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晋地游记(三) 续—2019初秋

胡炜

8月25日,近中午时光告别平遥古城继续北上,不久即抵达“中国醋都”清徐县,来到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这里是国家八部委命名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目前国内大型的老陈醋生产企业。<br>目前公司已形成集原料基地、科研开发、制曲酿造、包装运输、营销策划、旅游文化于一体的企业集团。<br>公司主要产品有老陈醋、陈醋、风味醋三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是国内食醋行业产品品种较多的企业。公司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出口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br><br> 万坛陈酿区,数不清的大醋坛啊。之前绝想不到的醋厂规模啊。 包装车间。自动化包装,流水线上几乎看不到人。 醋成品。 参观老醋坊。曾经的老字号。水塔醋业公司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价值体系来源于宝源坊。宝源坊始建于明朝宣德三年,即1428年。它的创始人韩宝源在创业之初,便立下了“以德兴业”的宗旨,加上他秉持“质量第一,诚信经营”的原则,使得宝源坊迅速崛起,成为远近闻名的醋作坊。宝源老陈醋曾作为明、清两朝皇家贡品,为山西醋业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到民国时期,因晋中一带遭遇连年饥荒与战火的摧残,宝源老醋坊关号歇业。 巨大的醋篓,真可以称王了。 醋的药用。 水塔醋业,堪称“中华第一醋坊”。 结束参观。 晋祠,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br>其中周柏唐槐、宋代彩塑、难老泉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可上溯西周;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br>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级旅游景区。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金人台,台上的四个角各铸有一个铁人,每个铁人高约两米,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其中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经历八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迄今明亮不锈,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北宋时所达到的高度冶炼和铸造水平。这一尊铜像也有“太原守护神”的美称,是晋祠内塑像精品之一。 对越坊。这座牌坊的建造背后有一段明代书法家高应元为母亲治病的故事。此坊造型优美,结构壮丽,雕刻精细。“对越”的“对”,意为报答;“越”,即扬,意为宣扬。“对越”两字合起来,意为“报答宣扬祖先功德”,在此处意为“宣扬母德高尚”。母德高尚在这里有双关语之意,指唐叔虞之母邑姜也行,说高应元之母也可。牌坊落成后,高应元为它命名为“对越”,并亲自执笔写下了匾额,此匾气势颇为磅礴,被列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水镜台。 水镜台,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前台立十二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周围加各种装饰,制作工艺精细。 晋祠一宝:圣母殿 (宋代)。<br>飞梁以西就是宏伟壮观的圣母殿。它背依悬瓮山,前临鱼沼,左、右是善利泉和难老泉,坐西朝东,独居中轴线末端,冠于全祠。它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是北宋年间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由于这座殿堂修筑得十分富丽堂皇,再加上古代官员都要到圣母殿来献祭祈雨,这座殿堂就成了晋祠的主体建筑,而原来的唐叔虞祠倒反而退居次要的地位了。圣母殿的殿身四面都有围廊,前廊深两间,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殿顶用黄绿色的琉璃瓦剪边。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是现存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大殿庄严古朴,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其形制、规格和构筑方法以,是我国宋代建筑中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br>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大殿作重檐歇山顶,通高19米,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近似方形。四周围廊,前廊深两间,廊下异常宽阔,大殿“付阶周匝”的做法,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的实例。殿堂梁架采用“乳栿对六椽栿用三柱”形式,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惟一符合《营造法式》殿堂式构架形式的孤例。殿周柱子均向内倾,形成侧角,平柱至角柱逐渐升高,造成升起,致使屋檐曲线弧度显著,打破建筑轮廓僵直的格调,增强了建筑造型的艺术美和稳固力。殿顶覆盖黄绿色琉璃剪边,脊上饰各种动物走兽。廊下高悬的楹联匾额,古香四溢。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此外,大殿前廊柱上雕饰有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龙,豪放健美,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距今近千年,鳞甲须髯,仍跃跃欲飞,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及工艺的精巧。<br>殿内无柱,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龛中圣母的威严,而且为设置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看到柱子上盘着的龙了吧,很是生动!难以想象它们竟是1087年的作品! 殿内居中为圣母邑姜像,宋代的彩塑。殿内供奉着四十三尊彩塑。这些彩塑被称为晋祠三绝之二。主像是圣母邑姜,圣母凤冠蟒袍,端坐在凤头椅上。由于身份、地位的限制,要显示出其贵为帝后的高贵与尊严,故做得比较拘谨、刻板。 其余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div>这是殿的左侧部分雕像。侍女手里都拿着侍奉的东西。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眉眼有神,姿态自然,塑工精美。</div> 这是殿中的右侧部分雕像。宋代塑像艺术上的突破点就在于绝不雷同。 晋祠二宝:鱼沼飞梁(宋代)。<br>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鱼沼是晋水三泉之一。古人以方形为沼,圆形为池,因其是方形,水中又多鱼,故名鱼沼。沼上架有十字形桥,古人本有“架桥为虚,若飞也”,“飞梁石蹬,陵跨水道”的说法,故曰“飞梁”。东西桥面宽阔,为通往圣母殿的要道,而南北桥面下斜如鸟之两翼翩翩欲飞。沼中还立有34根小八角石柱,桥边缀勾栏。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梁,实为罕见。故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评价到:“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有极高的价植。<div>上图可看到石桥栏柱上的“鱼沼”。</div> 飞梁。 晋祠三宝:献殿(金代)。<br>献殿,是供奉祭品的场所,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辟门外,均筑坚厚的槛墙,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1995年按原式样翻修,保持了金代建筑特点,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br>殿西月台上有一对铁狮,神态勇猛,造型生动。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铁铸狮子。 周柏,晋祠三绝之首。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这一株了。周柏距今已有3000多年,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在当地人眼中,这株古柏就是长生不老的象征。 难老泉。晋祠三绝之三。 难老泉在1994年终于老去了,是因为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和煤炭资源造成的,现在喷涌出的水是靠水泵形成的。 由于前面在水塔醋业和游客购物中心停留的时间过久,到晋祠时距离我们返京的高铁开车时间已近,故在晋祠的游览简直就是以急行军的速度进行。在这么厚重的历史文化园林中,来不及细细欣赏,颇觉遗憾。留待今后弥补吧。<div><br></div> 此次一路高速运转的“锦绣晋地游”,几乎天天是马不停蹄长途奔袭,虽不免辛劳,但让人乐此不疲。看一下山西省地图,我们此番行程纵贯晋地南北——从最北的大同到最南的运城,稍带着进入河南省的三门峡;东西方向上我们从太原到吕梁,还向陕西延伸到延安。历时9天,真可谓马不停蹄,一路奔波,虽然所到之处只能是蜻蜓点水、难得深入。但已然是惊叹连连,最深的感受是,“人说山西好风光”名不虚传!厚重的历史文化、震撼的自然风貌,每一个景区都非常值得停下来、走进去,静观细品。“锦绣晋地游”,此行收获多多。<div>山西大同的古城改造,应该说是一个兼顾发展旅游业和提升城市生活环境的好范例。这次途中我们看到山西许多地方都在根据当地的特点完善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祝山西的风光明天更美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