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与葡萄沟,那真是火热与甜蜜的结合

一鳴俊人

<p class="ql-block">中国人大概很少有不知道火焰山的吧?</p><p class="ql-block">火焰山早已名扬天下,这要归功于吴承恩著的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相传《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受阻于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传说火焰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蹬倒了太上老君的炼丹八卦炉,有几块炉砖带着余火落到了地上后,化生出来的。火焰山因为看上去就热,实际气温也相对较高,故有“八百里火焰山,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得化成汁哩!”的说法。</p><p class="ql-block">二十年前有机会领教了一下火焰山。</p><p class="ql-block">“入乡随乡,入游随导”,到了景区,导游安排我们一行人先参观火焰山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新建的人造景点,叫“大漠土艺馆”。</p> 新疆大漠土艺馆门前。<div>门前的香炉上不知怎么会铸着万佛宫的字?里面没有什么佛像的,大概香炉是从别处买来的。</div> 整个土艺馆,看上去就象是全部用泥土盖成的,一抹的土色,与周围山脉、地面的环境色调浑然一体。<br> 土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职,土——土人,即当地人;司——管理;土司——任命当地头人为管理者,负责当地行政、赋税、官司、招兵等等的责任。最小的土司级别是县级,中国的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以前都存在土司,如丽江的木府就是典型的土司府。<br><br>因此,在我们的想象中,县官的住所府邸应该是比较豪华的高门大宅,还有什么后花园之类。其实不然。 土艺馆主要介绍的是两个方面:土司的住房,土艺雕塑。 走进馆里的土司住房,感觉就是一个农民的家居。虽然里面有客厅、卧室、娱乐场所,还有织布间,但是没有装修的东西,仅在墙上挂了些壁画,更没有豪华的感觉。想想现在新疆好多少数民族百姓的住房也比这土司的府邸要大得多,好得多,真是今非昔比啊! 土司家里的卧室,家具、摆设有浓郁的新疆少数民族风格,那个圆形的小桌子就是炕几。 这里是土司家的客厅。 织布间里的织布机,四周墙上是土布。 不过,这土司家里的主人看来也很爱好音乐,在墙上挂了好几样当地少数民族的乐器。 <p class="ql-block">土司房间的外面有大大小小不少土作的雕塑,有佛像、房景和西游记人物等。</p> 土艺馆后面有一座荒凉而带有暗红色的山,寸草不长,很像火焰山。 土艺馆外有块石碑,上书“火焰山”大字。<div>但是导游说,一般讲的火焰山不是在这里,等会可以再去看。</div> (网搜图片)在我去过之后,不知哪一年,同样是这一个刻有“火焰山”大字的石柱上,就多了孙悟空,旁边是他的师弟。说明这里的景区在不断更新中。 远眺那远处的山坡上,几只骆驼在大漠中缓缓行走,颇为荒凉之景色。其实这可能是游人乘坐骆驼漫游火焰山呢! 参观完了土艺馆,大巴车开往真正的火焰山。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 火焰山的位置在由吐鲁番向东去鄯善县公路的路段中,这是一片百多公里长蜿蜓起伏的暗红色山峰,这就是火焰山,最高海拔为851米。<br><br>有关资料介绍,火焰山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的组成部分,形成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山脉的雏形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由于多少万年中受到古代水流的冲刷,山坡上就布满道道冲沟,使山体显得雄浑曲折,并且山上寸草不生,岩石裸露,还常受到风化沙层的覆盖。 我们在吐鲁番的这时候是九月份的中旬,在新疆已经是秋天,但是还感觉到比其它地方的温度要高些。<div>刚才在土艺馆时,可以轻松地将夹克衫穿在身上而不热,但是在火焰山的广场前留影时,离开山脚还有一段距离,也没有阳光明显的照射,就只能穿短袖衣了,温度确实差一个季节。</div><div>据说现在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气温计,显示即时气温。</div> <p class="ql-block">可以想象到,在夏日灼热的阳光照射下,那暗红色山岩将会热浪滚滚,烟云蒸腾缭绕,热气流不断上升,红色砂岩熠熠发光,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称之为火焰山一点也不过分。这里是我国最炎热的区域,夏季最高气温高达47.8℃,地表最高温度高达70℃以上。</p><p class="ql-block">有记录表明,多年来测得的绝对最高气温为49.6℃(1975年7月13日),而地表温度能达到83.3℃,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热极"。</p><p class="ql-block">因此,唐朝诗人岑参曾有诗云:“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p> 与火焰山荒山秃岭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一条条穿过山体的沟谷,沟底大多清泉淙淙、绿树成荫,形成条条狭长绿洲,其中最著名的河谷当数大名鼎鼎的葡萄沟了。<br>然而,正是这个地区的天气和地貌地形的特点,形成了包括葡萄沟在内的盛产葡萄等水果的果品基地,并由此而名扬四海。<br>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关牧村一曲优美的女中音《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把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吐鲁番葡萄的香甜吹遍了全国各地。 <p class="ql-block">吐鲁番是盛产葡萄的地方,主要是那里有好多条峡谷,有别于火焰山等地区的高温且缺水,沟内有溪流,绿树成荫,成为出产葡萄的好地方。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葡萄沟。</p><p class="ql-block">我们随着旅游车离开了火焰山,就来到了葡萄沟。</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的葡萄沟坐落于吐鲁番市东北,葡萄沟是位于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其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0.6-2.0公里,沟谷狭长平缓。沟谷西岸,悬崖对峙,崖壁陡峭,犹如屏蟑。沟内溪流淙淙,水质清澈。溪流两侧,葡萄架遍布,葡萄藤蔓层层叠叠,绿意葱葱。四周是茂密的白杨林,花草果树点缀其间,农家村舍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缓坡上。</p><p class="ql-block">吐鲁番的葡萄沟因葡萄最负盛名而出名。有新疆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犁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鲜明地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葡萄沟则就是冠军了!</p> 彭真1988年来过葡萄沟,留下题字。 走进专门对外开放参观的葡萄沟景区,迎面是一座用中文、英文与维吾尔文书写“葡萄沟”的白色大门,大门的立柱上有维吾尔风格的浮雕花纹。 进了大门,前面是一条长廊,攀满了葡萄的藤蔓,一串串葡萄挂在藤蔓下,游人就在绿叶成荫的长廊里走过。<br>虽然季节正当时,但当时在葡萄沟的游人也不很多。 长廊尽头,有一处人工修建的假山泉水,前面是刻着“葡萄沟”三个大字的岩石,也是游人留影的必到之处。 漫步来到山坡下,只见溪流在这里形成一个水池,池上架了九曲桥,颇有江南风光韵味。 山坡下,肩抗满篮葡萄的葡萄姑娘石像屹立着,迎接远方来客。 葡萄沟景区也比较大,里面还建了一座维吾尔民族风格建筑的民俗展览馆,展示了少数民族的生活特色。 在葡萄沟这一带,有好多四周的墙全是用砖砌成漏空的房子,开始不知道是为什么。 <p class="ql-block">走进去一看,嘿!里面一个个带有枝桠的架子放在那里,原来这就是晾葡萄的地方,当地人称为晾房。</p> 晾房建在房顶或山坡上,一般高3米,宽4米,长6-8米,用土坯砖砌成,四壁布满为通风孔道。 室内有排排木架,成熟的葡萄收下后就一串串挂在上面。<div>吐鲁番地区由于夏天气温较高,而且干燥,在干热风的吹拂下,而不是直接在阳光下暴晒,30至45天晾房内的葡萄即成为保持原有鲜艳色泽的葡萄干。</div> 我们在风景区里面的葡萄长廊里,就看到挂在那里的葡萄有几串已经成了葡萄干。导游说,如果你们早些时候来,挂在上面的葡萄干还要多呢! 走到风景区的出口处附近,只见长长的葡萄干销售摊店林立道路两边。到这里来,买点葡萄干带回去还是不错的,于是在一个个摊点前巡看问价。<div>营业员介绍说,因为吐鲁番的葡萄与众不同,它似珍珠,象玛瑙,晶莹剔透,甜嫩多汁,令人垂涎欲滴,而且品种繁多,现有无核白、红葡萄、黑葡萄、玫瑰香、喀什哈尔、马奶子等600多个优良品种,堪称“世界葡萄植物园”。所以吐鲁番的葡萄干也有好几百个品种,最贵的是一种称为黑珍珠的,她指给我们看,象平时的绿豆那么大,要100多元一斤,据说营养价值很高。普通的十几元、二十几元的很多。我就买了三个品种的葡萄干,也算是带了当地特产,不旺此行吧。<br></div> 在葡萄沟附近还参观了坎儿井,是当地的一种历史悠久的特有的水利设施,也很有实用价值。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中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l8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br><br> 可见古代人民也是很会因地制宜创造各种适合生活、耕种的设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