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我这邻家有点酷~《我们的家》读后感(续)</b></p> <p class="ql-block">前言:上篇读后感传给亚东,想着是“交差”了,没想到反响不小,居然收到了远在北美的儿时玩伴、邻家外孙外甥女丽丽的美好回忆,也收到祥升叔转达的问候和小典故,使我更进一步明白了他多年对我的“专称”😊背后的故事,还有其他姑姑叔叔家人们的鲜花美言点赞鼓励,感激感恩感动,一部家传,竟也赋有这般神奇的力量,使我们两邻家重拾记忆,重温美好。激动之余就有了这篇续,文中如有冒昧,恳请海涵指正。</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家》分了上下两册,分别围绕纪念父母和大哥两大部分内容,由家族全员参与撰文,每个成员分别从各自角度记录分享了和父母(岳父母)伯叔大舅的点点滴滴,篇篇感人,句句扣心,字字珠玑,因为心中有爱,有故事,每个人的文篇都是那么顺畅感人,都是那么“有血有肉有骨骼”,让我这个泪点本来就不高的邻家是多次泪眼婆娑,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从书中读到了父辈的艰辛不易,终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儿女们的悲痛欲绝被迫无奈。以大哥为首的“领头羊”肩负重任,弘扬父辈精神,团结一心,带领姊妹十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扭成一股劲,终将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演绎成了春花烂漫,并且枝繁叶茂精彩万分。</p><p class="ql-block"> 说李家人才辈出一点不过。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对于“飞机、飞行员、解放军”这些名词那就仅是一些热门词汇而已,只要听见天上飞过一架飞机都稀罕的不得了,用手搭着眼睛仰着头远远的把飞机能从东头迎送到西头,从南头送到北头,直至飞到天际看不见为止,至于飞行员,那都是遥不可及的在书中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大人物”,而近在咫尺一墙之隔的邻家居然就出了一位飞行员,模糊的记忆中是他家叫继升的二儿子,读了书后我这然然希希的记忆才得以明晰。</p> <p class="ql-block"> 就允许引用老五儿子全升叔美篇图释的这段描述,“这个大个子资格老的很,村里边只有爷爷辈的人知道他,听说是从本村走出去的赵庄市第一个飞行员!听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讲,他姓侯,叫侯嘉鸣,他当年当兵走的时候,村子里现在65岁的人才刚出生!可见他的资格有多老!让我们记住他、认识他!”,这个飞行员就是我们邻家大女金英姑的女婿,其实他和我记忆中那个叫“兰巨”的人是同一人,总算是对上号了,他本人也是我们邻家,和李家是河南老乡,同住一个院子,对他的母亲我也是有记忆的,一位清瘦干练的和蔼老人,时常和我婆坐在大门口,两个婆还为我的大哥大嫂牵了姻缘,飞行员大伯还是我大嫂的姨表哥。他们的儿女候冬、侯波也是我对邻家最早记忆的一部分,光知道远在东北,就感觉是大城市人,长得洋气漂亮,还有印象有一年说候冬还参与拍了什么电影,这些个事其实对当时的我来说也算是对美好的憧憬和向往。现在再念起也还都是一份美好。</p><p class="ql-block"> 至于老二儿子继升叔,我记忆中的也只是这个名字,竟还张冠李戴,他也有过飞行员梦想,阴差阳错最后成了一名解放军陆军士兵,入伍一年半时间居然连跳几岗连升几级,看得我不可思议,回头想想却也是意料之中,有这样的家庭言传身教,踏实吃苦好学上进,提干不就是早晚的事!这里也摘录全升叔美篇的一段图释描述,“这两个人的资历也不得了。右边这个人40多年前在部队的大机关工作过很多年,经常在大军区司令员、政委面前晃,听说还见过毛主席。”,就连他的爱人也是那个年代令人羡慕的女兵,“这位大姐不得了,你看她像个普通妇女,但她当了一辈子兵,是从部队退休的,听说还是个师级干部。”</p> <p class="ql-block"> 我最熟悉的老三儿子祥升叔,身在老家身为老师,一墙之隔时常相见,也是守在父母身边时间最长的大孝子,顺芳娘当仁不让也是忍辱负重,操劳不少。还有他于我还有个“专称”😊,直到今早我才弄明白我这昵称的来历(见附图)。当我和丽丽他们耍的时候,他总是会给我们出那种“鸡兔同笼,运羊过河”的智力方面的题目,我总是算不过城里回来的丽丽😣。</p> <p class="ql-block"> 老四儿子福升叔,家传主编之一,撰写篇幅最长。看着他的回忆录我仿佛回到了我们的家,门口的涝池,村头的老槐树,街上的情景,历历在目,还有“部队驻扎我们的家”那段记录,让我知道了具体时间也得以及时更改了我在《军人情结》中那个不确定的时间,他的文篇也诠释了我记忆中的好多疑惑。尤其是那段年少时的回忆“眯着眼走路碰到猪圈墙上”,诙谐的语气使我不由的笑出了声,破涕为笑。还有全升叔的美篇文字也都能读到轻松幽默的语气,其实有时我写东西也有同样的风格,可以带来轻松愉悦。和老五全升叔一样他们深受父辈影响,远赴东北求学,积极向上进军营,学有所成,颇有建树。“对越自卫反击战”七十年代生人应该不会陌生,而我们这个邻家老五儿子居然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其实我的姐夫也是一名蹲过猫耳洞的战士,本就钦佩,但我们这位邻家叔却是在父亲临终前仍在前线,且了无音讯,生死未卜,真的是可歌可泣!</p> <p class="ql-block"> 几个姑姑也都是在外工作,各自都幸福美满。女子排行老二的小软姑(菊英)身为同城医务人员前些年我偶尔还能碰见,每每碰到都会有一种不言的亲切感,她退休以后近些年不是跑北京儿子那,就是在加拿大女儿家。就在前年我刚退养我们还在老家相遇(应该是特意从北京回来准备大哥的三年祭奠事宜),每天早晨一起走路锻炼,回来一起玩麻将聊天,她的女儿丽丽(任黎娜)也是我小时候玩伴,一位漂亮的优秀才女,现旅居北美。三女秀英是我有着威严感的小学老师,爱人曾为某县领导,是我们老家同乡。粉英、俊英两个小点的姑姑更是家里的功臣,为了父母放弃学业伺候病人料理生活,受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最终苦尽甘来命运也都有了很好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收到丽丽的美评,意外和高兴😊。)</p> <p class="ql-block"> 最后也不得不说说秀兰妈妈。身为大嫂,生活所迫不得不回到河南老家,拖儿带女一人承受,后又因家中变故弟妹尚小不得已又回到赵庄,协同丈夫李家大儿运升叔照管一家生活,到后来的全家聚集,吃住安排,无怨无悔。长子如父,大嫂比母,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德高望重,值得点赞。就连我这个邻家每次回到老家,只要见到这个邻家妈妈,总感觉有一种无形的亲切感,和妈妈在那边院子一起玩麻将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她也会乐此不彼。有时我就想秀兰妈妈和我妈是有多像,同为大嫂,相似命运,任劳任怨,倍受敬重。只要我妈回到家两人必定是你在我家我在你家,相约玩牌,相约走路,相濡以沫。老运叔身上何不能看到我爸影子,生为长子,势必劳苦功高,善良担当勤劳大度,他们永远是儿女们心中的无冕之王!有时也想我家和我的邻家该是有多大渊缘,书中也有提到我家,提及我爸骑着摩托救急,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远亲近邻,所谓的缘分情谊吧,我是十分珍惜。</p> <p class="ql-block"> 一小到大的邻家,一墙之隔,常有去玩,慢慢长大,知道了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家,现在看来,其实又是一个传奇之家。身在异乡以经商起步,历经的千辛万苦和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又父辈精神思想感召,姊妹十人,相互照应,成龙变凤,家族兴旺。邻里夸赞,乡间美评,已是不争事实。我这邻家有点酷😊!(写于20211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