尽劫难。他用一支笔铸起了一座无人能逾越的丰碑,却也用一颗真心阅尽了世间所有苦难。 落花流水随风去,自是丁香驻心头。掩倦而思,他左右逢源、知己辈出的人生际遇让我羡慕不已,他坚定不移追寻青春梦想的执着让我热血沸腾,他笔耕不辍洋洋洒洒千万言的创作精神让我钦佩不已,他坎坷悲剧式的人生也同样让我感慨万分。正如他所说,之所以喜欢写悲剧,是因为悲剧常常将美撕碎给人看,更能给人震撼人心的力量。张恨水便是用自己的人生编织出一个悲剧的世界,给后人留下无数个遗憾的同时,也给予了我奋勇直前的力量。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