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家乡老屋的炕围画</p><p class="ql-block"> 每每回到土左旗毕克齐的老家,坐在老屋的热炕头,喝着酽酎酎的老砖茶,看着那仍清晰艳丽的炕围画,童年的往事就立刻浮现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节假期大多是在农村的老家度过的,睡着那热乎乎的大炕,出神的看着那炕围画,就渐渐地进入梦乡了。</p><p class="ql-block">  姥姥家的炕围画是《三国演义》,也是姥爷“吹牛”和叨古(谈古论今)的资本,他常常喝着浓酽酽的砖茶,拿着烟袋,指着炕围子画,比划着,向人们讲述着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及想当年,尤其是“三英战吕布”,来了情绪,还要旁征博引,绘声绘色描述一下吕布的如何英武,仪表堂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如何“帅呆了,酷毕了”,还要特意告诉你,吕布就是咱土默川的,包头那圪哒的(如今包头九原区还真被誉为‘吕布故里’)。至于那“吕布戏貂蝉”,更要大抒一番,听得人是大饱耳福不说,还能“领悟”到爱情~英雄爱美人,英雄难过美人关。这也是我最早接触四大名著,尤其是对三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大舅盖起了新房,并请画匠画炕围子,画匠画了三天,我看了三天,大舅妈殷勤的为画匠斟茶点烟做饭,画匠盘腿坐在炕上,边唠嗑边作画的场景就在眼前,这也可以说是我人生的第一堂艺术课吧。</p><p class="ql-block">  在这长5米,宽0.5米的墙壁上作画,其工序有取平、刷胶矾水、裱麻纸、打底色、划线、作画、刷亮漆等十几道工序。大舅家的炕围子画是山水花鸟,擅长画人物的画匠,在那个年代就给人们画革命英雄人物,画八个样版戏,这些小时候我都见过。画匠的手艺高,人们都会效仿请他作画,牛的很,不过技艺也自然得到发扬光大了。其实,炕围子画之所以受欢迎,不仅仅是家家都有炕,更主要的是人们需要美的装饰,而炕围子画就符合民意,其题材健康,画风明快,鹿、鹤、松、竹喻示长寿,英雄人物,建设成就,那是绝对的正能量,且颜色多以红、黄、白等暖色为主,绝无冷清、低落的情调,它穿越时空,纵横捭阖,一幅画一个典故,一幅画一段历史,一幅画一个期望,从而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尤其是在那信息相对闭塞,文化艺术也不太先进的乡村,炕围子画就是教科书,就是艺术长廊。更有多少像我一样的孩子,就是在这炕围子画的熏陶中,接触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可以说,炕围子画就是我们那一代人的人生第一本启蒙课。</p><p class="ql-block">  (杨东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