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那天, 无意中翻出2016年东欧之行的照片,顿时, 往事像流水一般,布拉格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记得那几日天气不太好,照片拍得也不理想,因此被搁浅了。然而,有一种美只有布拉格知道,为了给记忆留点东西,最终一点小勇气战胜了惰性,才有了这篇旅游小记。</h3> 第一眼看到布拉格便有一种砰然心动的感觉。的确,布拉格的名气远远大于她的国家- 捷克。尼采曾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 布拉格如同罗马一样,建立在七座山丘之上。她历史悠久,上千年来一直是捷克王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人类历史上保留得最完整的艺术之城。那些恒古不变的美景散发着经久的光彩,或许正是这种美,让希特勒动了恻隐之心? 2016年10月24日,我们在维也纳结束了为期5天的寻梦之旅,当天下午便乘坐3点钟的长途大巴,前往捷克的首都布拉格,开始了盼望已久的东欧之行。从维也纳到布拉格的距离为330公里。 捷克乡间,一派深秋的气息,路两旁有大片的黑土地。公路很窄,只有单行线,巴士开得异常缓慢。本来3小时的路程,足足走了五个多小时。 到达布拉格郊外,我们被扔在一片黑夜之中。待眼睛完全适应之后,才发现路边有一个简陋的地下通道。试着往下走了几步,突然眼前一亮,一个巨大的地铁商场就在眼前。于是赶忙到信息中心索取地图,兑换捷克币,然后乘地铁进城。 因为语言不通,早下了一站,疲惫不堪的我们拖着行李箱穿过大街小巷。箱子的滚轮敲击在石板路上,发出极不和谐的响声,惊扰了夜空的宁静。到达旅馆时,已是夜深了。 次日早晨起来才知道,旅馆就坐落在老城的中心,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距离闹市只有几百米。小广场的早晨热闹非凡。有地铁站、超市、各类餐馆和商店,广场上洋溢着浓郁的波西米亚风格。 早饭后的第一件事情 ,就是寻找一种随上随下的旅游巴士( hop on hop off )。售票处藏在路边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亭子里,每张车票30欧元,有效期24小时。有了这张通行票,便可以随意行走了。 走在老城的街道上,滿眼都是风格迴异的建筑群,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十一世纪以来的完全不同的画面。精美的雕塑和丰富的色彩把整个城市点缀的栩栩生辉。 古老的火药塔显得特别醒目,这里曾经是布拉格皇家大道的起点。城里原有13座城门塔,火药塔是目前仅存的一座。 石板街弯曲狭窄,街上老爷车、人力车比比皆是。 在一些宁静的街巷中,迄今保持着中世纪的模样。石板路边有古老的煤气街灯,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壁画。 从火药塔可步行到老城广场,就是蔡依林所唱的《布拉格广场》。老城广场就象大海中的一个绿洲,让那些被狭窄的街巷所困扰的游客们如释重负。 老城广场迄今已有九百年的历史,广场上有宗教改革先驱胡斯的雕像,也称胡斯广场。扬 · 胡斯也是布拉格查理大学的首任校长。 古老的钟楼建于1410年,在二战期间,天文钟曾遭到焚烧,后来于1948年和1979年两次重修。尽管外墙因年代久远已变得斑驳迷离,但精准的自鸣钟依然闻名于世。能在老城中听钟声,是布拉格人民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天文钟是根据地球中心说的原理设计的,上面的钟一天绕行一圈,下面的钟一年绕一周。每天中午12点,窗门便自动打开,十二尊耶酥门徒依次现身。六个向左转,六个向右转,随着雄鸡的一声鸣叫,窗子关闭,报时钟声响起。 这个复杂而奇妙的自鸣钟,由皇家钟表匠 Mikula 和Jan Ondrejuvl 在1410年合作制作。当时Jan Ondrejuv 是布拉格查尔斯大学的数学和天文学教授。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天文钟依然走时准确,当地市民常以此钟来校对自己的手表。 泰恩教堂是布拉格老城区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建于十四世纪。教堂的钟楼高達80米,两个尖尖的黑色的塔楼造型奇特,也因此有“魔鬼教堂”之称,而在教堂的内部却是金碧辉煌。 城内古迹众多,由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文物达两千多处。 圣尼古拉斯教堂 (St Nicholas Church) 位于旧城广场,是布拉格市区最大的巴洛克式教堂。圣尼古拉斯教堂的另一端靠近查理大桥,雪白的建筑配上青銅屋頂,装饰着人物雕像和华丽的浮雕。 接下来,我们乘坐旅游车直奔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天布拉格城堡位于捷克的母亲河—伏尔塔瓦河的丘陵之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 布拉格城堡全長570米,宽约130米,自公元九世纪末以来,至今保持着中世纪的模样,它的建立不仅对捷克乃至对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城堡保留了许多雄伟的建筑群和历史文物,集中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1992年,布拉格城堡随同整座城市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除了圣维特大教堂外,城堡内还有西班牙大厅和维拉迪斯拉夫大厅。西班牙大厅是总统举行授勋仪式和国宴的场所,弗拉迪斯拉夫大厅是总统举行就职典礼及大型政治活动的地方。<br> 走近布拉格城堡,广场上熙熙攘攘,人们正排着长队准备进入城堡。猛一看,似乎眼前的画面有点不太协调,分明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物,为什么会出现在一个画框中?后来,旅游车上的一位导游给我们讲述了其中的故事。 1945年,捷克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消灭了法西斯政权,获得解放,成为由捷克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抵制旧制度和旧事务的影响,特意建立了这个现代化的建筑,试图遮挡圣维特教堂的地位和影响。 历史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故事组成的。两种建筑虽截然不同却相得益彰,并不影响布拉格的美。正如诗人北岛所说,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能够像布拉格这样新旧交融,水乳无间,使过去活在现在的胸膛里,新的长在旧的血肉中。 即兴发挥的自由音乐人。 正午,雨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把正在排着的队列打乱了。这时一队士兵正步向广场走来,皇家卫兵的换岗仪式即将在总统府进行。 换岗仪式在捷克总统府的第一庭院内进行,即巨人门和马提亚斯门之间。正午12点的换岗仪式最为隆重,有换旗仪式和铜管乐队伴奏。过后我们继续冒雨排着长队,通过安检进入城堡。 旧皇宫建于12世纪,曾是波西米亚国王的住所,宫廷里收藏着十四世纪波希米亚国王 - 查理四世的纯金皇冠、金球及令牌。 布拉格城堡内的圣维特大教堂,是布拉格城最古老的建筑,也是当年王室加冕和辞世后的长眠之所,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座伟大建筑是无数建筑大师们呕心沥血的产物,如今作为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耸立在布拉格的天际线上。 教堂位于布拉格城堡的第三中庭内,始建于14世纪,耗时五百余年才竣工。教堂的主入口处设在西面,正门上方玫瑰窗金碧辉煌,两旁的尖塔高达97米。大门上精致的青铜浮雕描绘了捷克守护者圣瓦茨拉夫和圣阿达尔贝特的生平。塔顶有文艺复兴式样的大钟。 教堂内部有高耸的拱顶和年代久远的石柱和雕塑,精美的琉璃窗则使教堂变得更为通透。整座教堂宛若一座历史博物馆。 教堂内所有玻璃花窗装饰画来自于捷克最伟大的画家,19世纪著名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穆霞。 黄金巷(ZlataUlicka)是布拉格古堡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位于圣乔治教堂与玩具博物馆之间。街边小房子色彩斑斓,宛如漫步在一个童话王国里,让人浮想联翩。著名作家卡夫卡的旧宅就坐落在这条街上。 城堡群里的一切均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行走在雨雾中,让人平添一种穿越感和思古之情。 离开城堡山,我们乘坐旅游车回到老城。这里是著名的Smetana河岸,有国家音乐厅和军团大桥,布拉格城堡遥遥在望。沿着河边大道走向查理大桥,一路上几乎囊括了布拉格最浪漫的风光。 布拉格第七号桥,也称军团大桥(Most Legií)。1841年,为了排解查理大桥的交通状况而建立,曾被命名为法兰西一世大桥。 横卧在河上的查理大桥长520米,宽10米,有16座桥墩,始建于1357年,是历代帝王加冕的地方,也是连接城堡和老城之间必经之路。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最长的河流,从波希米亚森林流经首都布拉格。河流与整座城市融为一体,相映成趣,构成了布拉格迷人的风采。 在查理桥头的露天茶餐厅小憩,耳边不时传来动人的交响乐,那是捷克著名作曲家贝 · 斯美塔那的抒情诗“伏尔塔瓦河”,古典而悠扬的情调中带着一丝忧伤。 矗立在桥头的查理四世 (Karolo Quarto, Charles IV)的青铜雕像,他雄风依旧。事实上,查理四世统治的时期是这座城市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 走向查理大桥的桥塔。桥塔建于公元十四世纪末期,塔上有18米高的回廊,是俯瞰布拉格城堡全景的最佳地点。 走上古桥,布拉格城堡的全貌一下子呈现在眼前,就像被相机的变焦功能大大推近了一般,看起来是那么的真切清晰,赏心悦目。 查理桥上游人如织。传说当年建桥时,查理四世专门请占星师确定了建桥的具体时辰。后来20世纪的天文学家 Zdeněk Horský,经过研究和推算,得出建桥的日子为1357年9月7日5点31分。是一组很有趣的奇数,为1-3-5-7-9-7-5-3-1。 从17世纪末开始,古桥上陆续塑立起三十尊圣者雕像,大多由当地的巴洛克雕塑家完成,使大桥成为一个巨大的露天巴洛克雕塑展。欧洲人称之为 “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 ,极具艺术价值。 一日游的车票里含有两个小时的游轮。雨过初晴,登上游艇,细品两岸的美景,何其美哉! 河水像一条玉带,将布拉格城一分为二,一边是老城区,另一边是城堡山和伯特日娜山。游轮以查理大桥为中心,分别驶向上游和下游,让游人们大饱眼福。 从河面上放眼望去,城市由毗连成一片塔林组成,无论是罗马式、哥德式、巴洛克式还是文艺复兴式,应有尽有,布拉格因此得名为“百塔之城”。 远眺那些带有尖塔或圆顶的古老建筑物,从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风格迴异。高高低低的塔尖和红色的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造就了一座“金色的布拉格”。 伏尔塔瓦河上有无数雄伟的桥梁,仅在布拉格城区,就有18座大桥将两岸城区巧妙地联为一体。所以布拉格又名“百桥之城”。 河两岸有宏伟的宫殿,也有静静的一偶。在街角的咖啡店,一杯热饮,一块点心,一份休闲,顿时佛去一身的疲劳。 夜幕不知不觉降临了。 白天游人太多,古桥上几乎是水泄不通。趁着夜色我们再次踏上查理大桥,一种怀旧与温柔的气息沿着石桥弥漫而去。 城堡山的夜色,宁静如水。环视凝重的古桥和流水,充分感受文化与艺术梦幻般的交融。 第二天太阳终于露脸了,一扫昨日的雨雾和阴霾。 我们再次登上城堡山,一睹阳光下的非凡的布拉格,感受红色屋顶带来的冲击,弥补了连天阴雨带来的遗憾。 在伯特日娜山上俯瞰新艺术拱桥(elegant art nouveau arched bridge)。 接下来我们游览了布拉格的新区。新城区由查理国王四世创建于1348年,面积约为老城区的三倍,更为时尚繁华。瓦茨拉夫广场上屹立着波西米亚的第一位国王瓦茨拉夫(St Wenceslas)的青铜雕像,建于1912年。 美轮美奂的国家博物馆坐落在广场的最南端。(1885-1891) 会跳舞的房子。建筑物的顶楼是一个极其随意的鸟巢,窗户参差不齐,从形态上看,像极了一对依偎的情侣在翩翩起舞。 布拉格的春季多艳阳,温暖宜人,大街满是鲜花;夏季几乎是蓝天白云,阳光充足;秋季分明是多情的,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金色之城”;冬季则一派银装素裹,分外冷艳。这里恐怕没有旅行淡季,城市本身就是捷克人艺术品位的最好代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b><br></b></span></p><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b>神秘的古镇 - 库特纳霍拉 </b></span></h3><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Kutna Hora</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每到一个城市,只要条件许可,我们都会选择附近的小镇进行深度游。库特纳霍拉(Kutna Hora)镇很小,只有两万多人,但幸运的是它距离布拉格只有80公里,无论是乘汽车、公共汽车或火车,只需一个小时便可到达,很适合作为一日游。 库特纳霍拉是中波希米亚州的一座历史名城,在游客中享有盛誉,每年都有超过百万的游客来到此地观光。我们在布拉格乘坐巴士前往库特纳霍拉镇,天气依然不爽,阴天多雾。 当汽车到达圣母升天教堂时,我们在那里下车。圣母升天教堂俗称“人骨教堂”( The Sedlec Ossuary),被称为世界上最恐怖的教堂。 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骨吊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骨教堂的名气竟与圣巴巴拉教堂齐名。不过对于这种另类艺术,本人不太领情。幸好马路对面还有一所教堂,可以用来打发时间。 库特纳霍拉镇最初是一个采矿的小镇。13世纪后期,在该地区发现了丰富的银矿脉,因此一跃而成为国家的铸币重镇。 结果不难想象,小镇从此便有了延续至今的奢华和繁荣。 从人骨教堂走到镇中心约有三公里。镇上也有巴士,但是有时间限制,所以选择了走路。这一路走得并不不轻松,因为小镇是一座山城。 沿着 Barborska 大街,爬到坡的尽头,一眼就看见圣芭芭拉大教堂 (The Church of St.Barbara) 矗立在山顶上,气势恢宏,惊艳无比,顿时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面对着教堂,右侧是耶稣会修道院, 左侧是由十三座圣人石雕像建成的围墙, 像是教堂的守护神。 圣芭芭拉大教堂始建于1380年,曾因胡斯战争被中断;1558年由于银矿开采枯竭而遭到彻底停工。一直到19世纪末期, 教堂才得以重建,历经好几百年,最终以全新的波希米亚哥特式风格落成。 圣芭芭拉大教堂是中世纪建筑风格的璀璨明珠,也是库特纳霍拉最醒目的地标式建筑。尤其是那三个冲天的大尖顶,显得既神秘莫测,又靓丽抢眼。教堂的外侧有二十七座尖塔和雕饰,平添了一股刚劲豪放之势。教堂内还有古老的壁画、拱廊和玫瑰窗,画工细腻,色彩夺目。 大教堂端庄巍峨,魅力四射,无论在规模或是在外观上都可与布拉格的圣维特大教堂相媲美。果然据史书记载,圣芭芭拉教堂的设计师,与建造布拉格圣维特大教堂和查理大桥的设计师同属一人,而且是父子二人。圣芭芭拉大教堂不仅被捷克钦定为12个最重要国家级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在教堂的平台上远眺,小镇秋意盎然。 当年银矿的开采驰名整个欧洲,使得库特纳霍拉镇至今仍保留着中世纪的风采。十四世纪最流行的哥特式建筑和十七世纪流行的巴洛克建筑,在小镇上比比皆是。<br> 在这所老房子附近,遇到了一位漂亮的女士。闲聊中得知她曾在美国波士顿读大学,后来回到家乡,结婚生子,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重大发现!沿着教堂山边的一条羊肠小道,我们深入到谷底,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风景。 银矿旧址。 如火如荼的爬墙虎。 与一道古城墙不期而遇。 返程时,我们乘镇上的巴士到 Kutna 火车站,然后乘火车返回布拉格。可以看得出,火车站原先的规模是挺大的,如今则显得一派萧条,不过仍然是城乡间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时间匆匆,在布拉格三天的旅行宣告结束。除了天气有些不尽人意,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与美丽的CK小镇失之交臂,克鲁姆洛夫镇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这次没安排上,算是给未来留下一个机会。从明天起,我们将访问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 <a href="https://www.meipian.cn/3h64qth1?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蓝色的多瑙河</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