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路上,我们同行—记曙光数学组网络教研活动

曙光小学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学习,你没有参与,就不会知道精彩纷呈;有一种交流,你没有融入,就不会知道头脑风暴;有一种对话,你没有深入,就不会知道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24日晚7:30,曙光小学数学团队全体教师在刘云主任的带领下,相聚“研师三人行”,走进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金山小学直播间共同学习“研修进校园”系列活动之“如何以数学文化形成概念脉络”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岳增成博士在讲座《数学学习跨不过去的坎》中指出:学生跨不过去的坎,也在教师教学遇到的坎。而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可以提供背景性知识、提供应用性情境、拓展数学思维与方法、促进数学与文化交融、体验文化实践。思维与文化交融的课堂,让思维具有文化性,让文化具有思维的含量。所以以数学文化形成概念脉络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丁俊杰老师从《探寻数学文化 行成概念脉络》为主题,从《数的产生》这节课“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和目标。本节课旨在从数值多元表征的探索和比较中,认识到用抽象符号表示数量的优越性,初步了解和理解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关键和优势。</p> <p class="ql-block">  谢晓春老师的《十进制的延伸和扩展》用一条时间线,串连起了远古记数法、4000年以前黄帝和蚩尤部落十进制的启蒙、商朝时候13个甲骨文记数符号、现在四位一级的计算方式,清晰地形成了十进制的延伸、扩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  赵文琦老师的《半斤八两的研究》从半斤八两的故事引入,借助一面传统算盘和一个十六进制的计数器,认识、了解十六进制,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更多的进制。</p> <p class="ql-block">  三堂课的重构思考以“位值制”为切入点,以数学文化形成数学概念脉络为主题,打造了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数学文化序列:低段,位值制启蒙——数的产生及位值制的出现;中段,位值制的拓展的延伸——大数的认识,数级的产生;高段,其它进制的了解——位值与进制是多元的,根据生活需要,使用不同的进制。</p> <p class="ql-block">  曙光小学全体数学老师全程参与了直播活动,认真收看学习,记录在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让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而是取经的那条路。”学习研究的路上,从来没有捷径,有的只能是不懈地追求与努力。曙光小学数学组全体教师会继续进行数学文化教学的探讨,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促进数学文化与数学思维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照片提供:全体数学教师</p><p class="ql-block">编辑:刘薇</p><p class="ql-block">审核:刘云</p>

数学

文化

值制

脉络

进制

思维

曙光

十进制

交融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