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抽象艺术的先河——康定斯基

江湖中人

<p class="ql-block">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发展的脉络,从具象艺术的理解到抽象的发展,现代社会的艺术应用涉及到每天衣食住行,其主要代表作《论艺术的精神》和《点线面》成为现代设计教学的重要论著。</p><p class="ql-block">我们当下的美术教育还停留在以像为美的单一审美标准,落后时代不止百年。</p> 色彩是对灵魂发挥直接影响力的手段。艺术家是演奏钢琴的双手,有目的地敲击键盘以引起灵魂的颤动。而绘画是由色彩、造型和线条所创造出来的音乐。抽象绘画可谓是一种视觉音乐,<br>——康定斯基<br><div>瓦西里·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俄国画家,是世界公认的现代抽象绘画的创始人。杰出的艺术理论家、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湖上》《黄-红-蓝》《蔚蓝的天空》《白色的线》《即兴31号》《粉色的音调》等等,他说:“色彩是琴键,眼睛是锤子,而心灵则是钢琴的琴弦。画家是弹琴的手,弹某个琴键,引发心灵的震颤。”。他的理论著作被译成多种语言。综观其艺术一生,他几乎是一个转变世纪的人物。<br></div> 蓝红交织的《黑色拱形的绘画》就是一个证据。色彩不只是创造性的策略,而且是一种包罗万象的表达力量,描绘经验及智慧。“红色的无限温暖不同于黄色的不计后果的吸引力,却有着坚决的充满能量的内在张力。它充分地灼烧着自己,却从不漫无目的地耗散自己的活力.....蓝色是典型的天堂的颜色,在于创造一种静止的感受”。在这种观察下,康定斯基认为色彩充当了一个能够表达生理和心理情感经验的角色,一个在绘画的舞台上扮演了为形象和客体安排构图的角色。康定斯基对线条细节上的研究都体现在他的著作《点、线到面》中。色彩、线条和自由流动的形式相结合,共同制造出一个戏剧性的视觉风格,来表达物质与精神的对抗,并把当时末世论的情绪转为抽象却又触手可及的图像。 康定斯基貌似斯文冷静而性格内向,<br>其实象凡高一样,内心燃烧着炽热的感情之火。<br>是位极度敏感的艺术家,<br>能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五颜六色之中,<br>看见音乐的节奏与旋律。 康定斯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1896年,他放弃了教授法律和经济学的教职,前往慕尼黑进入艺术学院。在1928年加入德国国籍,直至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此后定居法国,在1939年加入法国国籍。<div>当今世界绘画的抽象表现形式,已成为二十世纪主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认同。俄国康定斯基、荷兰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成为人们心目中抽象绘画的经典,尤其康定斯基,被艺术史认为是世界首创抽象绘画的艺术家。<br></div> 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年出生于莫斯科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西伯利亚的茶叶经销商,母亲则是蒙古贵族的后代。康定斯基曾修读法律,并在莫斯科大学担任法学助理教授。他虽然中学毕业于一所艺术学校,却从学习绘画。直到30岁才受莫奈作品刺激,踏上了成为艺术家之路。 康定斯基在三十岁时离开莫斯科前往慕尼黑追求他的艺术梦,此前从未接受任何艺术训练。他从小出身富裕,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是令人艳羡的法律教授,社会地位优越,生活优渥,却在而立之年选择了追求一个看起来虚幻的梦。他的勇气来自莫奈的巡回展览,他在莫斯科看到了莫奈的“干草堆”系列,为之震撼。他后来回忆说,日常生活中的形状融入斑斓色彩中,成为“做梦都想不到的奇迹”。 这幅画作看起来以童话或民间传说作为主题,从中可以看到康定斯基在这段期间对各种艺术观念的理解和融会。这幅画描绘了伏尔加河上群舟竞发,后面的山坡上有一排建筑物。他运用鲜艳的色彩暗示着当代先锋派艺术运动(例如野兽派)的影响,同时也显露出一份对俄罗斯民间艺术的热爱。 康定斯基在学生时代对农民的法律、习俗和信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被满是木雕和充满鲜艳色彩和精致装饰品的民屋所吸引。他曾说:“房间里挂满民间画照,俄罗斯的英雄主义,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让我为之倾倒,雄浑的民歌也仿佛在耳边此起彼伏……我感到自己被画包围……” 在这幅早期的画作中,康定斯基表现了他对俄罗斯传统民俗的深入了解,这在后来的几年中将成为一个经常性的主题。<br> 康定基的作品中浓厚的传统感表明他渴望描绘新旧俄罗斯的世俗和精神面貌。此外,这张作品还可以看出音乐的元素,这在他日后的创作中将会愈发显著。 康定斯基的早期作品多采用印象主义技法,又受野兽主义影响。后尝试将不同的色彩与特定的精神和情绪效果产生关联,甚至开始用从音乐那里得来,用加标题的方法来表达意图。 1903在秋天有城墙的城市景观 1904俄罗斯的一个场景<br>图片 康定斯基的线条和色彩成为画中独立的要素。线条的断续形成了张力,产生贯穿全画而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节奏。色彩独立地表现形状,作为平面而游离于一个不确定的空间,与描述性的内容相分离。画中的物象不再是被某种外在光源所照亮,光完全来自于色彩本身。 下面这张画很俄罗斯,同时展现了点彩派和野兽派的影响: 《青骑士》封面 / Cover of Catalogue for Der Blaue Reiter<br>现藏于伦巴赫别墅市立美术馆 德国艺术史学家和美学家威廉·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在1907年出版了《抽象与移情》。这部作品轰动了整个欧洲艺术界,并成为了德国表现主义运动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学文献和理论指南。沃林格在本书中反驳了“艺术审美的传统偏见”,他注意到艺术创作开始从客观考虑转向主观理解,艺术家转向描绘人类超越世情的精神表现力。 然而,抽象主义在艺术史上所承担的重要性直到后来才变得清晰起来。1936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了名为“立体主义与抽象艺术”的展览,让它迅速风靡全美。 (一)对“外在自然”的直接印象化,并且以一种纯粹的美术形式来展现的作品,我称之为印象画(Impression)。<br>(二)源自直觉,多数是对内在事物的自发表达,或是对“内在本质”的印象化表现,我称之为即兴画(Improvisation)。<br>(三)伴随着缓慢的内心情感酝酿,经受过严苛检验,生于直觉又有后续发展的,我称之为构成画(Composition)。<br><br>——摘自《艺术中的精神》 为了印象派的作品进行区分,康定斯基认为自己的创作有更多理性思考的部分,而并非仅靠灵感。 正当康定斯基步履不停地迈向抽象,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开始排斥他以及他的艺术主张,那些尖酸刻薄的大部分都是德国艺术家,他们尖锐地排斥协会里的外国人。作为慕尼黑先锋艺术的领导者,康定斯基与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的冲突日渐白日化。 1911年12月,康定斯基与弗兰茨·马克与其大批支持者退出了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让它无可避免地走上了衰落与解散的命运。就在康定斯基和马克退会后,他们策划了“青骑士”展览,并出版了《青骑士年鉴》。尽管青骑士并未存在太长时间,但这一次转变决定了康定斯基等人的命运,见证了先锋派艺术在慕尼黑乃至德国的兴起和壮大。 康定斯基继承了这个诞生自19世纪的理念,他分离了“形式”和“物质”,用新的艺术形式将这个理念推到新的境界。他在1938年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美术馆的抽象艺术展特刊中这样写到:<br><br>“现实主义从存在的世界里抽取元素,用艺术的笔触来诠释,这要求艺术家对‘物体‘进行处理。而抽象艺术放弃’物体‘,自然也就不需要处理了,它就能自己创造自己的表达形式。……因此,在‘自然世界’以外,还存在一个‘纯粹的艺术世界‘,它并非虚构,也并不虚无。我个人特别喜欢把“抽象艺术”称为“具象艺术”。 这种矛盾冲突正是蓝骑土社的题中之义。康定斯基在一个咖啡桌前玩世不恭地给这个团体起了蓝骑士社这个名字,近乎一桩逸闻趣事。但是,蓝色这种“典型的天堂”,对康定斯基和马克来说,也是心灵颜色。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骑马者的主题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以多样的面貌出现,并且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审美转向——从神话传说中的王子到战斗骑士。 画面中线条与线条的结合、会产生出近乎戏剧般的效果。<br> 康定斯基所运用的点、线、面很大意义上考虑其艺术性特征;<br> 康定斯基强调不同的点、线、面(色块)有不同的艺术感,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组合方式,也有不同的视觉体验。<br> 抽象画家取材于自然,脱离自然就无可救药。 唯有自然的才能给予画家以灵感,唤起画家的直觉。<br><div>把心中无意识时浮现出的印象立即留在画面上,但是每一幅作品都有特定的主题,有时也加上一个副标题,画面往往隐约地显现着某种俄罗斯民间传说的图像,反映出画家对其故乡童话所保持的痴迷与神往。<br></div> 抽象绘画闭塞直观感觉,从而使绘画成为“大脑”的产物。<br> 形式的选择取决于艺术家,但最好不要过分拘泥于形式。 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形状、方向、大小、位置、多少等多方面的变化。 水平的线使人感到平衡、平稳与安定; 斜线使人感到发展、方向与动态感;曲线具有优美、流畅与节奏感。 抽象是相对具象世界而言的,“艺术并不仿造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康定斯基 在我们生活中,垂直的线使人感到坚挺、强有力和方向感;<br>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成立。次年,康定斯基参与组建莫斯科文化艺术院,把大量时间花在美术教学和行政工作上。但他的艺术观被指责过于资产阶级化,很快就出局了。 1921年,康定斯基应格罗皮乌斯之邀前往包豪斯任教。在魏玛、德绍和柏林,他一直是主力教师和定海神针般的人物,不仅担纲基础设计课、高级理论课,还开设了绘画班和讲习班。康定斯基回到当时的魏玛德国,从1922年开始,在包豪斯艺术与建筑学院任教。<br><br>此时,他专注于开放空间的不同维度,将色的浓淡、形的缩展、线的纵横乃至点的疏密这些空间元素,都一一分析出来,使其各自呈现。自1923年开始,他对色彩的展现方式已臻完美,一如科学般精确。 色彩是琴键,眼睛是锤子,而心灵则是钢琴的琴弦。画家是弹琴的手,弹某个琴键,引发心灵的震颤。”<br> 1911年康定斯基受音乐家的音乐抽象形式启发,创作了没有主题,只有点线面与明亮色彩等绘画语素的抽象绘画。<br>从此以后,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已经找不到作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这些是艺术史上首批抽象绘画作品。 再来看康定斯基包豪斯时期的绘画,明显更符号化、制图 几何元素在他的教学和绘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圆、半圆、角、直线和曲线。康定斯基这一时期他的生产力非常高。这种自由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为对色彩和层次丰富的平面的处理 更重要的是,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物质世界的重新认识,挑战古典物理学认为的世界,即世界是时间、空间还有物质组成的。<br><br>他也是少数几位能够真正理解爱因斯坦科学理论的现代主义艺术家之一。物质并不是一种固态的有形存在,它只是能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以及空间和时间并不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的思想理论影响着康定斯基看待世界甚至宇宙存在的方式;卢瑟福对原子结构的探索也使得康定斯基相信物质并没有真正的形体,继而思考有形世界的存在与否。进而加速了他画面中具象元素的消失。 1930年,纳粹突击检查包豪斯,没收了康定斯基构成系列的前三件作品。它们在“ 堕落的艺术 ”中展出,然后和保罗·克利、弗朗兹·马克以及其他现代艺术家的作品一起被销毁了。<br> 构成系列是康定斯基受音乐启发而作,这是幸存的第七幅,也是构成系列里最复杂的一幅: 这张画证明,康定斯基的一切方式,在一战前已经形成。直线、曲线,交叉的、网状的,所有元素形成了涡轮一样的趋势,像中国人讲的气韵生动。 他捅破了窗户纸。从他开始,人们知道,即便没有可辨识的形象,画中的形体、色彩、疏密安排、方向趋势都是可以欣赏的。抽象绘画也可以看很久,给人启发。 画面更设计化了。一些构成元素,米罗和马蒂斯画中都有,不知道是谁影响了谁。 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对现代艺术世界具有开拓意义,在非物象绘画中,每一种用色和构成都具有其自身的理由,同时与其他色彩和形式产生关联,在不断对抗和吸引中达到自在的审美乐趣,一如无垠的星空般令人心旷神怡。<br> 领悟抽象绘画的过程也是观者潜意识回归纯净的感受过程,使其充分感受到宇宙的力量并从中体验快乐。康定斯的作品亦启发我们对物进行内在思考,激励创作者从“内在需要”出发创作艺术。 他的抽象作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激烈思想的发展。期间他受到个人经历的影响,如对音乐的敏锐感知、对神智理论的笃信、对艺术理论的研究与提出;更受到经历一战、十月革命、大萧条、二战、极权主义…辗转俄、德、法三国的时代变革的影响。 他的理论著作被译成多种语言,我国最近也出版了两种译本。综观其艺术一生,他几乎是一个转变世纪的人物。作为非具象艺术的始作俑者。他的活动主要在俄国、德国和法国。<br> 康定斯基既是老师、理论家,也是一位实践的艺术家,他对音乐、诗歌、哲学、民族学、神话和神秘学均感兴趣,这些兴趣本身也是他绘画、雕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参与到蓝骑士社和包豪斯团体中,并且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其中不仅包括那些耀眼的视觉作品,也包括比如《论艺术的精神》等颇具影响力的理论著作。他创作的关键性理论原则包括绘画、音乐和神秘体验之间的关联,脱离材质式现实主义的纯粹艺术,以及用色块探索一种情感表达。 正如大多数的艺术家有时也会跨界做设计,康定斯基在加入包豪斯之前,就已经尝试设计珠宝、刺绣和书籍封面,也曾经设计过裙子。在短暂返回俄罗斯的时间,他曾为列宁格勒的陶瓷公司设计器皿。 正如大多数的艺术家有时也会跨界做设计,康定斯基在加入包豪斯之前,就已经尝试设计珠宝、刺绣和书籍封面,也曾经设计过裙子。在短暂返回俄罗斯的时间,他曾为列宁格勒的陶瓷公司设计器皿。 为向康定斯基致敬,他的匈牙利学生马塞尔·布劳耶将自己设计的椅子命名为“瓦西里椅”,“瓦西里椅”是世界上第一张量产的钢管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