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听朋友说,中国现代文学馆有汪曾祺的画展,我喜欢汪曾祺的散文,对他的画自然也感兴趣,于是在网上预约了周三的参观。</p><p class="ql-block">现代文学馆在朝阳区,离我家很远,我是第一次去,在网上查询,幸好家门口有车直达。</p><p class="ql-block">现代文学馆位于育慧南路,是一组很漂亮的建筑群,展览在C座。由于是疫情期间,在门口经过繁复的认证登记,进入参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馆大厅,现代化建筑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p> <p class="ql-block">一楼大厅尽头是一幅大型油画,画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蔡元培、傅斯年、钱玄同,李大钊和陈独秀,人物都画得栩栩如生,面对这些伟大的思想者,崇敬之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展馆里非常安静,除了几个工作人员,只有我一个观众。楼下有常年展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展”,我决定先去二楼看汪老的画展。</p> <p class="ql-block">汪老的家乡在江苏高邮,紧邻大运河,是人杰地灵的江南水乡。他的父亲是画家,性格随和,充满生活情趣,而且多才多艺,对他有很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他从小经常看父亲作画,耳濡目染,使他也喜欢上了绘画。他因为仰慕沈从文,去报考西南联大,想如果考不上,就去考艺专学画。</p><p class="ql-block">但他顺利考取了西南联大,成了沈从文的学生,开始了自己的作家生涯。</p> <p class="ql-block">汪老在写作之余,画了很多怡情小品,他谦虚地说自己的画是野路子,不古不今,不西不中,让画家齿冷。</p><p class="ql-block">这次展出了他的六十多幅书画作品。看他的画,感觉到强烈的文人气息,虽然都是小品,但一花一鸟,一人一物,恬淡而不乏清趣;拙趣中饱含温情。如果你读过他的散文,会在其中发现这些画的踪影,让你感觉到他的文字和书画的彼此渗透,相互诠释,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汪老小时候在故乡常喝咸菜慈姑汤,这就是慈姑,虽然有点苦,但曾经帮他们度过灾年。</p> <p class="ql-block">汪老画笔下的苏东坡,也很特别,我总觉得他也頗很有几分东坡的气质。</p><p class="ql-block">他在散文里描写自己被打成右派是这样说的,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了,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p><p class="ql-block">这真是黑色幽默,由于汪老是补定的一般右派,所以还是幸运的,没有被发配兴凯湖和夹边沟,而是到张家口沙岭子的农业研究所接受劳动改造,环境好多了,没受什么罪。</p><p class="ql-block">沽源有研究所的一个下属单位,沽源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全国培育马铃薯种子的基地,领导看汪老会画画,指派他画一个马铃薯图集。于是他画完花,画叶子,等到马铃薯熟了,再画薯块。马铃薯画完没用了,汪老就把它们烤熟了吃。</p><p class="ql-block">汪老调侃地说,他画过的马铃薯有一百多种,他也是全国品尝马铃薯品种最多的人。看到这儿,我想起苏东坡被贬广东,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诗句。</p><p class="ql-block">可惜这本《马铃薯图集》没出版,画稿还在文革中被毁了。</p> <p class="ql-block">汪老的散文对苦瓜有一段描写,他的小孙女,不到三岁,能够说出很多种瓜,但她认为苦瓜不是瓜。汪老为此还查了《辞源》,才知道苦瓜和黄瓜都属于葫芦科。</p><p class="ql-block">从苦瓜他又联想到苦瓜和尚,想到文学创作,是一篇很有趣的散文。</p> <p class="ql-block">都是做饭的食材。</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有点八大山人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别的画家的竹子都是外直中通,亭亭玉立。汪老画的竹子是弯的,看了感觉寓意深刻。</p> <p class="ql-block">荷花也画的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这个人的身子像马铃薯。(「・ω・)「嘿</p> <p class="ql-block">我看过的鳜鱼图,都是桃花流水鳜鱼肥,但这条鳜鱼和烹饪的佐料放在一起,似乎闻到了红烧鳜鱼的香味。</p> <p class="ql-block">憨态可掬的外国松鼠。</p> <p class="ql-block">一花一叶总关情。</p> <p class="ql-block">汪老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散文里很多篇描写了各地的美食,看了很长知识。</p><p class="ql-block">汪老自己也是美食家,他的厨艺水平很高,在圈里頗有名气,一些中外作家来北京,都点名要吃他做的饭。</p> <p class="ql-block">以前我很喜欢汪老的散文,这次有幸参观了他的画展。感觉他的画和文章一样精彩,平实率真,幽默随性,有情趣,有思想,有品味。看完以后让人回味无穷,那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在他的画笔下,被注入了生命,向我们传递着人间的小温暖,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五味杂陈。</p><p class="ql-block">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汪老就是一个有趣的灵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