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陀利亚的蓝花楹开了

晓燕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非洲之南(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忆起来,比勒陀利亚和蓝花楹都值得一书,于是就写写她,晒晒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勒陀利亚,约翰内斯堡旁边一座繁花似锦、绿荫如盖的花园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起初我总是记不住她的名字,…… 安达卢西亚?桑塔露琪亚?连歌名都想到了,就是想不到比勒陀利亚,欧洲的人名和地名节奏太相似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勒陀利亚是南非的行政首都,虽然面积只有592平方公里,也就是香港的一半大小,人口82万,比广州的南沙区多一点,却是这个国家的政治决策中心和文化中心。这个有着165年历史的城市中白人黑人各占一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它的美丽。整個城市整洁秀美,像一个大花园。比勒陀利亞全市种植了8萬多株藍花楹,分布于各条街道兩旁,每到10月份,北半球秋风萧瑟、黄叶飘零,南非却进入了温暖的春天,紫花盛開,每個角落都有蓝花楹的身影,整個城市紫气氤氲,优雅浪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藍花楹原產於南美洲巴西一帶,100多年前由南非荷蘭人引入,就此紮根,是南半球特有的樹種。春末夏初開花,花期兩個月。每年的10月,藍花楹爭相吐艷。樹枝相互交織,花朵遮天蔽日,朵朵深藍色或青紫色的花兒匯聚成一片花的海洋,芳香四溢、美不勝收,成为这座城市的著名景观。我们此行有幸赶上了花季的开头,如果再逗留多些时间,可以欣赏到更灿烂的花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氤氲的紫色,就像年少时房前的丁香,给人的感觉温暖而又惆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蓝花楹的花朵都是一簇簇生长在一起的,清雅的蓝紫色营造出恬淡安然、优雅宁静的氛围,给喧嚣的城市带来清凉的慰藉。</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坐落在比勒陀利亚南郊自然保护区一座山丘上的“先驱者纪念堂”(voortrekker monument)是个非常有故事的地方,除了气势恢弘令人印象深刻之外,它讲述的故事会令人感受到南非——这个以种族和解为愿景的彩虹之国的历史是如何的错综复杂、坎坷崎岖。<div><br>先驱者纪念堂所纪念的先驱就是目前可以说是南非最大的白人族群阿非利卡人(Afrikaner,旧称Boer,布尔人)的祖先,就是南非荷兰人。<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七世纪(350多年以前),荷兰东印度公司组织一批农民漂洋过海,在现在南非的开普敦登陆,开垦农场和牧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为经过好望角的荷兰商船提供补给,统称布尔人(Boer荷兰语农民之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尔人的到来,为尚在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土著黑人,带来了农业文明。不过黑色族群好像志不在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人来争夺殖民地,阿非利卡人在英国殖民者排挤下,不惜抛弃牧场和房屋,扶老携幼驾着牛车,赶着牲口,从南非南部的开普省,向人口稀少的内陆地区转移,在比勒陀利亚一带开辟新的家园。这就是南非历史上著名的“牛车大行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历时三年的族群大迁徙充满了艰辛和危难。布尔人来到马加利山麓谷地以后,曾与当地祖鲁人首领丁刚达成了契约,但是此后不久,丁刚在一次鸿门宴中杀掉了前去赴宴的117名布尔人首领和随从,并发动了对布尔人的清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于是,1838年12月16日,在恩康姆河河套爆发了一场“血河之役”,改变了南非的历史进程,布尔人——也就是阿非利卡人的祖先——获胜,创建了欧洲移民开垦区,也奠定了这个区域发展的基础。阿非利卡人的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先驱,在取得胜利的地方,建造了这座宏伟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先驱者纪念堂建于1949年,造价34万英镑, 由著名建筑师gerardmoerdijk设计而成,自建立以来,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并在2006年荣获非洲最佳博物馆的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纪念堂的外面,由64快花岗岩组成的大型牛车阵围墙象征着当年的“血河之役” 中,布尔人用64辆牛车围成了临时阵营,用以阻止祖鲁人的清剿。围墙里面,就是先驱者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一座高41米的方形建筑物,外墙用当地的红色花岗岩建成。<div><br></div> <div><br></div>正面的青铜雕像,展示的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子女,以纪念布尔先民妇女和她们的家庭。<div>走投无路时,是女人鼓励了男人们坚持前行。<br></div><div><br></div> 建筑外侧的四个角上都有一个白色花岗岩雕像,其中三位是著名的先民领袖——pretorius父子和联合阵营总督pietretief(彼得雷蒂夫),另一位无名氏象征着所有其他的先民,他们分别肃立在四个墙角,守卫着纪念馆,也守护着先驱者的荣耀。<div><br></div> <div><br></div>纪念堂分为上,中,下三层。一楼“英雄大厅”在中层,有着超高的穹顶,四周上方各有一扇巨大的镂空拱形窗雕。阳光透过窗棱,大厅墙壁淡淡黄色的大理石泛着柔和的光泽 ,四壁是由27幅意大利大理石组成的浮雕,讲述了整个布尔战争的全过程。<div><br></div> <div><br></div>纪念堂的底层是红色花岗岩衣冠冢,那是在大迁徙中牺牲的先民们象征性的安息之地。<div>每年12月16日(血河之役纪念日)的正午12点,南回归线上的阳光穿过纪念塔穹顶的小洞,形成一个光柱,投射到衣冠冢上面的两行铭文上:</div><div>“</div><div>Ons vir jou, Suid-Afrika”( 一切为了你,南非) 。</div><div><br></div><div>设计师gerardmoerdijk介绍了它的意义:阳光的照射象征着上帝对阿非利卡人的祝福。</div><div><br></div> <div><br></div>设计师哈瑞特·莫尔迪克(Gerard MoerdijK 1890-1958年)塑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堂外面,这个金色的雕塑是纪念堂的LOGO,下面的一行拉丁文 QUO WADIS? 大意为“路在何方”令人联想到大迁徙的艰难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非洲很多有纪念意义的地方都会有这种金色的方框,方便游客留影👍</p><p class="ql-block"><br></p> 来个大合影,必须的!😎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结束我们的参观,走下117阶台阶时,我问我们的地陪琳达小姐——她已经来到南非24年,并入籍南非——“阿非利卡人算不算殖民者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好像有点意外:他们来到这里已经几百年了,应该不算吧?的确,阿非利卡人常常被认为是撒哈拉以南之非洲唯一的白人土著。</p><p class="ql-block"><br></p> 纪念堂周边的景色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出国门就会发现,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历史并不像我们大天朝唐宋元明清、皇帝轮流做那么清晰,譬如南非的历史,就像一团毛线,所以他们就会有三个首都、11种官方语言这么特别吧。但不论多么复杂,南非曾经的种族隔离制度作为反面教材却是尽人皆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途中,我们的地陪琳达有时会感叹,她来南非20多年,城市建设方面没什么发展,几乎所有设施都是20多年前种族隔离政权建的。的确,1994年之前的南非,也曾经貌似发达国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几十年的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政府利用廉价的黑人劳动力,白人的管理才干,丰富的矿产资源(-黄金、钻石、白金、煤炭),已经把南非建设成非洲唯一一个接近于西方发达世界的国家。当时的南非经济基础稳固,基础设施健全,粮食自给有余,制造业发达,每年出口大量的粮食、葡萄酒、纺织品和机器。南非的医疗水平也非常高,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心脏移植手术就是六十年代在南非的开普敦完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甚至南非黑人的总体生活状况都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好、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也有许多黑人医生、黑人律师、乃至腰缠万贯的黑人富豪。曼德拉就是一位黑人律师。此外,当时的南非政府还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完整的军工体系,是世界上第十大武器生产国,其治安体系也堪称高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南非的种族主义政权有什么样的成就,种族隔离制度本身已经踩到了现代文明的底线,这条底线就是 :</p><p class="ql-block">人,生而平等。</p><p class="ql-block">因此当时的南非受到了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的抵制与制裁。南非黑人的反抗更是从未间断,即使是在种族隔离政权内部,也有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变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是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的最后一任总统德克勒克,这位开明的政治家被称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推手,他上任后释放曼德拉、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法规、解除戒严,终结了种族隔离制度的法律基础;他还与曼德拉和非国大积极协商,于1994年4月举行了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全民大选,曼德拉以优势票数当选为新总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此,南非新旧政权实现了和平过渡,种族隔离政权寿终正寝,两位伟大的政治家以他们的良知与智慧,为了南非的前途,以妥协与宽容的方式,将国家从动乱的边缘带入和平的正轨。1993年两人同获诺贝尔和平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新政权贪污腐化现象非常普遍,管理水平低下,无力恢复经济、提高就业率,整个国家的社会对立和社会冲突越来越严重,艾滋病泛滥,犯罪率不断上升,导致南非的强奸和谋杀犯罪率曾高居世界第一,许多拥有资本、知识和技能的白人精英,如医生、工程师、教授、会计、熟练技工等,纷纷出走欧美,陪同过我们的几位华人地陪言谈中也都曾为南非的衰落而叹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万里路犹如读万卷书。历史的天空如此浩瀚无边,其中的每一束星光都会引人遐思、发人深省,也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毕竟是由欧洲移民建起来的城市。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典雅的欧式建筑。这些建筑大都显得匀称,强调平衡感,又不失华丽和精美,令这座城市显得优雅舒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联邦大厦 (Union Building) ,中央政府及总统府所在地,位于俯瞰全城的小山上。</p><p class="ql-block">这座气势雄伟的花岗岩建筑由赫伯•贝克爵士设计,于1913年落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厦前面是整齐、优美的花园,园中立有不同的纪念碑和雕像。大厦后面有大片的丛林和灌木区,里面有很多鸟类栖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黑人女郎和小朋友。</p><p class="ql-block">我们遇到的黑人给人的感觉倒是热情开朗、蛮喜欢拍照,小朋友的妈妈还会指挥小朋友在一起站好,然后示意我们:可以拍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中间的雕塑是纪念一战、二战期间代表南非出征,牺牲在战场上的军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曼德拉1994年5月20日具有历史意义的就职仪式,就在这座总统府中进行。</p><p class="ql-block">这里是种族隔离时代的统治中心,也是黑人执政时代的起点<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下的广场上是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 纳尔逊 •曼德拉的塑像,他双臂打开前伸的拥抱状,寓意拥抱和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位享年95岁的黑人领袖曾为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坐了27年牢,75岁出狱后,在南非首次民主选举中获胜,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他只是当了一届总统后就主动退位,而且不垂帘听政,不在幕后操纵政权;宽容、不贪恋权利,这种政治品格在非洲众多领导人中实属罕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一生致力于种族和解,主张<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理解的精神超越过去的冲突和分裂,,他追求团结而不是报复,追求真诚、理解而不是强权。他用自身行动赢得了非洲社会乃至世界各地众多民族的敬重和信赖,是黑人种族中唯一堪称世界领袖的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2009年11月,联合国大会为表彰其对和平文化与自由的贡献,宣布7月18日为“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港摇滚乐队Beyond的主唱黄家驹在1990年9月创作了《光辉岁月》致敬曼德拉,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获得了1990年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p><p class="ql-block">是因它没有</p><p class="ql-block">分开每种色彩</p><p class="ql-block">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p><p class="ql-block">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p><p class="ql-block">迎接光辉岁月</p><p class="ql-block">风雨中抱紧自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距离比勒陀利亚58公里的约翰内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顺便说一下,喜欢美篇的这个模板👍🏻</p><p class="ql-block">柔和的灯光下,留声机在轻轻转动,唱针在黑胶唱片的片纹上轻轻划过,舒缓的音乐缓缓流淌,旅途中的千山万水、海阔天空,仿佛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