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了解,明确主题 <p class="ql-block"> 一至六年级部编版语文教材走进我们的课堂已经两年时间了,此版本以“主题”组织单元设计。单元主题教学着眼于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这就要求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必须从整个单元的角度来备课,既要注意同一主题下每篇课文之间的相互支持与补充,也要注意联系以往学过的内容,灵活组织教学。</p><p class="ql-block">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安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习作要求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并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感受。</p> 素读课文,体会主题 <p class="ql-block"> 打开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一单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优美的乡村水墨画,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祥和静谧之感:远山如黛,河水蜿蜒,绿树掩映着三三两两的村居,田地绿色一片,壮硕耕牛努力拉耙,身披蓑衣的农夫紧跟其后。正如图画中的文字“淳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美好的乡村生活不仅映入脑海,也走进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我采用素读的方式,走进每一篇诗词和文章,努力让自己的情感与文本相融,在反复品读中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领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当我读到“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我好像看到梅子长成金黄色,杏子越来越肥;荞麦花雪白,菜花逐渐凋谢,越来越少。初夏白天变长,正是农忙时节,中午烈日炎炎无法劳作,人们只能早出晚归,抓紧时间打理农田;而此时蜻飞蝶舞,偶尔还会篱笆花朵上休息。诗中描绘的画面真的很美,我想的更多的是,美的画面里承载着农家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承载着农家人的辛苦与期望。我心里想得更多的是我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姐姐,土里刨食的她一年四季不停歇,春天给每一朵桃花授粉,然后给每一棵桃树疏桃,初夏给每一个保留下的小桃套袋,暑天半夜凌晨起来摘桃、装框、送货站卖掉;初秋开始整理韭菜,浇水、施肥、建棚……一直忙到年底,有时年三十初一照样钻进不到一米高的棚里割韭菜。农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是国家的政策好,是农家人干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当我读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腾,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腾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希望晚年生活能够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当我们满头白发,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房前屋后种满各种蔬菜,还能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闲聊,过着这样的简单宁静、温馨惬意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当我读到“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云彩;你会从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这段文字把我的思绪拉回到我小时候,躺在炕上睡觉前,看到房顶椽子上木头条纹或者黑色圆圈,甚至房梁上飘忽的蜘蛛网也能成为故事中角色,在我的脑海中想象成一个又一个奇妙故事。我和作者一样,都是在想象中度过那些看似无聊的夜晚,这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乡村孩子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不借助任何教学参考资料素读课文,在一遍一遍地朗读中,足以让读者深深感受到每一篇选文所表达的主题——淳朴的乡村生活。而且每一篇文章都与孩子的童年生活紧密相连,很好的激发出农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假期中,素读课文应该是读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单独的一个板块,鼓励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体会单元主题。</p> 围绕主题,设计策略 <p class="ql-block">一、感悟文本,抓住关键语句</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实现此教学目标我们需要三步走:</p><p class="ql-block"> 第一步,通读感知课文。通读感知课文是悟情的基础,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或者一组文章,我们语文老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第一步——通读感知课文,让学生在整体阅读中,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这最基础的环节,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最好是素读,没有太大的压力,结合自己的语文能力去完成这一步的操作。</p><p class="ql-block"> 第二步,理解关键词句。理解关键词语是悟情的保证,本单元选取的《古诗词三首》《天窗》《乡下人家》《三月桃花水》,每一课都有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词句,这就需要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抓住不放,深入体会。</p><p class="ql-block"> 比如:《四时田园杂兴》后两句中用蜻蜓、蛱蝶的翻飞来衬托村中的幽静,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行人见少的情景。后两句诗留有空白,诗有言外意,这就需要老师不断深挖,让学生深刻理解诗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再如:“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需要我们老师抓住这个关键语句,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情况下,天窗才会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样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课文,下雨天和睡觉前。</p><p class="ql-block"> 第三步,品读关键语句。品读关键语句是悟情的关键,我们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品读关键语句。在反复品读中学生才能与作者心灵相沟通,与课文内容相融合,而这些不是用语言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得以表现。</p><p class="ql-block"> 比如:《三月桃花水》,“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这个段落不仅回答了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的两个问题:“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在我们轻快活泼地朗读中,表达出和作者一样的心情,看到春水苏醒,万物生长的喜悦之情。因此,我们不仅指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再由关键语句带动全文的阅读,更要重视品读关键语句,与文章的思想与作者的内心真正融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二、感受主题,巧用学习方法</p><p class="ql-block"> 学习《古诗词三首》,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p><p class="ql-block"> 学习《乡下人家》,抓住“中心句”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1、2自然段写了乡下人家屋前色彩斑斓的瓜架、鲜花;3、4自然段写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自由觅食的鸡鸭;5、6自然段写了乡下人家夏天傍晚和秋天夜里的美好景象。</p><p class="ql-block">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每个场景,感受每个季节都是一幅画。比如:开篇从门前写起,抓住瓜架上瓜、藤、叶的颜色,绘出了“瓜藤攀架图”;再以“有些人家”衔接,依着时令介绍门前的鲜花,寥寥几笔,勾勒出“花开三季图”;又以“还有些人家”过渡,转向屋后的青竹和鲜笋,描绘了“雨后春笋图”;</p><p class="ql-block"> 品读关键语句,体会浓浓的香椿生活气息。比如:“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威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在反复的品读中,让学生体会这些新鲜的乡村生活场景和独特的表达,这既陌生又有趣的语言文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遐想,从而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生活的向往之情。</p><p class="ql-block"> 学习《天窗》,在“什么时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一问题下,直奔课文主要段落——4至7自然段。带领学生学习两个“特殊时段”的场景:下雨天被关在家里感到失落时,由天窗想象风雨的威力;晚上被迫上床休息感到无奈时,由天窗想象夜晚的神奇。这样抓住关键语段,能让学生体会到天窗虽然带来快乐,但乡下孩子快乐的真正根源还在于他们活泼会想。</p><p class="ql-block">三、巧设辩论,升华大主题</p><p class="ql-block"> 提到农村,说到种地,我们想的最多的是落后,贫穷,好好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如何让学生热爱乡村生活,留在乡村,建设乡村呢?我觉得有必要进行一次辩论,让学生对现代乡村、未来乡村有科学的预见,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辩论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在充分的表达中,有信心让乡村科学发展,乡村生活会越来的美好,“淳朴的乡村生活,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目标,从而达到升华本单元的主题的目的。</p><p class="ql-block">正方观点:</p><p class="ql-block">留在乡村,建设乡村,我的未来在乡村</p><p class="ql-block">反方观点:</p><p class="ql-block">走出农村,走向城市,我的未来在城市</p><p class="ql-block">4、围绕主题,读写相结合</p><p class="ql-block"> 著名作文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很多老师认为阅读与写作是两个板块,而我认为阅读写作不是两个分离的版块,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教学中阅读的重点就是写作的重点。</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课文语言优美,很适合积累。教学时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精彩语段朗读给你听;课文学习感悟写给你看;抄写优美语言我能干……引导学生主动习得语言,积累语音,培养语感。</p><p class="ql-block"> 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我的乐园》,就是训练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写一写自己在某个地方的快乐生活,并与他人分享其中的快乐。在写之前,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梳理出三个重点内容:乐园的样子、自己在乐园中的活动、乐园给自己的快乐。乐园的样子可以借鉴《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乡下人家》,写出这个乐园与众不同的美;自己在乐园中的活动可以借鉴《天窗》《乡下人家》,写自己的想象,写跟他人一起做的事,表达自己内心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1 古诗词三首</p> <p class="ql-block">2 乡下人家</p> <p class="ql-block">3 天窗</p> <p class="ql-block">4 三月桃花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