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二)~跨越太行山

溳水浪

<p class="ql-block">  我们步行长征到延安,从北京到太原的一段,是途中最艰难的路程。其间要横穿连绵起伏的太行山,山高壑深,人烟稀少,将是对我们意志的严峻考验。</p><p class="ql-block"> 看到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离开,我们心里未免有些犹豫彷徨。离京前,我们曾经认真地讨论过,“火车不坐,大路不走”,这样的选择到底值不值?“锦州石油战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这面红旗,我们到底能打多久?</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发言很激烈,也有过争论。最终,我们统一了意见:目标不改,坚持到底!</p> 狼牙山五壮士 <p class="ql-block">  12月3日下午,离京后的第7天,我们抵达狼牙山脚下的东西水村,准备好好休整一夜,养足精神,第二天攀登狼牙山,瞻仰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我到东西水村“红卫兵接待站”去借洗脸盆,顺便打听一下明天上山应做的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 负责接待的是一个年轻人,20多岁,高高的个子,戴着一副眼镜,说话斯斯文文的,一看就给人以好感。</p><p class="ql-block"> “同志,你是本地人吗?”</p><p class="ql-block"> “是啊,东水村的。”</p><p class="ql-block"> “哦!不是叫东西水村吗?工作吗?贵姓?”</p><p class="ql-block"> “我姓张,是这里的小学老师。”</p><p class="ql-block"> “啊!小学老师!”我心里升起一股亲切感,我们两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坐在一起,细细的聊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知道的事情很多,他给我讲了本村的历史,讲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还披露了一些尚未公开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原来,东西水村本来是两个村,分别叫东水村和西水村。这两个村距离本来就很近,后来,在两村之间盖了个兵营,于是就连接成了一个村,改名叫了东西水村。</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一个老革命根据地。抗日时期,这个兵营成了八路军的伤兵医院,住着好几百号伤员。</p><p class="ql-block"> 1941年8月,侵华日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p><p class="ql-block"> 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某部第七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医院、部队和群众转移。</p><p class="ql-block"> 完成任务后,六连留下第六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任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p><p class="ql-block"> 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毅然决然地向我军民转移的反向撤退,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弹尽粮绝之时,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p><p class="ql-block"> 我好奇地问:“当时,部队和群众都转移了,挂在悬崖绝壁上的葛振林、宋学义是怎么获救的呢?”</p><p class="ql-block"> “是一个名叫李圆忠的道长救了他们。”张老师告诉我,“李道长是一位爱国人士,医术超群。当天,他躲藏在棋盘坨附近的仙人洞里,亲眼目睹了五壮士与日本鬼子搏斗及跳崖的整个过程。日军撤退后,李道长一面设法向八路军报信,一面联系当地群众迅速展开营救,他们走遍了山上的每一个角落,历经波折,终于救下了葛振林,宋学义两人,并且收敛了其他三人的遗体。”</p><p class="ql-block"> “其实,五壮士当时还有一个生还的机会,”张老师说,“在往山上撤退时,他们遇到了当地村民冉元同。冉元同说,山上有许多山洞,你们可以藏在那里,鬼子肯定发现不了。但是,五壮士谢绝了他的好意,班长马宝玉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拖住鬼子,掩护部队和群众撤退,如果我们藏了起来,他们就危险了。”</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的讲述,令我对五壮士和当地群众的英雄行为肃然起敬,“自古燕赵多侠士”,此言不虚。</p><p class="ql-block"> 这些信息的真伪,直到80年代“杨成武回忆录”的出版,才终于得到证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李圆通道长与五壮士之葛振林(左二)、宋学义(左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李道长介绍五壮士与日寇英勇战斗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觉醒来,已经是7点多钟,我们迅速到接待站吃了点东西,带上中午的干粮和开水,按照张老师的指点,开始向狼牙山顶峰棋盘坨攀登。</p><p class="ql-block"> 狼牙山主峰高度将近一千米,山峰险峻陡峭,只有一条毛毛小路通向山顶。</p><p class="ql-block"> 路很难走,山脚下的一段,路面枯萎的青草上结满露珠,还没走上一个小时,球鞋和裤腿就被露水湿透,很不舒服。</p><p class="ql-block"> 狼狈的是,脚板上原本已经快要结痂的水泡,此时被鞋里的积水一泡,每走一步,新长的嫩肉就会被磨得十分疼痛。</p><p class="ql-block"> 山腰的路更加困难,尤其是经过小鬼脸、阎王鼻子这些险要地段,我们都紧紧的贴着崖壁,相互搀扶着通过,每走一步,都令人心惊胆战。</p><p class="ql-block"> 山顶的一段越发艰难了,大部分路段,我们几乎像攀岩一样在往上爬行。烈日高照,每个人都已经汗流浃背,但是,我们并无半点畏惧。</p><p class="ql-block"> 唐明智同学当天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刚想停步,一抬头,望见主峰上迎风飘扬的红旗,好似在向我们招手,快上来呀!这点困难算什么?先烈在这里阻击敌人,为解放受苦的人而英勇牺牲,我们今天遇到这样一点困难,就被吓住了吗?想到这些,我们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艰难险阻何所惧,先烈精神代代传。我们终于在上午11点到达主峰!”</p><p class="ql-block"> 棋盘坨,原来是峰顶一块小小的平地,因为崖壁上一块酷似棋盘的岩石而得名。当年五壮士曾经在这里与日寇进行了一场激战。</p><p class="ql-block"> 棋盘坨峰顶上,高高矗立着五勇士纪念塔。塔身五层,象征着五位英雄,塔身正面嵌有聂荣臻元帅题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金色大字,塔身底部镶嵌着五勇士汉白玉浮雕像。</p><p class="ql-block"> 我们放眼四望,只见周围群山起伏,挺拔陡峭,一座座山峰犹如长短不齐的利齿狼牙,直刺天穹。西边不远的小莲花峰,便是五壮士跳崖处。莲花峰三面悬崖直立,只有一条小路直通峰顶。当年五壮士选择撤退到这里,就是下定了以死报国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想到这里,我心潮难平。五壮士气贯长虹,为了群众,为了战友,在“藏”与“战”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战”;在“生”与“死”面前,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他们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登山小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当年的五壮士纪念塔(59年落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新落成的五壮士纪念塔</span></p> 白求恩陵园 <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河北唐县军城的“白求恩陵园”。</p><p class="ql-block"> “白求恩陵墓”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在这里,我们听到了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求恩同志捐躯太行后,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军民怀着不尽哀思和高度崇敬,三次对他的遗体进行隆重的安葬、迁葬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年),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世界著名胸外科专家。</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白求恩同志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于1938年3、4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担任军区卫生顾问。</p><p class="ql-block"> 1939年冬,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不慎受伤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同年11月12日晨逝世于唐县黄石口村。</p><p class="ql-block"> 11月16日,白求恩同志的好朋友、晋察冀边区司令员聂荣臻饱含热泪,为白求恩同志净身整容,用红绸裹体,外穿八路军新军装,安卧于上好的柏木寿材中,临时埋葬在于家寨村南狼山沟口。为了防止敌人破坏,边区军民将墓地犁平不留坟头,<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font-size: 18px;">只是在距离白求恩坟墓10步远的地方,放置了一个废碾盘作为标记。</span>三天后日寇前来扫荡,果然没有发现墓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1940年1月4日,白求恩的墓被迁葬于唐县军城镇南关村,这里曾是宋代名将杨六郎的校军场(古阅兵场)。次日,当地为白求恩召开盛大的追悼大会,上万军民前来送别白求恩同志,聂荣臻司令员主持迁葬典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白求恩墓地地面是五角星墓座,正中竖一地球模型,周边刻着中共中央、聂荣臻、吕正操、舒同的题词。</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墓前碑刻着白求恩传略,前面假山上耸立着2米高的白求恩汉白玉雕像。门柱两旁刻着挽联:“精神长留国际,功德永垂中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40年6月21日,聂荣臻为雕像揭幕,一万多军民参加了第二次迁葬典礼。这座陵园,是战争年代晋察冀边区最高规格的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span>1953年正式迁葬于现址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给予了崇高的评价。人们对白求恩的伟大人格赞叹不已,对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深深的惋惜。</p><p class="ql-block"> 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早已深深地根置于中国人民的骨髓里,在历年来的援外活动中,涌现出无数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的光辉形象,将会世世代代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白求恩同志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第一次安葬于唐县于家寨</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迁葬于唐县军城校军场</p> <p class="ql-block">唐县军城的“白求恩陵园”</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迁葬于石家庄(现址)</p> 黑枣风波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军城的“白求恩陵园”出发,向西南方向的西柏坡前进,每天都在太行山脉里穿行。</p><p class="ql-block"> 这一带山高壑深,走在两山之间的沟壑里,抬起头来,往往只能看到长长的一条天际。</p><p class="ql-block"> 大山里人烟稀少,十里八里见不到一个村子。每个村子里,也不过十户八户,像我们东北这样的大屯子极其少见。</p><p class="ql-block"> 沿途遇到长征队的机会更少,有时候一天也碰不上一个,我们四个队员孤零零地向西柏坡迈进。</p><p class="ql-block"> 最大的考验是后勤保障。进入太行山之后,沿途再也找不到红卫兵接待站,我们的每日三餐都是由村干部向本村的住户派饭,我们四个人则分别到各家用餐,餐后向村民付款。</p><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免出现用餐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局面,我们每天出发前,必须做好周密的计划。这样一来,就大大减慢了我们前进的速度,多则,一天能走上五六十里,少则,一天也就二三十里地,每天,我们都像蜗牛一样,慢慢地向前爬行。</p><p class="ql-block"> 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吃不饱。从开始派饭起,伙食的质量就不断降低,主要原因是山区农民的收入太低,生活水平不高。</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们吃的基本上都是地瓜叶苞米面糊糊加咸菜,好一些的干点,差一些的稀点。走上几里路,出点汗,再撒上几泡尿,就已经饥肠辘辘了。</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大约两三点钟的样子,太阳已经落山,峡谷里的风乎乎作响,身上感到凉嗖嗖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加紧了脚步,按照计划,我们必须要在天黑以前赶到下一个目的地,然而,肚子里空荡荡的,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p><p class="ql-block"> “看!那是什么?”年龄最小的付永安一眼发现了路边的树上,零星地挂着一些黑色小果子。</p><p class="ql-block"> “哈哈!是黑枣呀!”唐明智见多识广,高兴地叫了起来。他一笑,腮帮上露出两个大大的酒窝,像个女孩子,很好看。</p><p class="ql-block"> 黑枣树长在路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判断应该是野生的。即或有主,这点黑枣也应该是当时采摘后的残留之物。于是,我倒举队旗,手起杆落,黑枣噼里啪啦地落在地上,同学们一面忙着收捡,一面不停地往嘴里塞,那副狼狈到样子,好像几天没吃饭似的,想起来就令人捧腹。(事实上,我们也真是好几天没吃上饱饭了!)</p><p class="ql-block"> 黑枣进肚,身上好像增添了新的动力,我们的脚步加快了,天没大黑,就赶到了前方的村子。</p><p class="ql-block"> 村干部为我们联系好派饭,我们洗了洗,坐在屋里等候。</p><p class="ql-block"> 刚才一阵疾走,神经紧张,现在休息,大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动也不想动。</p><p class="ql-block"> 突然,我的肚里如同倒海翻江一般,嘴一张,“哇”地吐了一地,像传染似的,其它三个同学也不约而同的呕吐起来。</p><p class="ql-block"> 老乡跑了过来,看了看地上的呕吐物,问道:“你们是不是吃了黑枣?”</p><p class="ql-block"> 我们四个一起点头,老老实实地承认了。</p><p class="ql-block"> 老乡笑起来,拍了拍我的肩膀,“黑枣涩,要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吃,小伙子,你们太着急了!”</p><p class="ql-block"> 原来是这样!我有点发楞,心里想,老乡啊,我们哪里是着急,明明是饿急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路旁的黑枣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黑枣</span></p> 参观西柏坡 <p class="ql-block">  经过了十多天的冷清和寂寞之后,我们来到了冀西的富庶之乡——平山县。</p><p class="ql-block"> 在蛟谭庄,我们受到贫下中农的热情接待,虽然还没有找到红卫兵接待站,但是在每一户派饭的农民家中,老乡们对我们嘘寒问暖,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丰盛的饭菜来款待我们,令</span>人感动。</p><p class="ql-block"> 为感谢乡亲们的一片盛情,我即兴赋诗(顺口溜)一首:</p><p class="ql-block"> 深山受深情,</p><p class="ql-block"> 谢意溢胸怀;</p><p class="ql-block"> 革命红旗高高举,</p><p class="ql-block"> 重踏征途向前迈!</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终于踏上了革命圣地——西柏坡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中心。</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党中央、毛主席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从而为解放了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人们赞誉西柏坡:“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p><p class="ql-block"> 西柏坡是我们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本想好好地参覌一番,遗憾的是,当时的情景,却令我们失望。</p><p class="ql-block"> 原来,1958年,这里修建岗南水库时,由于西柏坡中央旧址在水库的蓄水区内,为了保护革命圣地,当地人民将“西柏坡旧址”房屋的房梁、门槛等一根都不少地拆下,妥为保存,准备重新建设“西柏坡”,我们到时,重建工程尚未开始,令我们的良好愿望落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西柏坡塔(1972年重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西柏坡毛主席故居(房后与防空洞相连)</span></p> 魂“断”十八盘 <p class="ql-block">  离开西柏坡,下一个目标就是山西的盂县,途中要翻越太行山。</p><p class="ql-block"> 在下口镇,我们巧遇一个也要去盂县的小伙子。因为工作的原因,他经常往来于两地,对这一段的道路非常熟悉。能与他结伴同行,我们很高兴。</p><p class="ql-block"> 小伙子姓李,年龄和我们相仿,个子比我稍矮一些,太行山的风把他的脸庞吹得黝黑黝黑的,也锤炼出一副强健的体魄。</p><p class="ql-block"> 下口距离盂县将近30公里,我们计划要当天赶到。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打点行装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小李子很健谈。他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走的这条路线,是到盂县最近的,比走南边的娘子关,要省上两天的时间,只是中间的“十八盘”比较难走一些,大家要有一点儿思想准备。</p><p class="ql-block"> 我们四个人听了,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没问题!”之所以我们这么有底气,是因为长征以来,经过两个多月的磨练,我们的身体结实了许多,脚板也早已结上了茧子,眼前这点困难,已经不在话下了。</p><p class="ql-block"> 进了山口,在沟底走了不远的一段路程,便开始爬山了。山势很陡,不一会儿,就开始气喘吁吁,我们相互鼓励,大约一个多小时,就爬到了山顶。</p><p class="ql-block"> 到了山顶,道路好走了许多,虽然有些地方需要上下坡,但大部分还是在山顶上盘绕。</p><p class="ql-block"> 我们边走边聊。大家都对小李子提到的“十八盘”很感兴趣,于是,他讲起了关于“十八盘”古今往事——</p><p class="ql-block"> 原来,“十八盘”地处晋冀交界处的山峰,因其北坡有十八道盘山弯路,故名十八盘。“大盘十八盘,小盘百弯弯”,说明了此地的道路崎岖。</p><p class="ql-block"> 因为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十八盘”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关口,与“娘子关”不同,这里更适合小部队的偷袭,所以在明朝以前,“十八盘”都驻有重兵把守,清朝以后,军事要塞的作用逐渐消失,变成了山西与河北的重要交通通道。</p><p class="ql-block"> 小李子指着前方告诉我们,再走不远就要到“十八盘”了,那里还是河北与山西的分界线。</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我从小就对历史故事感兴趣的缘故,我的心里升起一阵莫名的兴奋。</p><p class="ql-block"> 冬日里的太行山,天气变化万千,出发时还是晴空万里,来到山顶,天空变得阴沉沉的,寒风也越来越强烈。</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雪花从空中飘落,一片片、一阵阵,洒满漫山遍野,放眼望去,山峦起伏,五彩斑斓,宛如仙境一般。</p><p class="ql-block"> “看,十八盘到了!”小李子高声喊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span style="color: rgb(47, 47, 47);">弯弯的小路盘山凌空而下,宛若一条丝带飘然而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47, 47, 47);"> 落地的雪花很快凝结成冰凌,路面很滑,我们小心翼翼地来到十八盘。这里路面很窄,一边傍山,一边是陡峭的悬崖,每迈一步,都令人心惊胆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47, 47, 47);"> 大约走到十八盘的中间地段,小李子告诉我们,听人说,这里就应该是河北与山西的分界线,我们的身后还是河北,前方就已经到达山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47, 47, 47);"> 啊!两个省的分界线?!我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这个概念,一步跨两省!我激动地迈开一大步,想体会体会这种新奇的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47, 47, 47);"> 不料,我前脚还未站稳,就仰面朝天地滑倒在地,顺着路边的斜坡向下溜去!唐明智等三个同学齐声惊呼起来:“张有宽!张有宽!!”喊声在群山间回荡,令人胆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47, 47, 47);"> 当险情来临,我的头脑还比较清醒,一个念头袭来:难道我尚未绽放的青春,就要奉献在这长征途中的十八盘顶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航拍十八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十八盘卫星地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END~</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