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唐模村

行行摄摄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始建于唐,始称檀干。公元923年唐越国公汪华后裔汪思立迁居该村,并利用风水原理栽植银杏树选址建设家园。为表先主(唐朝皇上)对其祖先汪华及其后代的隆恩,取忠君、忠主之意,决定仿效“后唐”营建一个标准而模范村庄,便改村名为“唐模”。 唐模古村经宋、元时期的发展,到明、清时期逐渐强盛。特别是清代初期最为鼎盛。这与徽商的发展时间上基本吻合,唐模也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地方志的记载,还是村中人们的流传,有很多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br>唐模村以狮子山为支撑点,檀干溪穿村而过,沿溪两岸的水街分布着近百幢徽派建筑,民居、祠堂、店铺、油坊等,散发着古徽州悠久历史的灿烂之光及积淀的深厚徽文化内涵之美。唐模村水口以桥、堰作为关锁,以亭、庙、坊作为镇物,以古树、花草作为背景,既有水口,又有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檀干园。小桥、流水、人家,似一幅清新明丽的村居山水图。唐模村主要景点有檀干园、沙堤亭、高阳桥等,流传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黄梅戏与传统美术——徽州三雕。<br>唐模村特色明晰的古桥、古树等体现了唐模的地域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1.古水坝 唐模村中的水坝早在明代业已形成并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水系保存基本完好。就水利系统而言,急需从源头控制水源,以保持源头水源清洁,村中圳渠清淤贯通,以保持水流畅通,排水流畅,以保持圳渠的自净功能。 2.古桥 清澈美丽的檀干溪,由西向东,把唐模村一分为二,架于溪上的十座古桥,十座桥形态各异,又称“石桥九貌”,十座桥又把被分隔的南北两半连成一个整体。“小桥、流水、人家”三者相互衬映,构成了一幅古朴、幽美的风景画。现在唐模的这些古桥保护基本十分完好,且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3.古树名木 唐模村古树主要集中在村东入口,小溪两岸,保存着明代的樟树群,树龄都在300年以上。其中最特别的是“槐荫树”1992年,新编电视剧《天仙配》来唐模拍摄。槐荫树现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周边加上了护栏。 古银杏树:唐模村有棵古银杏树(又名白果、公孙树),相传系唐代古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树龄。古银杏现在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周边环境也与树体相得益彰。 4.古牌坊 康熙丙辰许承宣许承家同胞二人,在二百九十六人之列,同在康熙年间试中进士,钦点翰林。朝庭为之建造牌坊以示表彰。此坊称“同胞翰林坊”,立于檀干牌楼边,青石板大道之中,跨路而建,四柱三间。四石狮,四石鼓,并饰以禽、鱼、鸟、兽花纹图案和古人物图像。雕琢精致形象逼真。 同胞翰林坊目前保护状况较好,主体结构完好无损,牌坊主题呈现出自然地古牌坊的面貌,但是由于长期的风化腐蚀,还是呈现出不少的绿斑。同时处于潮湿的檀干溪岸边,还存在受潮的问题。部分雕花和石构件破损脱落,一定成程度上影响了风貌。 5.古亭 唐模村现有古亭2处,分别为沙堤亭、镜亭。集中在唐模村东部,檀干园内部及周边。镜亭内藏诸多珍贵石碑,其建筑本身形态优美,古色古香。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清代康熙年间重修,因属水口标志,又称水口亭。沙堤亭目前保护状况尚可,不过,由于常年风化,柱子特别是基座斑驳陆离,墙身黯淡无光。亭檐杂草丛生,需清除。<br>2012年唐模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