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母亲(十六)纪实文学

自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谨以此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献给诞辰百岁的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以此为可恃兮之永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三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三、婚姻自主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8年,东北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大规模的辽沈战役。首先解放了锦州,接着势如破竹的,解放了东北全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父亲当时在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期间,是东北野战军中歼敌数量最多、表现最出色的纵队。在黑土地上是以善于打大仗,硬仗,恶仗而著称的。同年11月,二纵被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部队攻占沈阳后,当时二纵驻守在沈阳市的南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奶奶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她儿子的所在部队,现在驻守在沈阳的消息。奶奶立马派我的四叔到沈阳,去部队寻找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届时,父亲离开家乡已经有六年多的时间了,部队当即批准了假期,父亲身着解放军的军装,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警卫员回到了牛庄老家,探望二老及家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也许四叔当时没敢告诉父亲,母亲并不在家,也许是奶奶不让他说。总之,父亲回家之时是不知道母亲出走之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与此同时,母亲正从鞍山汽水厂,被安排到鞍山糕点厂工作。母亲知道父亲回家探亲的消息后,她完全是可以请假回老家牛庄的,但她没有这样做,也没有往家里写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奶奶催父亲回家,是有她自己的想法和打算的。儿媳妇已经逃跑出去,看样子是指望不上了。现如今,她的儿子是解放军的军官,文武双全,光耀门庭。这个儿媳走了也罢,反正已配不上她儿子的这个身份了。她就撺掇着我的父亲,打算让父亲回家来时,能写封休书,休了母亲。再挑一个更好的媳妇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离家多年的父亲,与亲人们有说不完话,道不完的情。奶奶和姑姑每天换着做父亲想吃,爱吃的家乡菜。但让奶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刚刚一提到休妻再娶这件事时,父亲不容质疑、坚决反对,而且根本不听奶奶的说辞和解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父亲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了。乡亲们结伴到家里来坐坐,父亲也四处走走聊聊,有些大叔大婶得空,就把父亲请到一边,背着奶奶悄悄告诉父亲,这些年,母亲在家里的种种不易。父亲本来就没有这个休妻的想法,别忘了,这个家里还有爷爷和小姑支持他,和他站在一起,他当然不会写什么休书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虽然母亲没有回家,但不得不说,父亲和母亲之间是有真感情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当年母亲在爷爷奶奶家当童养媳,父亲虽然年龄不大,但母亲的辛苦付出,任劳任怨地为全家所做的一切,父亲也是看在眼里的。何况,母亲人也确实长得非常出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回家探亲的归期,越来越临近了。奶奶和父亲就这么僵持着。奶奶在家里是很强势的,但奇怪的是,她就是有些惧这个三儿子,听母亲讲过,父亲平时看着好说话,而一旦他拿定主意,就不与人争辩了,任你百转千回,我就是不开口。奶奶虽然万分着急,但一时又说服不了她这个儿子,她也不想把事情弄大,实在是左右为难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再说,那时候牛庄地区已经解放了,村里的许多人家和农会组织,都知道老王家有一个童养媳,因不堪婆婆的虐待而逃跑的事,乡亲们又都支持父亲的举动。家里除了爷爷和小姑支持外,其他人也默不作声,奶奶一看大势所趋,她再这么僵持下去,就真成对立面了。再着说,她可没真不敢得罪这个儿子。因此,奶奶也就不再继续坚持己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次探亲父亲没有见到母亲,就如期返回了所在部队。但老家所发生的这些事情,很快就都传到了母亲的耳朵里,母亲也接到了小姑写的信,明白了父亲的态度和心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问过母亲,六年未见到父亲,当时就真不想回家见见吗?她后来感慨地讲,当然是想见见面了。但当时部队进城,很多当官儿的,都不要农村的老婆,休妻再娶的事非常的普遍。既然她已经走出那个家庭,迎来自己崭新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可留恋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母亲当时的真实想法就是,如果父亲听从了奶奶的话,写休书不要她了,她就继续留在鞍山工作,永远也不会再回牛庄的那个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父亲和母亲这次错过了见面。再次相见,是39军接到赴朝参战的命令,父亲出发之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待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