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延安市延长县南湾村流传着一个传统,即正月里叫客吃饭,己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正月从初二开始,家家户户都叫客。叫客的对象主要是女面客(结婚出嫁了的女儿、女婿)、本村的出门人(出门在外工作的)和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整个正月几乎每天都有叫客吃饭的。</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老家,叫客吃饭的目的可以总结为这么几点:一是多年不见借此机会拉拉家常,回忆着当年的往事、叙说着如今的光景;二是对村里出门人平时对自己家里的照顾和帮助表示感谢;三是给客人夸一夸自己如今的幸福生活,同时将自己今后准备干的一些大事和客人聊一聊,想得到客人的支待和鼓励;四是让自己的子女多接触一下客人,好让自家的孩子向他们学习;五是一种礼尚往来,大家相互请客,既想沾沾客人新年的喜气,又想与大家处好关系。</p><p class="ql-block"> 叫客吃饭前,家里的男劳力全部出动,父亲带着儿子们打扫院落,里里外外都要打扫的干干净净,角角落落都要清理的井井有条,母亲会带着女孩子们收实屋里,把全屋家具擦洗一遍,炕上的油布搓的明亮亮的,被褥叠的整整齐齐的。</p><p class="ql-block"> 那时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蒸红点点馍馍,都要做一锅豆腐,条件好的会杀一头猪,条件一般的也都会称十几斤猪肉。叫客吃的饭基本上都是热红点点馍馍,蒸一碗猪肉片子盖菜,下边分别是粉条、豆腐、丸子和萝卜条条,上面整整齐齐盖一层白肉片或烧肉片,然后再炒个鸡蛋,抄两碟自己腌的酸菜。叫客吃饭上的酒有烧酒(白酒)、稠酒(用软糜子或高粱酿的)。</p><p class="ql-block"> 饭菜准备好以后,一般由家里能靠上事的孩子负责叫客,村里叫客没有提前预约一说,都是当天谁家先准备好、谁家的孩子叫的早谁先来,往往有些准备的慢一点的家庭,要排队等候,锅里的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一等就是多半天。真是设席容易叫客难,有的小孩叫不到客人,气的直哭鼻子,真是红火有热闹。</p><p class="ql-block"> 客人来了,一般是几个人分吃一个馍馍,菜基本上不动,翻开肉片子,吃一点下面的菜,因为请客吃饭是车轮战式的,客人在你家还没吃完下一家叫客的就等着了,客人往往一整天会轮流在各家各户去吃饭,吃完饭顺便给主家的小孩一个红包或一些糖果,孩子们都很高兴,主家脸上也很有光。</p><p class="ql-block"> 就这个叫客吃饭的传统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了,代代相传,直到今天,只要在正月回到村子里,在家的住户还会叫外面回来的出门人或来村里住娘家的女面吃饭。这个传统,不像城里的请客吃饭,大鱼大肉摆一大桌,老家人的叫客是一种朴素的联谊活动,主要是弘扬一种热情好客、邻里互动、遵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教育激励后代发奋读书,实现追赶超越,长大后争取做个出门在外的能人。</p><p class="ql-block"> 老家地理条件差,土地贫瘠,种地全靠天吃饭,祖祖辈辈都羡慕出门在外的公家人,从回愎高考制度后走出去了几十个大学生,几乎每家都有大学生,家家都有在企事业单位挣工资的,全都脱贫奔了小康,村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现在正在为建设美丽乡村而努力奋斗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