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周保中将军与苏红军第88独立步兵旅

Star⭐

<p class="ql-block">1939年初冬,</p><p class="ql-block">陷入<b>极其严重困境</b>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将领在</p><p class="ql-block">牡丹江举行会议,</p><p class="ql-block">就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方向进行紧急磋商。</p><p class="ql-block">会上,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提出了</p><p class="ql-block"><b>“保存力量,越界过江,</b></p><p class="ql-block"><b>到苏联远东地区野营整训”</b></p><p class="ql-block">的意见,得到与会同志的一致同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乃使抗联避免被日寇剿灭的</p><p class="ql-block">唯一出路。</p><p class="ql-block">转移到苏联,保存和积蓄力量,</p><p class="ql-block">以利择机再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抗联进入苏联是无奈之举。”</b><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0年3月19日,<b>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b></p><p class="ql-block">在哈巴罗夫斯克苏军远东边防军司令部,</p><p class="ql-block">与远东边疆区党委和远东军讨论</p><p class="ql-block">越界过江野营整训问题,</p><p class="ql-block">苏方原则同意东北抗联的请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按照抗联党委统一部署,战略转移开始,</p><p class="ql-block">第一、二、三路军陆续越过中苏边界</p><p class="ql-block">进入苏联方面指定区域,组建南北野营,</p><p class="ql-block">由苏军提供后勤供应和军事训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苏联收容在<b>哈巴罗夫斯克</b></p><p class="ql-block">和<b> 沃罗什诺夫</b> 附近森林中的北、南两个野营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2-8-1 ~~~1945-10-15 </p><p class="ql-block">在苏联 三年多时间。<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主席 1949年5月在听取了周保中的当面汇报后说:<br><br><b>“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br>在最困难的时期,抗联为了保存实力,</b></p><p class="ql-block"><b>过渡到苏联,也是正当的”。</b><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div>1942年7月16日下午,<br></div><div><b>周保中</b>同苏联远东军司令员<b>阿巴那申克</b>大将</div><div>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将留在苏联远东境内的</div><div>东北抗联部队改编为抗联步兵教导旅。</div><div>全旅编为4个步兵营,1个无线电连,</div><div>1个迫击炮连,1个教导连。<br></div><div>(1944年后,增加一个自动步枪营</div><div>和一个八二迫击炮连。)</div><div><br></div><div>1942年8月1日抗联部队被改编为</div><div><b>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b>,对外代号<b>8461部队</b>。</div><div>隶属于苏联第二远东方面军。</div><div><br></div><div>全旅共有<b>1500</b>名官兵,其中一半是</div><div><b>抗联</b>中原有的中国人和朝鲜人,<br>另一半是苏联人和当地新参军的少数民族。<br></div><div><br></div><div><b>周保中</b>任旅长,</div><div><b>李兆麟</b>任政委,</div><div><br></div><div>朝鲜人</div><div><b>崔庸健</b>任副参谋长(中国共产党党委书记)</div><div><b>金日成</b>为教导第一营营长,</div><div><b>安吉</b>任政治副营长,</div><div><b>姜信泰</b>任第二营政治副营长,</div><div><b>金策</b>任第三营政治副营长。</div><div>由于有中朝官兵加入,</div><div>该独立步兵旅又称<b>国际旅</b>,</div><div>中朝指战员总共有<b>700</b>多人。</div><div><br></div><div>被编入国际旅的中朝指战员都是久经战斗而保存下来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军政素质。他们利用苏联提供的有利环境,加紧政治军事训练,等待时机,回国参加对日作战,解放自己的国家。在苏联<b>3年多</b>的时间里,中朝抗联官兵进一步树立了互相支援、互相帮助的国际主义精神,其相互间的战斗友谊得到进一步加深。<br><br>  <b>1945年8月9日</b>,苏联红军向盘踞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日本关东军同时展开全面进攻。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并没有以整旅的建制随苏联红军作战,斯大林考虑的是让中朝官兵回国接收苏军占领地区,并建设自己的国家。</div><div><br></div><div>除了抽调一部分指战员参加苏联部队直接对关东军作战外,该旅到1945年8月25日还有<b>1354</b>名官兵,其中</div><div>中国人<b>373</b>人,</div><div>朝鲜人<b>103</b>人,</div><div>那乃人和其他民族416人,</div><div>俄罗斯人462人。</div><div>内中的中朝指战员就成为日本投降后</div><div>接收东北和朝鲜的骨干力量。<br><br>  <b>8月15日</b></div><div>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苏联红军消灭了关东军,占领了东北全境和朝鲜北纬38度线以北地区,在占领区的大中城市和要害地点建立起大小不等的卫戍区,维护地方治安和实施军事管制。初到东北和朝鲜的苏军不了解地理民情和社会状况,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远东军大本营便将中朝抗联指战员派往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区的各主要卫戍司令部任职,帮助苏联红军解决人地两生的困难。<br><br>  <b>9月2日</b></div><div>苏联远东军大本营参谋部致函第二方面军参谋部:“苏联远东武装力量总司令参谋部向你们方面军派出一批中国人和朝鲜人,他们曾经是满洲游击队员,最近三年归属于第二远东方面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在我军占领东北和***期间,为了在我军卫戍司令部管辖地区建立秩序和增强卫戍司令部在当地居民中的影响,可在卫戍司令部机关中合法地利用这些人出任省、县级副卫戍司令和卫戍司令的助手,而同时他们又是地方自卫队的成员和普通地方居民。”<br><br>  苏联远东军大本营的上述决定对东北和朝鲜政治局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赋予原抗联战士既是苏军副卫戍司令、又是地方自卫队员的双重身份,就是为他们组织地方武装、在苏军撤退后接管地方政权提供最大的方便。特别是在朝鲜,八十八旅的前抗联朝鲜指挥员的大多数都是通过在苏军卫戍司令部担任公开军职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br><br>  远东军大本营参谋部从八十八旅中为驻东北苏军挑选了出任重要城市副卫戍司令和卫戍司令助手的抗联指战员115人,作为地方自卫队员和其他机关职员者153人;为驻朝鲜苏军挑选朝鲜抗联指战员47人出任副卫戍司令和司令助手,另派15人为翻译,37人为其他机关职员。</div><div><br></div><div>苏军<b>大本营参谋部</b>还特别推荐下列原抗联内的中朝领导干部出任东北和朝鲜最重要城市的副卫戍司令:</div><div><br></div><div>“<b>周保中</b>——中校,前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司令——任长春市副卫戍司令;</div><div><br></div><div>张寿篯(<b>李兆麟</b>——引者)——少校,政治部副主任,前抗联第三路军总司令——任哈尔滨市副卫戍司令;</div><div><br></div><div><b>金日成</b>——大尉,前抗联第一路军支队长(军长),任平壤副卫戍司令;</div><div><br></div><div>大尉<b>王效明</b>——抗联第二路军支队长——任吉林市副卫戍司令;</div><div><br></div><div>大尉<b>姜信泰</b>——抗联第二路军支队长、第四营营长——任延吉市副卫戍司令;</div><div><br></div><div>大尉<b>金策</b>——前北满党委书记,第二营副教导员——任咸兴市副卫戍司令;</div><div><br></div><div>大尉<b>冯仲云</b>——前满洲党委委员、旅政治部教导员——任奉天(沈阳——引者)副卫戍司令。”</div><div><br></div><div>为便于抗联战士回本土开展工作,大本营参谋部还同时决定,允许被委任为副卫戍司令的中朝士兵和士官获得军官军衔,而对被委任大城市副卫戍司令职务的军官则提升其军衔;对50名抗日有功的游击队员授予勋章和奖章。<br><br>  除上述最重要的城市之外,东北和朝鲜的抗联指战员几乎被派入所有重要的苏军卫戍司令部,其具体分布是:第二远东军占领区的佳木斯、三姓等21个卫戍司令部派入78人,外贝加尔方面军占领区的齐齐哈尔、奉天等24个卫戍司令部派入91人,第一方面军占领区的哈尔滨、延吉等46个卫戍区派入约80人;***由苏联第二十五集团军占领,对那里的22个卫戍区派遣了54名朝鲜抗联战士。(19)被派往苏军卫戍司令部的中朝抗联指战员,不仅有效地帮助苏军维持了地方秩序,加强了苏军在当地居民中的影响,而且利用有利身份在当地建军、建党、建政,为最后接收所在地区做好了准备。由东北抗联军官出任副卫戍司令的91个城镇随后都发展成东北民主联军的战略据点(20),中共东北革命根据地就是在这些据点发展起来的,而回到朝鲜的抗联指战员则积极投身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创建工作,成为建国的领导者和骨干</div> 1943年10月5日,教导旅野战演习后部分干部<div>于伯力北营地的合影。</div><div>第一排:巴达林、李兆麟、王一知、周保中、金日成、什林斯基。</div><div>第二排:张光迪、冯仲云、王效明、王明贵、彭施鲁。</div><div>第三排:杨清海、徐哲、姜信泰、金光侠、隋长青。</div><div>第四排:安吉、朴德山、崔勇进、陶雨峰、金京石。<br> <p></p></div> <p class="ql-block">抗联残部</p><p class="ql-block">在苏联远东野外营地</p><p class="ql-block">休整训练</p><p class="ql-block">并不时派小股力量渗入东北</p><p class="ql-block">侦查情报和小股战斗三年多。</p> <br>88旅四营营长柴世荣(右)与一营营长金日成(左)合影。<div>1943年夏秋之际,柴世荣在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时年49岁。<br></div><div>(两年后才知道 柴已牺牲了)</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8旅旅长周保中(左四)、政委李兆麟(右三)</p><p class="ql-block">与苏联远东军军官的合影。</p> 1948年8月至11月19日,周保中、王一知<div>应邀赴朝,受金日成等朝鲜战友的热情接待。</div> 周保中一家 访朝时 与 金日成一家合影<div>周保中、王一知、金正淑、金日成。</div><div>前排小孩左起:周伟、金正日</div><div><br></div> 周保中于1955年9月被授予<div>一级八一勋章、</div><div>一级独立自由勋章、</div><div>一级解放勋章。【最高勋章,无冕大将】</div><div><br></div><div><b>毛主席 </b>1949年曾几次会见周保中,</div><div>并赞之为“<b>民族英雄</b>”。<br></div><div><br></div><div><br><b>毛泽东</b>曾称赞说:<br><br><b>“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b></div><div><b>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b><br></div> 1954年12月22日,金日成访问中国,<div>专程到颐和园介寿堂</div><div>看望养病中的周保中。</div><div>右起:</div><div>周保中、金日成、徐哲、李乙雪、王一知。<br></div><div><br></div><div>1964年周保中逝世后,金日成立即发来唁电,</div><div>表示深切哀悼,并指派朝鲜驻中国大使馆</div><div>工作人员到灵堂吊唁。</div><div>在唁电中,金日成说,</div><div>他和周保中两人之间形成的是“</div><div><b>以真诚的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为基础的</b></div><div><b>同志关系、兄弟关系”</b>。</div><div><br></div> 88旅时期,<div>抗联老战士<b>李在德</b> 与 <b>王一知</b>,小孩为周王女儿周伟</div> 周保中少校与王一知中尉在抗联教导旅时合影<div>无线连长王一知中尉(女):</div><div>王一知是周保中的妻子。<br></div><div><br></div><div>1964年2月21日周保中因心脏病再次发作送医抢救,</div><div>2月22日上午8时30分周保中</div><div>在北京医院病逝,终年62岁。<br></div><div><br></div><div>1987年11月26日,王一知在北京逝世。<br></div> 周保中 王一知(周夫人) 李兆麟<div>1942年夏,</div><div>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旅长周保中(左)、</div><div>政委李兆麟(右)、</div><div>无线电连政治指导员王一知(中)在伯力的合影。</div><div>88旅成立后旅长、政委均被授予苏军少校军衔,</div><div>(不久,周保中升为中校)<br>  <p></p></div> <p class="ql-block"><b>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b></p><p class="ql-block">(俄语:88-я отдельная стрелковая бригада),</p><p class="ql-block">又称<b>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b>,</p><p class="ql-block">是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建的由少数民族组成的部队,直属远东军区情报部门,驻扎于</p><p class="ql-block">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 <b>维亚特斯科耶</b>,</p><p class="ql-block">负责对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情报和破坏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维亚特斯科耶</b>(俄语:Вя́тское),</p><p class="ql-block">是位于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p><p class="ql-block">哈巴罗夫斯基区的渔村,</p><p class="ql-block">位置在黑龙江以东,伯力东北7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队主体由原东北抗日联军构成,</p><p class="ql-block">原司令、中共党员<b>周保中</b>担任旅长,</p><p class="ql-block"><b>李兆麟</b>担任政委,</p><p class="ql-block">朝鲜人<b>崔庸健</b>担任旅副参谋长,</p><p class="ql-block"><b>金日成</b>担任第一营营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12日,苏联远东军区下令将其解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旅长<b>周保中</b>少校,1943年升为中校</p><p class="ql-block">旅政治委员<b>李兆麟</b>少校</p><p class="ql-block">副旅长什林斯基少校(1944年晋级中校)</p><p class="ql-block">副旅长巴达林少校</p><p class="ql-block">旅参谋长为沙马科钦大尉(后晋级少校)</p><p class="ql-block">旅副参谋长<b>崔石泉</b>(崔庸健)大尉,</p><p class="ql-block">兼任旅党委书记,在旅长领导下工作,仅负责党务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政治部主任 西廖根少校 兼旅苏共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旅政治部新闻情报科长冯仲云上尉</p><p class="ql-block">旅政治部宣传(青年)科长崔石泉(崔庸健)大尉</p><p class="ql-block">内务部</p><p class="ql-block">后勤部 部长苏方少校</p><p class="ql-block">军械处 处长苏方少校</p><p class="ql-block"><br></p> <b>一营长</b>金日成大尉 <div>一营政委安吉大尉 </div><div>营参谋长:马尔切夫(苏军上尉)</div><div><br>第一连连长:崔贤(上尉)崔勇进(上尉) 政治副连长:金一(朴德山 上尉))<br>第二连连长:刘雁来(上尉)政治副连长:金京石(上尉、党委副书记)尹俊山(中尉)<br>第一营排级干部:董崇彬、柳京洙、吴振宇、乔邦义、朴永淳、池炳学、朴德山 司务长:朴成哲(准尉)<br><br><div><b>二营长</b>王效明大尉 </div><div>二营政委姜信泰大尉 </div><div>营参谋长:阿达莫夫(苏军上尉)</div><div><br>三连连长彭施鲁上尉 政治副连长:金铁宇(中尉);其他:许凤学<br>第四连连长:李永镐(上尉) 政治副连长:杨清海(中尉) 政治副连长:范德林(中尉)<br>第二营排级干部:金丽重、吴白龙、徐哲、张为国、王明、白凤林、李海清、姜尚镐、张相龙 沈泰山(教导旅团委书记、旅党委后补委员) 司务长:武昌文(准尉)单立志(准尉)<br><br></div><div><b>三营长</b>徐亨植大尉(牺牲时尚未到任 由王明贵上尉接替) </div><div>三营政委金策大尉 </div><div>营参谋长:李季南(中尉) </div><div>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张瑞麟</div><div><br>五连连长张光迪上尉 政治副连长:王钧(中尉)<br>六连副连长陈雷中尉 政治副连长:马克正(中尉)<br>第三营排级干部:齐连升、周岩峰、张凤岐、鉏景芳、金大宏、孙志远、夏凤林、林玉珍、宋殿选、赵喜林、全昌哲 司务长:任德福(准尉)</div><div><br><b>四营长</b>柴世荣大尉 </div><div>姜信泰(大尉、继任) </div><div>四营政委季青 </div><div>营参谋长:日列诺夫(苏军上尉)</div><div><br>第七连连长:金光侠(上尉) 政治副连长:崔春国(上尉)<br>第八连连长:陶雨峰(上尉)政治副连长:国久发(中尉)<br>第四营排级干部:张祥、乔树贵、朴洛权、崔光、李青山 司务长:陈春树(准尉)</div></div> <b>通信营营长</b> 营长:奥斯特洛夫(苏军大尉) <div>营参谋长:史道夫(苏军中尉)</div><div><br>第一连(<b>无线电连</b>)由抗联人员组成 <div>连长:卡马洛夫(苏军上尉)<br>中国排排长:朴英顺(中尉)政治副排长:张锡昌(中尉)技术副排长:<b>于保合</b>(少尉)副排长:白生太(准尉)<br>一班长:纪西林 副班长:邢连春<br>二班长:乔邦信副班长:李伍松<br>女生班班长:张景淑:(姜信泰妻子)<br><br><div><b>中国排的人员</b>:<b>李在德</b>:(于保合妻子)、林春秋、刘巨海、姜焕周、李敏:(陈雷妻子)、金伯文:(李兆麟妻子)、郝凤武、李俊、任国才、侯宝昌、邢德范:(陶雨峰妻子)、李宗山、全昌哲、曹曙焰、傅玺忱、李兴汉、夏礼亭、李忠义、高英杰、柳昌权、杨振华、朴景玉、朱振生、江海波、梁承玉<br>苏联排排长:孟艾利:(中尉、达斡尔族)<br><br></div><div><b>第二连有线连</b>由苏联战士组成 连长:贝茨柯夫:(苏军上尉)政治副连长:王一知:(少尉)(后进升为中尉)<br><b><br></b></div><div><b>迫击炮连</b>全部由东方少数民族组成,绝大多数为纳纳依茨族。<br><b><br></b></div><div><b>旅后勤部</b>:部长:德勒(苏军少校)<br><b><br></b></div><div><b>军械科</b>:柴世荣(见胡真一)(大尉)兼<br><b><br></b></div><div><b>救护排</b>:金玉顺:(排长、崔光妻子)、李桂香:(金大宏妻子)、全顺姬:(金忠烈妻子)、<b>金正淑</b>:(金日成妻子)、柳明玉:(金光侠妻子)、王玉环:(崔庸健妻子)、胡真一:(柴世荣妻子)、徐云卿:(白生太妻子)、张玉杰:(李东光妻子)、赵素珍:(陈春树妻子)、金成玉:(崔勇进妻子)、柳庆熙:(李永镐妻子)、劳动排:李淑贞:(副排长、金京石妻子)、朴英善:(刘建平妻子)、庄凤:(刘铁石妻子)、许昌淑:(朴德山妻子)、宋桂珍:(谢中山妻子)、金玉坤:(赵喜林妻子)、李英淑:(金铁宇妻子)、金善:(乔树贵妻子)、金明淑:(曹元奎妻子)、安静淑:(全昌哲妻子)<br>耶廖姆钦科:(苏军大尉)负责汉语翻译训练班。卢冬生:大尉、教官辅导刘铁石:中尉、教官辅导王一知:中尉、教官辅导少校:驻旅部的特派员。<br><br></div></div></div> 毛主席会见崔庸健等朝鲜同志 1963-6-16 据不完全统计,<div>先后参加东北抗联的<b>5万多</b>将士大部分血染疆场,</div><div>120多位师以上干部战死,其中的</div><div><b>杨靖宇</b>、赵尚志、魏拯民、王德泰、许亨植、童长荣、夏云杰、陈荣久、汪雅臣、祁致中、宋铁岩、金正国、张甲洲、李延平、刘曙华、王光宇等40余位,都是<b>军级</b>干部。<br><br><b>周保中</b>是在东北前线坚持领导抗日斗争<b>全过程</b>的</div><div>东北抗联负责人和<b>后期最高领导人</b>。</div> <div>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div><div>8月9日零时,</div><div>88旅派遣的<b>340多</b>名先遣支队</div><div>(随军翻译、向导、侦察人员)<br><br>和先期潜伏东北境内的地下抗联小分队战士们,</div><div>从黑龙江流域到小兴安岭或在边界引领地面部队,<br><br>或与苏联空军进行地空导航电讯联络。</div><div>苏联空军在88旅侦察员电讯信号引导下,</div><div>准确催垮了日本关东军所有的军事目标,</div><div>日本关东军经营了数十年的东北防线顷刻瓦解。<br></div><div><br></div>88旅战前派遣的两批<b>上百名</b>侦察英雄,<div>绝大多数光荣牺牲,生存者寥寥无几。<br><br>两批先遣人员离去后,</div><div>独立88 旅里的中朝抗联</div><div>战斗人员仅剩<b>400余人</b>。</div> 周保中将军 是 云南大理 白族人 1994年5月7日(到达平壤的翌日)<div>胡真一同朝鲜领袖金日成的合影</div> 抗联老战士 胡真一 (柴世荣夫人)<div>和金日成金家 是老战友 老朋友<div>在抗联的艰苦岁月里共患难的知己。</div><div>金日成 一直没有忘记打听 柴夫人的下落</div><div>终于1994年朝鲜驻华官员 打听到了: </div><div>胡真一 还健在,在重庆,</div><div>并立即禀告国内。</div><div>金日成立即邀请她和儿子来朝鲜相聚。<br></div><div><br></div><div>1994年5月6日晚,</div><div>胡真一和儿子乘火车到达平壤车站。</div><div><br></div><div>由于当时88旅有两位姓胡的女战士,</div><div>金日成便委托一位工作人员用</div><div>立显相机在车站拍下了一张胡真一的照片,</div><div>当照片送到主席府时,</div><div>金日成激动的说:<b>“这就是我要找的胡真一!”</b>。</div><div><br></div><div>更令朝鲜接待人员惊讶的是,</div><div>金日成还亲自给在宾馆住下的</div><div>胡真一打来了电话,</div><div>这在金日成接待客人的时候从没有过的。</div><div>当金日成听到胡真一的声音时,</div><div>第一句话便是用汉语说的:</div><div><b>“老战友,我找了你50年了!”</b><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我和金日成是亲密的战友。”</b>--- 胡真一对记者如此说。<br></div><div><br></div></div> 金日成设宴招待 胡真一 和 儿子王辽宁<div>用汉语亲切交谈</div> 2005年6月1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div><b>格雷兹洛夫</b>来到中国,</div><div>亲自向她授予<b>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勋章</b>。</div> <b>胡真一</b>(1920年3月-2008年9月13日),<div>辽宁省凤凰县人,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div><div>(后苏军独立88旅四营长)柴世荣的夫人。</div><div>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div><div>曾任四川省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div><div>2008年9月13日,在重庆病逝,享寿88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