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凡是有过从军经历的人,是否还记得和你一同入伍战友?是否还记得你生活过的军营?五十年过去了,虽然大家早已各奔东西,但我依旧记得,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和那些亲如一家的兄弟姐妹们,还有那些讲了多遍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从军五十年感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者:王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为1971年入伍老兵50周年聚会而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岁月如梭,时光苒然,转眼间我们已从军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的时光,五十年的历程,弹指一挥间。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我们有太多的期盼和感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曾记否,当年我们是扎着小辫子的,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是嘴边长着绒毛的,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我们背负着父辈的期望,怀揣着为国建功立业的梦想来到部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们朝夕相处,同驻在一条山沟里,同走在一条山路上,我们同吃一锅饭,同站一班岗,同学习,同训练,同吃苦,共患难,用我们的青春,共同谱写着海军航保勤务团的辉煌历史!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们并肩战斗,用小笔尖曲线笔,描绘着祖国的万里海疆。在山西侯马的紫金山沟里,我们共同度过了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我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人民海军的航保事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军队这所大学校里,提高了我们的觉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锤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锻造了我们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在这里,入团入党,成家立业,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爱情,更收获了诚挚和纯洁的战友情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们从青涩逐步走向成熟,从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钢铁战士。无论我们是继续留在部队,还是转战地方,在茫茫的人海中,我们军人特有的气质总是脱颖而出,军人的素质早已融进血液,我们始终无愧于军人的称号,是国家的栋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岁月如歌,时光流逝。转眼间我们已走过了五十个春秋,大家已从青春年少步入花甲之年,并朝着古稀之年奔去。当年的姑娘小伙儿已变身为,为人父,为人母;变成了爷爷奶奶姥姥老爷,无论我们的身份如何改变,永远不变的是军人的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为自己生命中曾经有过的从军历史,感到无怨无悔;我为自己曾经为海军的建设,出过力流过汗,感到无比自豪;我为自己曾经拥有的军人称号,感到无尚荣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为我们50年的从军历史,为我们真挚的战友情谊干杯!</span></p> <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不经意就过去了,当我回忆起那个火红的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的思绪又飞回到了五十年前。</p> <p class="ql-block">那年代,当兵最光荣,全国人民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能参军入伍,我感到无尚荣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塘沽的几个老兵,搞了一个小小的聚会,庆祝入伍五十周年,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彩旗飘扬,只有一群滿怀激情的老海图人,饮酒高歌,把盏舒怀,沉浸在难忘的记忆里。虽说是小聚小庆,倒也有模有样,从策划,到具体实施,满打满算也只用了三天时间,在此其间,温州与塘沽两地战友隔空互动祝贺,外地的战友也纷纷赠言献辞,南北东西通过网络,把我们紧密地连在一起,天地变小了,距离拉近了,情谊更深了。</p><p class="ql-block">虽未执手,但已相望,滿头华髪,一脸皱纹,那还是原来的你吗?仔细端详,似乎还有昨天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时光倒流,追忆过去的事情,我们百感交集,老战友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从军五十周年感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位女兵发自内心的感言(见视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五十年聚会,感觉应该写点啥,不写点啥觉得少点啥,可又不知该写点啥,想了想还是从头说起吧!从五十年前入伍开始说起……</span></p><p class="ql-block">当我拿到入伍通知书时,心情格外激动,我知道,从这天开始,我就是一个兵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临行的那天,广场上有数百名新兵,一个个身着灰军装,一眼望去,像一片灰蓝色的海洋,倒也显得分外夺目。</span></p><p class="ql-block">65式灰军装是海军的基色,它保留着红军的基因,如果戴上八角帽,活脱脱的是个红军战士。不光军装是灰色,舰艇也是灰色,就连营房的门、窗框也是灰色。</p><p class="ql-block">虽说65式灰军装的布料从棉布、三合一到的确良进行了改进,外形上沒有任何变化,海军灰流行了近十年,直到74年大换装后才结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记得那天,新兵们穿着一身崭新的军装,头戴一顶棉帽,在青岛市武装部门前集合,沒有领章的军装和缺少帽徽的棉帽,看上去总觉得有些不太顺眼。</p> <p class="ql-block">解放帽是那个时代的最时髦的帽子,能为拥有一顶军帽而自豪。</p> <p class="ql-block">新兵训练结束时,开始佩带领章、帽徽,从那天起,我才是一个真正的兵。</p> <p class="ql-block">标配的胸章必不可少,为人民服务时时刻刻挂在胸前,让我们牢记使命,现在想一想,那就是初心的开始吧!</p> <p class="ql-block">军用挎包里装着毛主席语录、毛泽东著作选集合订本,还有日记本和笔记本,那上面有同学的临别赠言,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长地久,友谊长存"等时代的精华语句。许多人有写日记的习惯,当了几年兵,估记也有几大本了吧。我不太习惯写日记,有一搭没一搭的写几笔,后来就不写了,那里面记的内容,现在看起来很富有时代感。据说许多战友还保留着那些"文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哦,差点儿忘了,挎包里还有一个针线包,里面有红、白、蓝线,还有几根针,似乎有个顶针。那个包基本用来补袜子,缝被子,缝领章,钉扣子用,小才可堪大用。</p> <p class="ql-block">最熟悉的就是红宝书了,革命战士的三大法宝之一,枪杆子、笔杆子、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p> <p class="ql-block">枪杆子,笔杆子,革命要靠这两杆子。</p><p class="ql-block">做一个有文化的军人,笔杆子少不了,写家信,写日记,记笔记,写心得体会,写批判稿,写年终总结都离不了它。</p><p class="ql-block">在连队的时候,分来的新兵大部分是文盲,连队办扫盲班,只有少数能坚持下来,仅有初二文化的我变成了知识分子,常帮他们写家信。连队的黑板报就成了我发挥宣传报导才能的阵地。</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上衣口袋别几支笔才显得有派儿。</p> <p class="ql-block">入伍第一年,津贴费每人6块,女战士6块7毛5,据说,有个男新兵得知女兵比他每月多7毛5,便愤愤不平,去找领导评理,领导说,你要是女的,我也给你加7毛5,你看行不?</p><p class="ql-block">随着军龄增长,从每月6元递增到7元、8元、10元、15元、20元,后来提干,每月变成了52元。</p><p class="ql-block">第三套人民币是1962年发行的,流通时间最长,达50年之久,如果集满大全套27枚,现在市值也得6万元。</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每月6元津贴费花不完,现在钱多了也觉的不够花。</p> <p class="ql-block">细数了一下,里外三新的军装、军品还真不少,奇怪的是,外面的军装都是灰色,里面的绒衣和大裤衩却是军绿色的。</p> <p class="ql-block">看到大棉袄格外亲切,除了御寒,还能当枕头。</p> <p class="ql-block">每年春、秋两季下山到团军需股按服装号码领新军装。</p> <p class="ql-block">棉大衣是紧俏货,刚入伍的新兵一般不配发。</p> <p class="ql-block">武装带扎起来精神多了,尤其是配六五式军装,后来改成水兵服想不扎都不行了。</p> <p class="ql-block">解放鞋最抗造,可它最大的缺点是怕出脚汗,臭!</p><p class="ql-block">有一年夏天帮村里割小麦,一不小心,把九成新的胶鞋割了个大口子,还好脚没伤着,看着这只破鞋,我穿也不是,扔也不是。</p> <p class="ql-block">军便鞋俗称老头鞋、一脚蹬、懒汉鞋,虽说不好看,但穿着舒服,不捂脚,还不臭脚,这种鞋不分男女样式,很受大家喜爱,特别适合在办公室里穿,女同胞为了走路方便,还在鞋口处缝了了鞋带。</p> <p class="ql-block">棉鞋,平常在办公宝里穿的机会不多,可拉练时必须要带它,尽管它分量不轻,哦,对了,晚上看电影时一定要穿上,否则那双脚扛不住冬夜里旳寒冷。</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绿军袜确实结实耐穿,长长的袜腰把小腿包了一大半,冬暖夏不凉,捂脚。刚入伍时发的是纯棉袜,不扛造,穿破了还要经常补,后来袜底加了化纤,扛造了。</p> <p class="ql-block">海魂衫记不清什么时候发的,只记得当兵走的那天,穿的是白衬衣和绿衬裤,崭新的白衬衣浆的有些发硬,很遗憾在网上没有查到它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大裤衩,听上去好亲切,肥肥大大,松松垮垮,让我联想起北京的"大裤衩",当时我不明白,不能外穿的裤衩,搞那么大干啥,还不如改成制式短裤穿在外面,夏天还凉快,真羡慕女同胞们有条裙子。</p> <p class="ql-block">服装,队例,内务这三者是军人的最基本形象,"豆腐块"似乎是被子的军语,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内务条令里没做明文规定,但几乎所有基层部队都要求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还记得,每周要检查一次内务卫生,还有流动红旗呢!后来流动红旗不流动了,因为有个宿舍每次检查都是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新兵训练时,打背包最让人头疼,特别是晚上紧急集合,摸黑打背包,往往搞得手忙脚乱,最怕夜行军,跑不了多远背包就散了。</p><p class="ql-block">野营拉练,那一长一短的背包带真起作用,被子、雨衣、大衣、脸盆、棉鞋全要打在一起,还要经得起一天的行军,全靠那条背包带了。</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时代,绿军毯产量最高,文革大串连时,晚上找几个课桌一拼,裹上军毯倒下就睡,一般学校都备有军毯。</p><p class="ql-block">绿军毯是个好东西,天冷了搭在被子上挡寒,天热了垫在下面隔潮,天不冷不热时盖着正好。</p> <p class="ql-block">棉手套真是鸡肋,除了拉练用一次,几乎用来压箱底。</p> <p class="ql-block">雨衣对我们来说,几乎用不着。</p> <p class="ql-block">墨绿色大茶缸,这是使用率最高的军杯,宿舍里放一个,每天洗漱用,办公室里放一个,每天喝水用。搪瓷杯不怕碰、不怕摔,大不了掉块儿瓷,只要不漏水照用不误。</p> <p class="ql-block">军用水壶看似鸡肋,但对我很实用,山沟里缺水,每晚九点半后山沟停水,暖瓶早被吃过晚饭就去打水的女同胞们拿回宿舍私用去了,军用水壶就成了必备物品了。记得某年某月某日夏天的一个晚上,从办公室加完班回宿舍,那晚又闷又热,口渴难捱,想找口水喝,可找了一圈都没找到,大半夜的大家都入睡了,也不好意思惊动别人,只能强忍到了天亮,后来我养成了晚饭后用水壶打水的习惯,不管晚上喝不喝,都要打一壶备用。</p> <p class="ql-block">蚊帐这个东西,既恨它又离不开它,挂上它蚊虫被挡在外面,热汗却留在了帐内。</p> <p class="ql-block">上下床,让我记起了刘琼,他睡上床,我睡下床,刘琼是湖南人,不仅能吃辣,更能抽烟,睡觉前一支烟是他的习惯,有时一支烟还没吸完就睡着了,直到烫着手惊醒,他的蚊帐被烟头烧成一个个小洞,变成马蜂窝了,挂个蚊帐也是摆设,后来他索性摘掉了,也许他身上烟味太浓,蚊子都不敢近前。</p> <p class="ql-block">手握一杆钢枪,身披万道霞光……,当兵的手里必须有枪,才能彰显战士的风彩。</p><p class="ql-block">56式半自动步枪是我最熟悉的枪械之一,新兵连训练快结束的时候,用它打了一次靶,因为头一次玩真枪,心里紧张,有几发子弹脱靶。后来分到连队,几乎天天枪不离手,军事训练瞄准射击离不开枪,刺杀训练离不开枪,站岗值勤离不开枪。条令规定每周五是保养枪支日,除了不能拆卸的,其它零件都给它一一分解擦式,蒙着眼拆装枪支,我最快用时1分20秒。虽说整天与枪打交道,但每年只有两次实弹射击,每到实弹射击时,连长常对我们说,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打,一颗子弹值五斤小米呢,打不好靶就是糟蹋粮食,所以每次打靶我都很认真,几乎成了神枪手,那杆长枪陪了我一年零八个月,一直到离开连队。</p> <p class="ql-block">在连队时,56式冲锋枪只有班长一人拥有,我非常眼馋那一匣30发子弹,实弹打靶,步枪只有五发子弹,冲锋枪可以打10发子弹,有点射,有连发,很过瘾,我只有羡慕的份,他的枪从来不让我们碰一下,宝贝似的。后来副班长也配发了冲锋枪,班里还配发了班用机枪,虽说轮不到我,但摆弄几下还是可以的。没想到,进教导队后,都是56式冲锋枪,于是,又开始怀念带刺刀的56式半自动步枪。</p> <p class="ql-block">团里的71年兵有百十来个吧?基本由三批兵组成:天津兵、温州兵,还有我们舰队兵,舰队兵包括北京来的八个女兵。</p><p class="ql-block">当年的俊男靓女们芳华正茂,在激情的岁月里谱写出漫山遍野的浪漫诗篇。</p><p class="ql-block">在战友们的协助下,我收集了一些71年入伍兵的老照片,也许这些熟悉的面孔,能让你想起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卫生队的四朵金花。</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共祝同批战友健康无恙!</p> <p class="ql-block">勿忘离去的战友!今天的喜悦也一同分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入伍五十周年,原本要搞一次大聚会,把周边地区的战友都招集到塘沽,隆重庆祝一下,受疫情影响,组委会犹豫再三,打消了大聚会的计划,最后决定,塘沽战友小聚,搞个简单仪式庆祝一下。</p><p class="ql-block">对此,我们向那些期盼许久的外地战友们道一声:对不起!</p><p class="ql-block">入伍五十年不能相聚,我们期盼六十年、七十年再相聚,只要我们健健康康的活着。</p> <p class="ql-block">聚会不能没有酒,有酒、有歌、有话题才有气氛,才有激情。在八一军旗、海军军旗的映照下,我们重温了那个时代的领袖教诲,寻找那个时代的感觉,讲述那个时代的芳华,唱出那个时代的豪迈。</p><p class="ql-block">仿佛我们又回到了五十年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仿佛又回到了紫金山沟,回到了办公桌前,捧起了红宝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参加庆祝入伍五十周年聚会的塘沽战友合影,并邀请了三位73年入伍的战友参加。</p> <p class="ql-block">73年的战友向71年老兵们敬酒。</p> <p class="ql-block">兵姥姥们心花怒放。</p> <p class="ql-block">12月26日,是温州战友接入伍通知参军纪念日,温州战友今天在东欧大酒店举行入伍50周年联欢庆典,温州战友向71年同一批入伍的天津战友隔空问好!</p> <p class="ql-block">刘宝国作贺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涯若比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入伍同一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军营居侯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紫金山花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津温好战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隔空同庆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喜度新时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军旅留心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卡维重新填词,刘宝国演唱《我是一个兵》</p><p class="ql-block">我是航保兵,参军到山西,把我们青春献给了人民的海军,哎嗨嗨枪杆握得紧,海图绘的细,奉献国防建设需要我们温州兵。</p><p class="ql-block">(见视频)</p> <p class="ql-block">张万军填词,从嘉兴隔空祝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平乐《贺津温入伍五十年庆》</span></p><p class="ql-block">冬寒晨晓,喜鹊叽喳早。一晃从军五十了,少女少男皆老。巾帼言感由衷,隔空遥对瓯东。群内齐声贺赞,四方战友心同。</p> <p class="ql-block">隔空互动精彩一幕,值得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温州籍的老兵,看看谁能认出来?</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的模样还有印象吗?</p> <p class="ql-block">庆祝活动的那天,我们发布了消息,群里的战友们热议71年老兵聚会(截屏)</p> <p class="ql-block">70年老兵王京文为我们71年新兵献歌一首《爱在天地间》。👏👏👏</p> <p class="ql-block">打开听一听吧!</p> <p class="ql-block">断断续续拖了半个多月,才把这个美篇做完,看着这啥也不象的东西,真不好意思拿给大家看,既然答应了大家,也得尽力把这个故事讲完,没想到这个故事太长,我只能讲个开头,剩下的故事还是让大家接着往下讲吧!</p><p class="ql-block">这次活动得到了同批兵的隔空祝贺,同时也得到了新、老兵的祝贺,在此,我代表塘沽71年兵,向各位战友表示衷心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沽上渔夫写于2021年1月21日</p> <p class="ql-block">本来以为做完这篇美篇就已经画上了一个句号,没想到的是,美篇发出后,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战友在微信里、美篇里纷纷留言、点赞、献歌,有的写诗填词表达自已的心情,只因实在难以一一回复答谢,思虑再三,故将美篇增加一个章节"留言篇",实际上"留言篇"也是庆祝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留言篇"里将战友们各种形式的感言集中在一起,也算是将入伍五十周年庆祝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感谢大家对纪念活动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感谢大家对美篇的厚爱!</p><p class="ql-block">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秀英</p><p class="ql-block">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军装。熟悉的旋律。又一次把我们带回青春年华。感受到那浓浓的战友之情!感谢王蓬的杰作!让我们的战友之情永远延续下去。越来越浓,越来越深!</p> <p class="ql-block">高萍</p><p class="ql-block">为庆祝当兵五十周年的聚会活动已经过去数日了,但每每想起却依然沉浸在相聚的情景中。虽然因为疫情所限,活动的规模不大,人数不多,但我们的激情无限。一首首热情洋溢的诗词,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言,没有太多的修饰,完全是顺其自然的真情流露。正是这样,让我们感觉到了这次庆祝活动的精彩、真切、动人、意义。</p><p class="ql-block"> 回眸五十年的时光,逝去的是我们的青春,留下的是岁月的记忆,正是这岁月的恩赐给了我们共同的经历和并肩的相遇。岁月带走了我们年轻时的张扬和青涩,岁月带来了我们现在的自信和从容。感谢岁月让我们得到成长!感谢岁月让我们结下友情!</p><p class="ql-block"> 愿战友的情意长长久久!愿我们的美篇续写下去!</p> <p class="ql-block">志英</p><p class="ql-block">美篇不止看了一遍,感觉就是一份珍贵的资料,值得珍藏。</p><p class="ql-block">军营承载了我们太多的青春岁月,一日从军,一生荣光。</p><p class="ql-block">看的出从策划到道具、素材、文案、视频编辑制作等,为了我们精彩的聚会付出了辛苦,为王鹏 王婕点赞👍👍 。</p><p class="ql-block">也为这次聚会活动安排的“兵姥姥、兵姥爷”们道一声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孙红</p><p class="ql-block">我看完美篇,顺间就把我带回到50年前。当我看到连我自己都不曾有的照片竟然在美篇中。我家老唐也吃惊的说:“美篇中的照片连他自己都没有。”可见老战友是多麽用心和做事讲究追求完美的性格。美篇中姐妹们的照片,使我想起了50年前姐妹们稚嫩青涩的脸庞。应该说如不是王鹏精心的设计和收藏,并放到美篇中,我跟本就想不起来姐妹们50年前的模样。这美篇真是值得好好珍藏。🎉🙏🙏</p> <p class="ql-block">砚军</p><p class="ql-block">激情岁月戍光不老的美篇,是极品,是珍藏品,没有辜负大家的期盼。入伍五十年纪念,因特殊原因,我们沒有隆重庆祝的场面,没有庞大的队伍,但我们有和同批温州战友隔空互动的场面,我们有诗,有歌,有激情。感谢大家的努力和付出。谢谢我们战友姐妹之情。</p> <p class="ql-block">向明</p><p class="ql-block">又见到王篷的美篇了,让人期盼的杰作,匆忙几天组织的50年聚会,被策划的津津有味,王捷仅用一晚上写出的纪念文章,成了贯穿主题的重头戏,为我们从军50年的纪念活动,画上了浓浓的一笔重彩。</p><p class="ql-block">50年岁月悠长,50年战友情深,离去的,分开的,身边的,远方的,被岁月磨的有些模糊的身影和脸庞,在美篇里又一一重现,记忆的琴弦又一次被拨动,又回到了那无法忘怀的青春年华,已步入年迈的我们,真想说一句“那时我们也年轻”,啊…真好!我有这么多战友,我有这么多值得回忆的往事!</p><p class="ql-block">感叹王篷力作之余,对王篷王捷的付出,由衷的说一声,谢谢!在疫情之中,在这么匆忙的准备之中,如果没有他俩的付出,也就成就不了我们这个美篇,还有8位姐妹及家属的付出,甘当演员和配角,国齐诙谐的配音表演、广智点睛的语录、徐冲认真的背诵、树田摇头晃脑的配合等等家属们的精彩表现,都充分体现了和谐的气氛,没有大家的配合,也成就不了这个美篇</p><p class="ql-block">咱们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一辈子都聚在一起的情意,是无法用语言说清的,说起来比和自家亲兄弟亲姐妹在一起的时光都长,这是何等的难得,我珍惜和大家的情分,我庆幸和大家在一起的机缘,我们还会出今后更多的美篇,我们还会一起出门,一起游玩,一起挖鬼子姜…等等,一起留下更多的记忆,一起续写更多的美篇,期待60年、70年……的下一次下一次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家兰</p><p class="ql-block">《激情岁月 戎光不老》美篇做的真好!它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历史和现在的呈现、南北互动,展现了充满激情的青春;历经沧桑的成熟;久经考验的情意;亘久不变的友谊!看得出为了纪念从军五十年的活动,你们花费了不少心血,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非常感谢你们把这么好的美篇做为礼物送给有五十年之谊的战友们!多谢了!</p> <p class="ql-block">周平</p><p class="ql-block">蓬的新作,总想得空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和欣赏,无奈诸事相扰,一直拖了下来,但心里总是惦着这个事,欲罢不能。今天回娘家,趁午休赶紧看。雄壮的军歌,生动的文字,年轻的身影,又一次撩拨得我热血沸腾!仿佛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军营,久远的记忆瞬间那么清晰,那么生动,那么亲切,那么动情!半个世纪了,虽然不再提起,难得回望,但它就沉淀在我的心里,一旦军号嘹亮,知音重现,血与火铸就的军魂便满血复活!一辈子能穿过军装是人之大幸!一辈子能成为战友是我之大幸!能真实记录和还原我们军旅生活是我们二队的大幸!!!</p> <p class="ql-block">晓岚</p><p class="ql-block">《激情岁月 戎光不老》篇制作优良,文章朴实贴切五十年前那个沸腾的艰苦的军营,激情四射的山沟里的故事;那些从头到脚的里外兼具的军服,铺的盖的用的军品,腰带、背带的齐全的图片,太熟悉了!太难忘了!</p><p class="ql-block">八一军旗红艳艳,神圣!一个个年轻战友稚嫩的微笑的脸庞,那么熟悉亲切!</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的新兵是青葱的小花们,扛起了历史赋予战士的责任和重担,在军队锻造成长斗志昂扬!</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过去,白驹过隙。今天当看到71兵们已然沧桑的面容,那么坦然自信,我知道岁月没有抹去老兵们的激情,谈到“在部队那个时候……”两眼仍然放光。</p><p class="ql-block">这是如今仍然鼓舞老军人们精神的军威。精神已经刻在灵魂里,流淌在血脉中。</p><p class="ql-block">老兵向老兵们致敬!</p><p class="ql-block">荣光在戎光中闪耀!军歌在军魂中高吭!</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蝴蝶兰战友的留言。</p>