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战疫,千难与万险

<h1><ul><li><b>战疫:患者千难</b></li></ul></h1> 所有住院的新冠患者中,老人且合并有其他各种基础疾病者居多,新冠肺炎病毒破坏的不仅仅是呼吸道肺部,它几乎对全身的脏器组织都有损伤。这也导致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普遍较重且复杂。绝不能一两套统一治疗方案推而广之就行的。<div><br><div> 病区里,新冠肺炎患者合并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合并血糖畸高的比比皆是。在病毒的联合攻击下,每一个合并症的问题处理起来都更加的复杂和麻烦。</div><div> 在平时不同的合并症是需要请专业的专科医生前来会诊,协助处理的。但疫情期间人员虽然以可是为单位打撒混编,但也绝难做到一个组内包含有所有专业医生。何况每隔病区均是各自隔离封闭。</div><div><br></div><div> 跨科会诊、全面的专科处置,实事求是的讲,基本上是不能。哪怕是事到生死关头,唯存的一线希望是转往A区和危重症区。关于A区和危重症区的床位紧缺,几乎可以专门单辟一整章来讲。这里之简单的归纳为四个字——想都别想。</div><div><br></div><div>下图:危重症区</div></div> <div> 每个病区的患者都是爆满,哪有病床可转。每个病区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每个病区的医护都是宵衣旰食、焦头烂额。床旁会诊不用想,各病区隔离,来不了,也没有时间来。专科医生电话会诊已算是比较奢侈的操作。</div><div><br></div><div> 医院内一切原有医疗构架基本全部切割分散,成立了以病区为单位,以内外科为搭配的混编独立医疗小分队。病区里复杂的医疗处理处置,更多靠的是该病区医生的群策群立和大家扎实基本功。</div><div><br>下图:综合办公区的病情讨论</div> 患者千难,难在有太多的复杂问题需要被及时、合理、有效处理。<br><br> 病区里,吸着氧气血氧饱和度仍不达标的一大堆,个别的血氧值甚至在危重和极危重症区域徘徊。这样血氧都不达标的患者,平时病区有一、两个就大家就会忙得风生水起。这样的患者要么请专科处理,病情好转继续观察,要么转走,去重症病区进一步治疗。<div><br><div> 但现在一个病区里,血氧不达标的就有一二十人,这些患者多病情焦灼危重,但也多无处可转。一切更多的,只能靠病区医疗小组的群策群力、尽心竭力。</div><div><br><div>下图:病区内随处可见的危重患者</div></div></div> <div><br></div> 因为是烈性传染性疾病,病区必须是封闭式管理。没有探视,没有陪护,甚至是送餐也不允许。家属不被允许也不会进到这病毒充斥的病区中来。<div><br> 没有陪伴,没有探视,活动范围只有也能局限在十几平方米小房间内。病房内日夜断续的咳嗽完全打乱了每个人的生理节奏,日夜更加颠倒。虽然那时候武汉物资十分匮乏,但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患者的饭菜质量确实得到了优先保证。饭菜是统一丰富的盒饭。但极其缺乏的是患者的食欲。</div><div><br></div><div>下图:患者们品类丰富的盒饭在当时的物资条件下,已经是非常不错了。</div> <div><br></div> 比起早期医护人员经常吃的“老坛酸菜牛肉”、“铁板牛肉”、“锡纸花甲”等,患者的盒饭在”名字上还是差了点“<br> <div> <br></div> 在这样一个封闭自理的环境里,各种病痛不适,得独自面对。各种孤独恐惧,得独自忍受。对病情的忧虑,对药物的反应、对家人的需求、对死亡的恐惧,许多患者特别是老年病重患者,食欲极差。<div><br> 特别是当病区里有危重患者被抢救或死亡时,周边那是一片惶然。数天之内,周遭患者食欲更是丧失殆尽。</div><div><br></div><div>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和消防安全,病区内是没有微波炉电饭锅等加热装置。战疫早期,病房内饭菜送来,热的热吃、冷的冷吃、经常不吃,成了常态。许多患者在住院一段时间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状况。这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和康复,无疑是雪上加霜。</div><div><br>下图:忙的焦头烂额的医护人员想办法增加重病患者营养</div> <div> 患者千难,难在各种交织的病痛不适,需独自承担。<br> 患者千难,难在各种交织的负面情绪,需独自承受。<div><br></div></div><div><br></div> <h1><ul><li><b>战疫:医护万险</b></li></ul></h1> 战疫初期,医护面临的巨大困难便是超负荷工作。因为防疫物资的缺乏,每个班次的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所谓严格,就是按日常工作量标准,将医护人数控制到最低。<div> 但疫区的工作是日常工作吗?绝对不是!穿上全套的防护装备,密闭、憋闷、不透气、视物模糊、行动不便。每一件日常能轻松完成的事情,穿上隔离装备后都会变得“不那么”的轻松。时间长了,酸爽无比。</div><div><br>下图:隔离服前的堆成山的工作</div> <div><br></div> 单说医护工作中最常见的血管穿刺。穿上厚厚的隔离服,戴着双层的橡胶手套,再加上“雾气弥漫”护目镜,于我而言,莫说穿刺血管,患者人在哪可能都看不清。<div> 一次给病区内不慎摔破头皮的老太太做清创缝合,穿着隔离服,各种动作都变得艰难晦涩,伤口缝得惨不忍睹,最后只能勉强了事。</div><div><br></div><div> 这种在平时无比简单的小清创,都能让人汗流浃背,浑身湿透。每每想到病区的护士们,在同样的情况下要做更多、更精细的血管穿刺、配药护理等,真的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div><div><br>下图:“不可思议”的血管穿刺</div> <div><br></div><div> 新冠患者中,年老体弱者占了大部分,平时生活多难以完全自理。在新冠病毒的摧残下,在封闭隔绝的病区内,也只能尽量自理。病友间的相互帮扶,有限而无力。</div><div> 病区里大量自理能力有限的群体不仅给自身带来了各种问题麻烦,也给医护带来了巨大工作量和风险。说巨大,并没有夸张。</div><div><br> 体质衰弱的老年患者,连下床都困难。但这样的患者基数太大,更多时候也得靠自己或周边的病友帮助,艰难的完成部分自理工作,如上厕所等。这其中有些独自摸索着去上厕所后患者,蹲在便池上便无力起身。更有甚者居然连大声呼喊呼救的力气也没有。</div><div><br></div><div> 我个人就经历过两次,在巡视病房时发现病房内患者已“失踪”数小时,来回寻找发现其被困卫生间内。最后靠几名医护才合力救出。</div><div> 不要问同病房的病友为何么数小时而不知?也不要问他们为何不救等。暮气沉沉的房间里里,多是昏昏沉沉、自身难保的过江菩萨们。<br></div><div><br></div><div>下图:虚弱的患者</div> <div> </div><div> 病区里的跌倒事件,也时有发生。久卧在床的健康常人起床后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何况患有新冠肺炎长期卧床的年老患者。</div><div> 下床后不慎摔倒各病区都有发生,有的甚至头破血流。此时我们不得不穿着厚厚的隔离服,一次一次在其他患者得呼救声中赶去搀扶、救治。头破血流的创口,也只能在床边行急诊行清创缝合。<br></div><div><br></div> 没有陪护,没有家人的陪伴,重病缠身的老年患者所面临的困难之多,超乎想想象。<div><br>下图:自行起床不慎跌倒的患者</div> <div><br></div> 伴随着患者行动、活动困难、下床如厕困难,如便秘等就太司空见惯。患者大便干结数天不排,腹痛、腹胀厉害,此时也只能由我们医护人员亲自上手,徒手扩肛掏粪,说是掏粪工人这才是名副其实。<div><br></div><div>下图:相对轻松的倒尿</div> <div><br></div><div> 有的患者下床不能,直接将粪便、尿液排在床上。有的还一捂半天,最后还需医护人员帮忙擦洗更换。那味道,会让人觉得根本就没有戴任何口罩。</div> <div><br></div> 说了这么多患者遇到的麻烦和不便,说了这么多医护的辛苦和不易,那所谓巨大危险在哪?<div><div> 其实危险就在这些麻烦中。大多常人所不知道的是,搀扶新冠肺炎患者本就是一间十分危险的事情。在搀扶的过程中,医护过大过度的动作,以及患者各种无意间的动作,都很容易导致医护人员隔离防护装备破损、脱落。</div></div> <div><br></div> 防护装备的破损和脱落装,绝不是只意味着走风、漏气,绝不是哪里破了就换哪里的问题。在如此近距离接触新冠肺炎患者,隔离防护装备的破损意味着高概率的感染新冠病毒风险。病毒的感染,有时只需一星唾沫,只要弹指瞬间。<div><br> 更为可怕的是,很多时候你甚至不知道身上的隔离防护装备在何时、在何处已经破损了。<br><br>下图:并不结实的装备,所以手套常要戴两层,还要用透明胶带缠紧加固</div> <div><br></div> 其次,所有近距离的接触新冠患者的血液、体液、尿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都是极其危险的事情。更不必说在打针穿刺时不断咳嗽的患者,在模糊护目镜下快脸贴脸的清创缝合等。<div><br>下图:每天无数次的血管穿刺</div> <div><br></div> 在抗疫战场上的医护人员,面对的岂止是脏乱疲累,更多的是无处不在的、随时出现的、关乎生死的各种危险。<div><br>下图:繁重的病区工作(2月份)</div> <div><br></div> <b> 疫情初期,病区的新冠肺炎患者,经历千难。</b><div><b> 而每一名战疫的医护,在守卫生命的同时,历经万险!</b><div><br></div><div>(此章节内部分图片,为支援我院四川医疗队拍摄,感谢他们在疫情期间对我们的及时支援,感谢!)<br></div><div><br></div><div>第六章 (完)</div></div> 第七章 物资:白衣执甲(待我歇歇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