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原市,山西省辖地级市,简称“并"古称晋阳,别称并州、龙城,是山西省省会、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太原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全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恒山,即所谓“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确定为“五岳”之北岳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最高峰为代县、应县边界处的馒头山,海拔2426米。山间河谷处的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台山】</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距西安约27公里,古称太乙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海拔1688米,是西安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有着“终南神秀之区”之称。 山上有清凉、文殊、舍身、灵应、观音五峰,有明清以来的大小庙宇40多处,建筑精巧,布局别致。南五台盛产药材,山形峭拔,风景秀美,从竹谷进山至大台竟有12.5公里之遥,山重水复,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和“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2]</p><p class="ql-block">2013年12月,“宜川县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评为“第十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国家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荣誉的授予,成为壶口景区继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之后第四张国家级名片,为延安市唯一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行大峡谷风景区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1.25千米。太行大峡谷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太行大峡谷风景区地处晋豫两省交界,横亘于林州市西北部,海拔800-1736米,相对高差约1000米。太行大峡谷为五A级国家级风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绵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绵山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既取之先代建筑之长,又加上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现代创意,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在绵山绵山风景名胜区建筑群体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遥古城】</p><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皇城相府】</p><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5A),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行五指山又名五行山,位于太行山东麓,太行五指山主峰海拔1283米,占地面积28平方公里,因五座奇峰形似如来佛祖五个手指而得名五指山,相传孙悟空就是被压在五指山下参禅悟道。五指山周围群山环抱,山势巍峨峻秀,植被郁郁葱葱,以“雄、奇、险、秀”著称。景区是集自然风光、森林公园、红色旅游、佛学研修、人文景观、峡谷漂流和滑雪为一体,供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体验健康生活的大型风景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武当山又名真武山,古称龙王山,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境内,吕梁山脉中段,南距离石区32公里,东北离太原 216公里。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由72峰、36崖、24涧组成,主峰香炉峰,海拔2254米,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北武当山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是吕梁山的一颗明珠,素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系我国北方道教圣地之一。北武当山尤为可观的是那些千姿百态的奇松和栩栩如生的怪石。山体由整体花岗岩组成,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化浸蚀,造成今日之岩石裸露,主峰突起,巍峨挺拔,四周几乎都是悬崖峭壁,如神工鬼斧削劈,其自然景观奇峻秀丽。北武当山小金顶建玄天真武庙,并有壁画、石刻多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西美食】</p><p class="ql-block">刀削面、晋中油糕、头脑、阳城肉罐肉、猪血灌肠、莜面栲栳栳、羊杂割、过油肉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晋中油糕:是以黄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3、头脑:是山西特有的一种清真小吃,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糊里,放上大块肥羊肉,莲菜,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特点: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的作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4、阳城肉罐肉:阳城肉罐肉是驰名三晋美味佳肴。它是用猪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种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纯正,软烂可口。同时,阳城肉罐肉不仅制作工艺独特,味纯喷香,而且阳城肉罐还是我国陶瓷工艺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5、猪血灌肠:是霍州传统名食之一,它创制于清朝中叶,加工精细,风味独特,是誉满三晋之佳品。主料是猪血,配以豆芽等。在山西,一年四季街头巷尾均有摊点销售山西小吃猪血灌肠,它既可凉吃,亦可炒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6、莜面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区尤其是忻州地区的一种面食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种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7、羊杂割:羊杂割,为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赐。羊杂最开始是怀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带小有名气。过去怀仁和内蒙人吃羊肉的习惯不一样,内蒙人只吃肉,而怀仁人却在羊下水上做了一些文章,创造了一种美食叫“羊杂”。把羊的心,肺、肝、肠、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盐、大蒜、葱、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汤,做成“羊杂”,加上粉条一起吃。现在发展成为山西地方美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8、过油肉:是太原十大名吃之首,晋菜代表之一。因其“过油”绝技而命名,“点醋”风味而独特。精选瘦肉经过上浆、拉油,配天然黑木耳、蘑菇、冬笋炒过,成菜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传统菜肴,号称“三晋一味”,其起源有多种说法,各地的做法也不一。较著名的有大同、太原、阳泉、晋城过油肉,晋城的“大米过油肉”,特色是多汤水,搭配刚出锅的大米饭一起吃堪称一绝。“过油肉”在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都有,而山西过油肉从选料到制作上都与众不同,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