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记忆】画报封面上的伟人和人民群众

福全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国家记忆——中国国家画报的封面上的中国人</b></p> <p class="ql-block">《人民画报》封面上的毛主席像,尽显伟人风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68年第2期:毛主席接见海军战斗英雄麦贤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麦贤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11”炮艇上的一名普通的轮机兵,1965年8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所属部队在福建省东山岛以东海域,击沉国民党海军“剑门”号、“章江”号2舰,史称“八六”海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1965年这次战斗中,麦贤德在头部负伤,脑脊液外溢的情况下,坚持战斗三个多小时,直到那场战斗完全取得了胜利。他因此被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被誉为“革命硬骨头”,成为全国青年和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p> <h2>《人民画报》封面:光荣属于劳动者</h2><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在讲话中指出:“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p><p class="ql-block">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五年评选表彰一次,代表着中国劳动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劳动模范授予企业职工、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先进工作者授予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p><p class="ql-block">《人民画报》自创刊以来,持续关注各行各业模范劳动者,不断地将他们的形象以封面的形式展现,并记录下他们奋斗的故事,传递激励人心的精神。</p><p class="ql-block">▼《人民画报》1951年9月刊封面,治淮模范。</p><p class="ql-block">1951年,百万治淮大军开赴千里治淮堤线,刚刚分得土地的农民怀着对党和政府的热爱之情加入治淮队伍并成为主力军,一批治淮劳模、功臣在竞赛中产生。</p> <p class="ql-block">▼1966年第2期封面:“毛泽东时代的农民”陈永贵</p><p class="ql-block">1966年第2期《人民画报》封面上这位总是以头包白毛巾、脸上布满皱纹形象出现的憨厚农民,就是山西晋阳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大寨位于太行山麓,“七沟八梁一面坡”的恶劣自然环境,使这里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贫穷状态。凭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寨精神,陈永贵带领大寨人与自然博弈造地十年,把连一棵树都不长的荒坡硬是改造成稳产高产田。</p><p class="ql-block">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号召“农业学大寨”,一个学大寨、赶大寨、超大寨的群众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陈永贵也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毛泽东时代的农民”。</p><p class="ql-block">后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农民副总理。“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手上长满老茧、头包羊白肚手巾、半文盲、不拿工资只有部分生活补贴、从基层到中央层层有职位的政府副总理。”文革结束,大寨的道路虽之成了过去。1980年3月,人大会议接受了陈永贵辞去副总理职务,他又回归了原本的位置。(摄影:宋学广)</p> <p class="ql-block">1966年第4期:“铁人”王进喜</p><p class="ql-block">《人民画报》1966年第4期的封面人物是大庆“铁人”王进喜。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石油会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让大庆和王进喜闻名全国。</p><p class="ql-block">“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王进喜的豪迈誓言。他带领钻井队仅用了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为了给国家打更多的油井出更多的油,王进喜付出的代价是腿被砸、严重的关节炎、胃癌。他的寿命真如他所言,因为工作而缩短了20年,1970年他因病逝世时,年仅47岁。这个朴实的工人至今仍受到大庆人的尊敬,他们对大庆的劳动模范最崇高的称呼就是“新铁人”。(摄影:红枫)</p> <p class="ql-block">▼《人民画报》1952年4月刊封面,天津钢厂线材部工人刘长福。</p><p class="ql-block">1952年,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刘长福所在的天津钢厂线材部创造了27项新纪录,产品一级品率达到百分之百,超过了当时国家钢铁工业局规定的标准。</p> <h2><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人民画报》1952年12月刊封面,全国铁路劳动模范李锡奎。</span></h2><h2><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1年,他创造了李锡奎调车法,使调车工效提高一倍,并创下一千一百多天安全调车无事故的全国纪录。1951年和1959年,李锡奎被铁道部先后授予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称号。</span></h2> <p class="ql-block">▼《人民画报》1954年5月刊封面,孟泰和技术员。</p><p class="ql-block">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他带领班组工人跑遍十里厂区,收集了大量废旧材料,建成著名的“孟泰仓库”,为鞍钢第一座炼铁高炉修复出铁做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人民画报》1965年5月刊封面,北京第三棉纺织厂纺织工人、先进生产者程永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969年第9期:一心为贫下中农办学的耕读小学教师吴学珍</span></p> <p class="ql-block">▼1969年第11期:共产党员马毅带领一支医疗队活跃在五指山区,全心全意地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p> <p class="ql-block">《人民画报》1996年5月刊封面,全国劳动模范王淑贞。</p><p class="ql-block">作为北京北太平庄副食商场水产组的一名普通售货员,她工作兢兢业业,热情服务,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p> <p class="ql-block">《人民画报》2016年5月刊封面,“中国第一女焊工”孙斌斌。</p><p class="ql-block">孙斌斌是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制造技术中心焊接教师、高级技师,是全球获得“国际焊接教 师”资格的唯一女性。</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中国画报英文版封面,刊登的都是普通人,那时候的人看上去阳光明媚!</p> <p class="ql-block">是图文并茂的综合性大型英文月刊。以中国旅游文化为切入点,生动、直观地向读者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中国画报》创刊于1951年1月,人民画报于1950年创刊,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特创办英文版,顾名中国画报。是图文并茂的综合性大型英文月刊。以中国旅游文化为切入点,生动、直观地向读者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中国记忆,六十年代初画报封面上的人们</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记忆,六十年代初画报封面上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9, 39, 41);">▼1955年12月号:合作社员的喜悦</span></p> <p class="ql-block">▼1954年2月号铜花飞舞的鞍钢7号炼钢炉</p> <p class="ql-block">▼1950年第1卷第四期10月号:新中国的周年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9, 39, 41);">《 国家记忆——中国国家画报的封面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回望历史的瞬间,拨动记忆的琴弦,凝视斑驳的碎影,感受时代的印迹。</p> <p class="ql-block">1957年第12期: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人民画报》封面上中国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